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待数学,我热爱且坚定

2021-10-25叶繁花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丘成桐数学

叶繁花

22岁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博士学位,33岁成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首位华人得主,38岁开始担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44歲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作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丘成桐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令人景仰。可是你知道吗,这位被《纽约时报》誉为“数学皇帝”的科学家,童年时家中贫苦,时常会饿肚子,在40个人的班级里成绩曾排在36名,14岁时经历了父亲的猝然离世后独自远渡重洋求学……苦难重重,好在丘成桐内心有着对数学无尽的热爱与追求。正如丘成桐在序言中所写的:对我来说,数学赋予的,是一本让我在世界各处随意走动的护照,同时也是探索这世界强而有力的工具。数学拥有神奇的力量,对那些懂得驾驭它的人来说,数学能打破距离、语言、文化的隔膜,把他们立时拉在一起,交流共通的知识。没有谁的成功是轻而易举得来的,可当你只有一个目标且为之不断努力时,未来就变得明朗了。“我相信坚持的力量,屡败屡进,未曾气馁。”丘成桐说。

童年颠沛

母亲也是由早到晚地忙个不停,她早上五六点便开始工作。当供应足够时,准备馒头或粥,给我们做早饭。她照顾我们,保证我们吃得饱,穿得暖,催促我们准时上学,生病时安慰我们,并看着我们做作业。除此之外,她还要打扫庭院、缝纫衣服,时常忙到午夜才上床。有时更会熬通宵,以完成平时没空做的琐事。

除此之外,她还靠替人缝补、刺绣或做其他针线活来帮补家计。她编织毛衣及其他东西,在枕头或床单上绣上花朵,然后拿到市场去兜售。她也制作塑料花,穿上珠子,再拿去卖。生活如此艰辛,可她从不叫苦,有尊严地熬过来了。然而,她的收入和父亲的加起来,钱还是不够用,全家依然过着饔飧不继的日子。

母亲也养了些鸡,但并不足以成为营养的稳定来源。有时我们从附近教会拿到些食物,那里常常派送米、面粉和其他美国救济品。当教会没东西供应时,我们便找其他救济机构和慈善团体,但这些物资也不是常常有的,住在附近的穷人不少,人人都有需要。尽管如此,我们兄弟姐妹却努力生活,苦中作乐。客观来说,我们在贫穷中成长,但因没有更好的生活做比较,便不觉其中之苦。生活充满趣味,足以抗衡金钱上的匮乏。我们整天欢笑,一如其他小孩,到处寻乐子。除了穿上平价的鞋子和衣服,贫穷给我们最深的印象乃是没有东西吃,隐约的饥肠辘辘的感觉,有时或会成真。

【微解读】童年的贫苦没能对丘成桐造成影响,相反,他对父亲和母亲为了支撑起整个家、为了让兄弟姐妹几个都能上学来回奔波、日夜奔忙的场景铭记深刻,感悟颇深。当时虽年纪尚小,但丘成桐已经懂得了父母的辛劳,懂得了感恩,这也为他日后想要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让父母以他为荣而开始努力钻研学术作了铺垫。

【适用话题】童年;那段难忘的日子;乐观……

生活艰苦

我在那里住了一年多,有空时帮着看管小学生。和我一样,这些小孩都来自贫穷的家庭,大部分都很乖。不过,住宿的条件简陋,说什么都没有也不为过。床是没有的,我通常睡在一张长约1.5米、宽约0.6米的长桌上,那是学生上课时用的。幸好当时个子还不是很高,但也从桌上掉下来几次,它真的太窄了。同层有一个厕所,既不卫生,气味也大,只好忍受。墙上却有很多涂鸦文字,还记得其中两句:“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厕所文章还是有点意思的。一楼有商店和食档,一港元的价钱就可以买到一份煲仔饭。

有几个父亲教过的学生住在大厦附近。他们晚上会来课室走走,聊天、讨论学问或下棋,但他们不会逗留很久,所以我有很多时间,可以独自读书或做点别的。如睡过了头,小学生回到学校,会用力地又拍又戳,直至我醒来为止。一个人很孤单,和之前大家挤在一起实在有天壤之别。每隔两个星期,我便会回家看看,清洗校服,如此而已。然而,自力更生地独立过活,也是一种历练。

