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势头正劲
2021-10-26
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布局的新高地,面向“十四五”,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高起点谋划数据融合与应用。建设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促进数据资源在政务的交流共享和开发利用;树立主动服务的数字化思维,政府部门需将掌握到的数据主动应用到为企业、为人民办事上;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挥数据要素的效率倍增作用,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二是高要求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引育。“精准引”,实施数字经济专项引进计划、鼓励企业自主引进数字经济高端人才和参加由政府组织的赴外招聘活动、引进数字经济高校毕业生人才;“精心育”,支持市场力量参与,逐步完善数字技术的人才培训力量;“用心留”,在人才落户优惠政策和购房租房补贴上发力,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三是高质量做好头部企业培优育强。聚焦重点、精准支持,支持对事关全局的骨干企业、关键领域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聚力引导、扩大成效,引导优秀数字经济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间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扩大培优育强工作成效;营造环境、创新发展,建立健全创新尽职免责机制和容错机制。四是高标准健全数字经济配套机制体制。健全数字经济统计机制,各地明确数字经济产业的边界划分,加强产业指导目录的编制研究;建立数据安全屏障,推动全域性的城市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推动数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来源:2021年9月8日《经济参考报》)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清认为,新形势下,必须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施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据生态赋能,充分释放数据红利。就具体措施而言,第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快大数据产业园建设、统筹构建云计算基础设施体系、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等。第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打造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推动制造业、平台经济转型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服务业全面融合。第三是推动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让各项治理更加聪明、更加智慧、更加精细。第四是深化大数据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应用,推进大数据与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出行、健康、养老领域的应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教育资源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第五是健全数据安全法规标准支撑体系,进一步研究制定数据资源收集、共享开放、数据开发、数据流通相关标准和安全准则,加快推进制度和配套政策的出台建设,加强对大数据安全技术、设备和服务提供商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来源:2021年9月17日《人民日报》)
数字经济成国际竞争主赛道
数字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赛道。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中长期数字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数字驱动的经济体系,力争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在数字经济时代,要发展好数字经济,用好数据资源是重中之重。实现数据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一方面要做好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做好数据资源的保护。数据资源应用价值巨大,且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对数据资源的探索利用,中国已有许多经验和成果,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占领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制高点。加强数据保护是实现数据资源价值的重要保障。在数据的产生、获取和应用日益广泛的同时,数据滥采滥用现象越来越明显,对此类现象应加强监管,为数字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的战略资源,数据主权问题也事关国家总体安全。西方发达经济体从主导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发力,争夺数字科技优势地位,谋求在国际数字经济竞争中抢得主动权。中国在实现自身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数据主权安全,同时要通过“一带一路”等合作平台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与其他合作伙伴一道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各国共享数字经济红利。
(来源:2021年9月22日《经济日报》)
数字经济赋能发展新格局
中国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为破解人类共同挑战提供了可行方案,成为未来产业的核心引擎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一是数字新基建不断夯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夯实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基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在5G方面,我国商用发展实现规模、标准数量和应用创新三项领先。工业互联网“综合性+特色性+专业性”的平台体系基本形成。二是数字生态持续丰富。互联网及科技企业不断向下沉市场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物流和数字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推动消费流通、生活服务、文娱内容、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应用基础服务愈加丰富。随着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广泛渗透,我国逐步构建起数字社会新形态。三是数字治理迈上新台阶。长远来看,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捍卫来之不易的数字经济“先手棋”,更离不开制度护航。2021年以来,我国针对数字经济陆续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印发实施,《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出台,数字治理立法及监管的方向日益清晰。要完善数据资源管理,加快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特征的监管规则,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同时,要深化數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来源:2021年9月26日《经济日报》)
多管齐下 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同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新增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成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渠道。由此看来,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意义深远。一是激发数字经济活力,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在数字经济中,数据是基础资源,创新是引领和支撑。为此,我们需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完善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更好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二是激发数字经济活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伴生出一些新问题。对消费者的大数据“杀熟”,强行提高服务费率,逼迫商家“二选一”,流量造假、夸大宣传、自动续费、刷单刷评等“消费陷阱”误导消费行为……都成为数字经济良性发展的制约因素。三是激发数字经济活力,需要进一步以人为本。发展数字经济,应让更多市场主体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应有助于推动解决民生问题,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尤其是对于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部分社会群体,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全社会应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来源:2021年9月28日 央广网)
数字经济成稳增长基石
当前,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站在新起点,互联网企业如何跨越科技高峰?数字经济增长的新蓝海在哪里?一要抢占创新高地。一方面是开源等基础设施加速软硬件发展,创新主体增长迅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前沿热点技术取得多项成果,技術创新与实际应用逐渐形成正向循环。截至2020年底,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到6425家,占全球的24.66%。“十四五”时期,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人工智能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智能芯片、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优势产业将进一步发展。二要拓展市场蓝海。《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中国5G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动力持续增强、融合日趋活跃。与此同时,算力基础设施成为新基建重点,中国数据中心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计算产业发展迅猛,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边缘计算同样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由探索走向商用,逐渐成为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刚需。三要在规范中发展。2021年以来,我国网络立法体系持续完善,网络空间治理成效显著。《数据安全法》是中国数据监管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与民法典、刑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相衔接,形成了民事、行政、刑事3个维度的法律责任配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为我国深入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来源:2021年9月29日《经济日报》)
法治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网络法治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各国数字经济治理的重要保障。如何以良法善治保障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如何进一步打通利用各类数字要素,探索依法建立算法的基本道德与规则?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郑新俭认为,数字经济是法治经济,应对和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崇尚法治、厉行法治,最核心的就是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发挥网络法治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确保数字经济这辆时代快车始终行稳致远。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侯云灏指出,智能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算法是实现智能化的重要环节。治理算法应用乱象、引导算法科技向上向善发展,必须依法依规加强算法监管,切实保护用户对算法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促进数字经济良性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表示,近年来,中国加快了数字网络方面的立法,尤其是2021年先后颁布了数字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些重要法律的颁布,强化了以人民权利保护为中心的法治理念,该理念将有力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李少平表示,近年来,中国法院审理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互联网典型案件,探索确立了公共数据、虚拟财产、数字货币、智能作品等新客体保护规则,依法规范了直播带货、知识分享等新兴业态,严厉打击了暗刷流量、网络刷单等网络灰黑产业,进一步明确裁判规则,划定行为边界。
(来源:2021年9月29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