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2021-10-26马盼峰
马盼峰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以及不良反应,从而为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疗方式。方法:通过查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阿司匹林的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相关文献资料,从而整理出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结果: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相对广泛,此外它还具有镇痛解热以及减少炎症的作用,但是阿司匹林食用之后都常常伴有恶心、呕吐以及上腹疼痛等不良症状,严重者出现耳鸣或肝功能损伤,因此在食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结论:虽然阿司匹林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并随时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
【关键词】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74
当前,在我国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主要有片剂、注射剂、粉剂以及胶囊等的阿司匹林类型,且能够生产阿司匹林的厂家更是不胜枚举。但是,通过笔者选取不同生产厂家的阿司匹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廠家生产的阿司匹林其在适应人群、对应病症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极有可能造成阿司匹林的使用安全,给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1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通过对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症状进行分析、测试后可知,其主要有以下几类:
(1)肝脏肾脏毒性。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血清ALT以及AST短暂性的提高,使得患者体内的致癌因子活性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肾脏和肝脏造成损伤。不仅如此,阿司匹林还抑制患者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从而对患者体内某种药物的代谢作用其降低,降低了患者肝功能。
(2)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如果患者伴有初学症状时使用阿司匹林极有可能会延长患者的初学实践,导致患者出现年磨出血以及腹腔出血。
(3)神经系统损伤。使用阿司匹林后会引起患者神经系统损伤,其主要表现为耳鸣、头晕、手指麻木等,不仅如此,有的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后会出现焦虑以及易于等神经系统病症。
(4)胃肠道反应。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常常会伴有恶心、呕吐以及食欲大减的现象,不仅如此,患者如果长期大剂量的使用会是患者胃内的血清胃泌素浓度会进一步升高,严重时导致胃溃疡以及胃粘膜出血等症状。
(5)产生过敏症状。在对阿司匹林用药不良反应进行测试时发现,部分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后身体上出现了荨麻疹,不仅如此部分患者还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哮喘等症状,过敏症状明显。
2 阿司匹林的合理应用
2.1作用机制
在阿司匹林中,细胞中的花生四烯酸通常以磷脂方式存在着,当外界给予其多种刺激使可有效的激活细胞中的磷脂酶A,从而使得膜磷脂中的花生四烯酸分离出来并处于有利状态。而此时花生四烯酸在COX的作用下会转变成G2(PG G2)及H2(PG H2),COX在人体内有COX-1和COX-2两种酶,两者酶作用于花生四烯酸并产生相同的代谢产物G2(PG G2)及H2(PG H2)。其中,COX-1属于结构酶,其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存在,主要促进体内的前列腺素类物质产生;而COX-2属于诱导酶,主要存在在炎症部位,当炎性细胞因子对其进行刺激时,会促进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产生,从而引发炎症,出现发热和身体部位疼痛等反应。它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内源性血小板且具有强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的剧集和释放。
2.2相互作用
在对阿司匹林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时发现,阿司匹林可与以下药物进行联合使用:
(1)同维生素类药物联合使用。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它是一种含有水解性的药物,而维生素C是一种含弱酸药物,两者混合使用产生酸碱反应后并发生颜色改变。并且,使用维生素C可有效抑制患者胃部内亚硝胺的形成,并促进阿司匹林采用原形的方式进行吸收,进而提高阿司匹林的生物使用强度,降低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损害,两种药物相互作用。
(2)与其余的非甾体抗炎药物联合使用。虽然,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在这些心脑血管并患者中部分患者又伴随着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因此常常需要同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联合使用。由于非甾体抗炎药物能通过抑制患者体内的白细胞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来发挥消炎的目的。
2.3用法用量
首先,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必须要在医生的医嘱下进行,对于那些从未使用过阿司匹林的急性心梗以及心绞痛患者而言,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通常要负荷剂量使用,约165mm~325mm切药剂的种类最好为水溶性或者肠溶性阿司匹林,这样药物在进入人体肠道后更容易被吸收,从而快速达到水浓度,发挥其产生抗血栓的作用。但是即使患者在服药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也建议患者长期服用,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其次,部分患者一直认为药物的量越大其效果就越好。但是经过实践表明,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并不是越大越好,用药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且,阿司匹林的用药剂量与出血危险呈现正相关关系,阿司匹林剂量越大其出血的危险也就随之增长。所以,为有效控制和维持用药安全,针对阿司匹林的最佳用法用量为:肠溶性阿司匹林规格为25mm/粒,每日一次,每次三粒,在早饭后或者时晚睡前服用。
2.4注意事项
12岁以下的儿童因为使用阿司匹林之后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并对肝脏造成损伤,因此12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使用。
因为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造成自发性前房出血,因此患有创伤性前房出血的患者禁止使用阿司匹林。
当患者的肝功能发生衰减时,患者肝脏的解毒功能会降低,如果在这时给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会极其家中身体负担,严重者会加重患者的出血症状,所以患者出现肝功能障碍时禁止服用阿司匹林。
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禁止使用阿司匹林。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可有效避免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因无用或不规范使用阿司匹林而造成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从而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做到合理应用阿司匹林,才能够有效的对症下药,充分发挥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参考文献:
[1]褚晓杰.肠溶型阿司匹林与普通阿司匹林胃肠道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3).
[2]周燕子,雷金平,谢代前,张颖凯.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合酶的内在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C].2016年.
[3]于林田.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5 (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