【微解读】父亲去世后,家里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母亲拒绝了大舅让孩子再去上学的建议,即使如此艰难的境地,她依旧激励孩子努力读书。也正是为了感谢母亲的“牺牲”和教导,丘成桐在14岁那样的一个年纪,下定决心要在学术界闯出名堂,努力读书,自力更生地独立生活。生活虽然艰苦,可纵观人生半载,也正是这些苦难磨练出了丘成桐惊人的毅力,使他在日后创造出了非凡的成就。

【适用话题】生活的历练;那段艰难的日子,让我学会……;自立自强……

心系祖国

把镜头往回推,我略过了说1970年秋直到次年,意外地给牵扯入某个事件的事情。我和一群海外中国学生参加了保卫钓鱼岛的示威活动。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和支持它的美国)对中国的挑衅侵略行为,激起了全美国包括伯克利中国留学生的反对。我们被激怒了。大部分当时在美国的留学生,连我在内,都没有试过示威,但我们可以向美国学生的反越战示威学习。我强烈地相信,我们为中国站起来,中国自己也会站起来;我们更尊敬祖国,其他国家也会尊敬中国。

1971年4月9日,我们在朴茨茅斯广场集合,那是在旧金山唐人街中心的小公园,很多相识的人都来了。在这类场合,人们一般都会花不少时间在站立和等候上。我通常都带上一本书,这次拿了莫里有关微分方程的著作,但并无机会看。一批被收买的当地恶少前来冲散示威者。相识的一个香港同学叫余经昌的,一开始就被打倒在地,很多人都受了伤。但我们仍然坚持游行。后来有些学生成了全职的示威者。我没有这样做,但和去年相比,花在数学上的时间确实是少了。

【微解读】虽远渡重洋去留学并留在美国钻研数学,接受着美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但丘成桐依然不曾忘记祖国,不曾忘记自己是从中国的一个小乡村里走出来的。当时丘成桐已经开始沉迷于数学的研究中,时间分秒必争,可当他得知了“钓鱼岛”事件后,还是毅然选择反抗、游行,为祖国出头。对于一名爱国学者来说,在祖国的尊严面前,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适用话题】热爱祖国;爱国与行动;身为一名中国人……

热爱数学

除注册的三门课外,我还旁听了六门课,此外还参加其他讲座和研讨班,反正时间塞得下的我便去了。伯克利的资源令人艳羨,系中不乏卧虎藏龙之辈,就是学生中也有不少明日之星,如我的同学比尔·瑟斯顿( Bill Thurston )便是未来的菲尔兹奖得主,菲尔兹奖一般被视为“诺贝尔数学奖”。除了正式的课程外,数学系每星期都会举办特别的讲座和研讨班。

好像一个饿得半死的人,突然面对随便吃喝的自助餐,我一概鲸吞。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渴望,另一方面能力也容许。我的相识不多,也没有什么教学任务,更没有什么追求来消耗时光。在这阶段,数学是唯一的焦点,我远涉重洋即是为此而来,它占据了我差不多所有时间。我从早上八时起一直上课,有时课与课之间只有五分钟时间,但要从校园的这一头走到另一头。

往往午饭的时间也省了,教授在前面讲解,我拿着三明治坐在后排吃,免惹其他人分心。到了五点课完了便回家,途中会在大学的大书店翻翻新到的数学书。离公寓不远处有间超市,我会顺道买些东西回去。你可以说那些日子的生活十分简朴,以数学始,以数学终,中间还是数学。

我在第一个学期选修了埃德温·斯帕尼尔( Edwin Spanier )的代数拓扑学、布菜恩·劳森的微分几何学和查尔斯·莫里的微分方程,此外还旁听了代数、数论、群论、动力系统、自守型和泛函分析等课。

【微解读】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丘成桐来说,数学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被他栖身最久的除美国和中国外的无界限、无束缚、无隔膜的“第三个家”。秉持着这份热爱,丘成桐尽可能地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心无旁骛,从始而终。这也是为什么丘成桐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就,恒久的热爱加上不断的坚持,再高的山也能勇攀峰顶。

【适用话题】热爱与追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累……

猜你喜欢

丘成桐数学
网易向北京丘成桐科学基金会捐赠6600万元
丘成桐不拿薪水
丘成桐不拿薪水
绿叶对根的情意
丘成桐的读书之道
我们爱数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背诵《葬花词》的丘成桐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