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的凡人英雄
2021-10-25司徒景万安
司徒景 万安
7月20-21日,河南省多地出现暴雨或特大暴雨,在20日的16时到17时,接近106个西湖的水被倒进郑州。
地铁灌水、医院被淹、汽车漂浮、人员受困……这场大雨,我们看到了自然的残酷,也体会到众志成城的力量:包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在内的七个省份,共1800名指战员奔赴河南救援;公共场所相继开放,留上千人过夜,提供热水和简餐;多家企业捐款驰援河南,部分企业开通暴雨互助通道;各地各高校陆续发布通知,如遇紧急灾害,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天灾无情,但压不垮泱泱大国;暴雨凶猛,但敌不过众志成城!
人物特写
于逸飞:“后怕,但很值”。
7月20日的罕见特大暴雨,让郑州地铁5号线成为“地下河”,26岁的郑州人民医院新进研究生试工人员于逸飞被困其中。所幸,因车厢距离站台较近,他是最先回到月台并获救的乘客之一。
本已全身而退的他,因为地铁工作人员的一声喊话而折返——“乘客里有没有大夫?需要大夫!”“我!”第一天到医院上班的于逸飞没有犹疑,从安置获救乘客的区域又回到了往返列车之间的月台上。他的包里刚好有医院新发的白衣,他拿出白衣穿在身上。周围有人看见他的白衣,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有医生在!”
水势越来越大,从水里救上来的人情况越来越不好。于逸飞跪在地上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他一边救治,一边告诉旁边的年轻人动作要领,争取救治更多的人。后来大家从水里救上来一个郑大一附院的医生,被于逸飞救醒之后恢复了体力,也加入了救治的行列。
從当天18点一直到次日0点,施救过程持续了整整6个小时,于逸飞救助了十几个人。直到更大的救援力量陆续赶到后,他才离去。此时,于逸飞的膝盖红肿,脚被玻璃碎片划伤,鲜血淋漓,双臂也在持续高强度重复心肺复苏按压动作后,几乎抬不起来。回想起在地铁里的情形,他说自己后怕,但很值,“挺骄傲的,算是用到业务知识了!”
尽管才第一天接受岗前培训,还很难说是一名真正的医生,但当他挺身而出,履行医生治病救人职责的那一刻起,他就是医生,是白衣天使,更是一位平民英雄。“披上白衣,毅然逆行的那一刻,你就是超级英雄!”网友们如此评价他。
7月22日,郑州人民医院决定对于逸飞免予试用,直接录用。医院为他送去了录用通知书和两件崭新的白衣,“从今天起你就是真正的医生了!”
运用示例
在地下铁变成“地下河”的危险情境下,于逸飞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交出了作为一名医生的合格答卷。而郑州人民医院快速做出直接聘用的决定,也用实际的行动有力回应了于逸飞的义举,其意义不仅是招录一个好医生,更是对他已具备医生奉献精神的褒奖和肯定。这无疑会产生正面导向:临危之时,鼓励更多人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医院的回馈,对于逸飞医生来说,是意外之喜;对社会来说,是可抵达的善意,是温暖的回响,更是一种善与善的呼应,美好而珍贵。(徐秋颖,新京报评论)
周大坤:这个城市的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力所能及地回报。
7月20日下午4点多,郑州农科路与经三路交叉路口的积水已非常深,水流湍急。不少人归家心切,想尝试着冒险通过,周大坤站在路边大声提醒“过路危险”。有一位大哥不听劝说,觉得自己水性好,能游过去,结果一下水人就突然没到了水里,被水流冲了很远。情急之下,周大坤套上游泳圈跳进洪流中,用尽力气托起落水者的身体。但由于不会游泳,他只能踮着脚一蹦一蹦地憋气前行,把对方送到安全地带。后来有5个人一起加入到救人行列,至次日凌晨1点,这个临时救援队陆续从水中救出了15人。
周大坤说,自己是一个孤儿,十多岁时流浪到郑州,是4位阿姨收养并供他读到大学的。如今周大坤有了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非常感念阿姨们对自己的帮助,想要把这份得到的温暖化为自己的行动。他说:“这个城市的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也要力所能及地回报!”
这并不是周大坤第一次做好事。2019年3月16日,周大坤送外卖途经郑州市经五路黄河路交叉口,一名男童横穿马路被车撞倒,见此情形他立刻掉头,骑电动车逆行返回事发地,用最快速度把男童从肇事车右前方轮胎挡泥板下拽出。他骑着电动车仅用6分钟就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并当场垫付了医药费,代替孩子家人签下手术风险责任书,直到交警带着肇事司机和孩子家人赶来,孩子做完手术后他才放心离开。
周大坤一直认为,他救人也是一种爱心的传递。除了郑州的4位阿姨,以前他还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在广州时,一次生病,同事的姑姑给了他1000元钱;在郑州打工时,一位北京大哥前后资助过他15000多块钱。周大坤觉得,现在轮到他把这些力量传递下去了。
运用示例
善意被代代相传,温暖经久不息。暴雨袭来,郑州沦陷。在面对人命关天的危急情况,周大坤表现出非凡的胆量与勇气,奋力救出了十五个人。“孤儿”周大坤曾被四位阿姨收养并供养他读大学,他心怀感恩,以实际行动来回报郑州。这展现的不仅是郑州人民的温暖和善意,更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早已凝聚成一团巨火,以耀眼的火光来共同度过这场灾难。这个社会的温暖和善意不再沉默,而是次次都掷地有声。(浙江省缙云中学 杜雨薇)
李睿:要做一个能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
灾情中,一份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在线文档受到广泛关注。这份文档自7月21日21点创建,截至22日19时,它以650多万次访问量,创下了单个文档的访问量纪录。文档已经“自发”更新至第270多版,而表格里的内容也在与时间赛跑,随着救援的继续,越来越多的求救信息被横线划掉:一位发高烧的女生被成功救援,一个被困的待产孕妇被成功送到医院……
这份“救命文档”的创建者名叫李睿,网名Manto,是一名河南籍的大学生。她和同学们组成32人团队,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求助信息登记在文档里,转发给线下救援人员。李睿表示,在看到家乡河南的暴雨消息后,她便和同校的同学们商量能为大家做点什么。在微博和朋友圈发布了消息后,“河南远程救援小分队”微信群成立了,32名同学参与进来,决定一起创建、维护在线文档“待救援人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