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思政新模式探究

2021-10-25江滢滢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基础英语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英语专业以其独特的中外文化融通的视角,在课程思政的内容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基础英语》课程因其课时量大,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可以通过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构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模式,保障课程思政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基础英语》;课程思政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學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英语专业如何顺应立德树人的新时代课程思政的要求,值得每一位英专教师认真思考,并形成可行的方案,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以推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

一、《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基础英语》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结合线上线下和多媒体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该课程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手段。相比于其他英语专业课程,该课程更适合于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

《基础英语》是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开设在大学第一到第四学期。在绝大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所有课程中,《基础英语》课程的学时学分占比超过20%,是学时学分占比最大的课程,这为课程的实践教学和教学改革的落实提供了更多有效教学时间,保障了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效。

从课程内容上看,《基础英语》既具有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的综合训练的教学性质,同时具有扩大学生文化视野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教育的性质。课程的教学内容涉猎广泛,人文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但可以有听、说、读、写、译等的技能的提高,还可以充分了解中外文化,锻炼自己的文化思辨能力,也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一个文化内涵的基础支撑,确保课程思政的顺利推进。

二、基于互联网的《基础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

《基础英语》课程可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平台,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思想上给学生更多文化思政的内容和思考的空间,从形式上给学生提供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建构新的课程思政模式。具体的做法如下:

1. 挖掘课文素材的思政元素

目前,国内各类院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大多为综合类的教材,其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等人文知识。但存在的问题是绝大部分课本内容都是以英美国家原版的文章为主,少有涉及到中国文化主题的文章。从课程思政的要求来看,就需要教师挑选出适合思政主题的内容,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取向,从思政的角度出发,对中外文化的差异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教程》第三版第一册为例,全书有12个单元,课文内容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未来世界、文化教育、网络科技、社会问题等各种题材。[2] 从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考虑,几乎每个单元的文章中都能找到符合思政育人目标的切入点。例如:Unit 1 The Fun They Had——科学技术与时代进步主题,学生通过阅读本篇科幻小说节选,可用批判性思维思考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提出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对策;Unit 2 Whatever Happened to Manners?——个人修养与社会道德主题,学生通过阅读礼貌礼仪相关的课文,思考个人修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Unit 4 My Forever Valentine——亲情与家庭观念主题,教师通过对课文亲情主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担当;Unit 6 A Debt to Dickens——文学经典名著对人生的影响主题,教师以著名作家的人生感悟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热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Unit 8 Gender Bias in Language——性别歧视和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教师引导学生以批判性思维看待性别歧视的社会现象,进一步思考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成因以及应对措施;Unit 10 Five Traits of the Educated Man——个人修养与人文素养主题,通过学习课文中关于个人修养的表述,让学生明确社会对涵养的要求,并尽力使自己成为有涵养的人;Unit 11 Love at First Byte——网恋以及网络使用的利弊主题,通过学习课文中提到的关于网恋利弊的描述,提高学生网络使用安全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Unit 12 The Design of Chinese Gardens——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文化主题,通过学习文中所提到的园林建筑的表达方式和所传递出来的文化气息,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意识。以上课文篇目中所体现出的丰富人文内涵契合了课程思政的主题要求。

2. 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课本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线上查阅相关主题资料,再经过筛选,保留相关度高的资料,线下再分组讨论,形成小组的观点看法,最后用英语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看法。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突破线下的传统方式,鼓励学生使用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钉钉等社交平台,把自己找到的资料分享给同学,再来比对每个人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形成有效的线上讨论模式,利用互联网助力课程思政内容的教与学。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在每次课的开头,可以让学生进行每日中外主流媒体英语新闻的播报,尤其是可以把关学生新闻素材的选取,尽可能地找同一主题中外媒体的英语新闻,以对比中外英语新闻的文体风格和立场,让学生准确把握时事热点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从思政的角度促进学生正确政治立场的树立。

文学素养方面,可以选取中西方文学的经典篇目,让学生在线查阅中西方经典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比对作品的语言风格,感受文学的魅力。再要求学生通过使用音频视频等多种多媒体元素做课堂展示。这样的活动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让学生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结语

课程思政给大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基于互联网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探索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课程思政新模式,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有助于构建具有英语专业特色的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 2016-12-09 (1).

[2] 何兆熊. 综合教程(第3版)1学生用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9.

作者简介:江滢滢,女,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副教授,任教于滇池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从事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基础英语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提高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池州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基础英语》课内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