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而精 最创新 高质量 更开放南京白下高新区
——砥砺奋进的创新样本

2021-10-25南京白下高新区管委会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秦淮高新区企业

◎ 南京白下高新区管委会

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白下高新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东部,占地面积2.29平方公里,地处紫金山与青龙山脉构成的生态走廊内,被运粮河、永丰河水系环抱,环境幽美,景色怡人。

自2001年成立以来,白下高新区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省重点小企业创业基地” “省级现代服务业(科技)集聚区”“南京军民两用科技示范园”“美国硅谷(南京)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协会(美国)南京创新基地”,连续六年在江苏全省省级高新区创新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居前列,不但为高新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政策支撑,而且为未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高新区周边聚集着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原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8511所、55所、28所等一批国家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及6万余名高科技人才,在科研、技术、专利、实验、检测、人才等方面对高新区形成了强力的支撑,特别是与南京理工大学一墙之隔的特殊地理位置,为高新区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水田纵横的城乡结合部起步,经历校地共建、筑巢引凤、品牌升级、多园拓展、创新驱动等多个发展阶段,直至南京主城区第一家省级高新区,白下高新区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精品路线,按照“总部加研发,特色鲜明、人文生态环境优美”的标准,不断提升高新区的品质和内涵,构筑以高新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为目标、以高端综合服务为依托的服务体系,积极打造高端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以奋斗者的姿态,砥砺奋进、勇立潮头,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逐渐成为区域创新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总部经济的理想之地。

筑牢发展基础,汇聚创新动力,做好改革“大文章”

聚焦“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业化运营”方向,秦淮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白下高新区探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完善高新区管理体制,优化高新区运营模式,汇聚区级层面资源,持续增强高新区功能优势。

坚持党建引领。秦淮区委专门出台白下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突出高新区党工委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党的建设,明确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以部为单元细化建立任务清单,构建层层抓党建抓发展的责任体系。

坚持效能优先。构建“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模式,实行“大部制”改革,整合高新区各处室和集团职能,按照权责一致、精干高效的大部门管理要求,形成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的“8+1”管理架构,实行企业化、扁平化管理。2020年1月,白下高新区“抽掉板凳”全员起立,打响竞岗“起跑枪”,在全市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中率先打破原有身份界限,完成聘任工作。

坚持管理赋能。深入贯彻关于强化改革系统集成相关要求,稳步推进集成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于2018年9月成立全省第一家省级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依据区政府关于白下高新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要求,正式承接13个区级部门47项行政审批权。

立足资源聚合,推进质效并举,提升创新“软实力”

白下高新区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立足创新资源聚合、推动创新发展聚力,不断增强奋勇争先的意识,全力提升工作质效,全速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步伐。

(一)抓实项目推进,提升发展能级

“筑巢”,突出载体项目建设。坚持科创载体的高标准建设、高品质运营,为科技企业提供最好的空间承载。近年来,白下高新区坚持每周召开项目推进会,定期召开社会企业项目建设推进会,全过程、全方位为产业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近三年在建载体累计超1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的紫云智慧广场项目在防控新冠疫情工期压缩影响下,仍然实现提前6个月竣工。OPPO研发基地、智能交通产业园(核心南)、天安数码城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工。

“引凤”,突出招商项目引进。紧扣智能交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主导产业,坚持产业招商定力,提高招商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引导龙头项目、外资项目等优质资源集聚,推动产业迈向更高端。成功引进山东威高、银丰集团、村鸟网络、联通物联网等一批优质企业。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企业总数从400余家增加到3000余家,限上企业从8家增加到91家。

(二)厚植创新土壤,打造创新生态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121”战略,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效益。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建设一批,构建新型研发机构梯级供给格局。建立南京首家“双院士”领衔的新型研发机构,聚焦新材料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三年内可实现营收30亿元。在全市率先建成国有大企为主体,相关科研人员集体持股的研究院,为全市国有企业建设新研机构探索新路径。截至2020年底,列入市级统计的新型研发机构共计15家,纳入市级备案管理14家,孵化引进企业共计400余家。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建立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到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链式培育机制,扩大企业筛选范围,对拟培育对象进行二次数据分析,组织专业机构对企业进行发展规划指导。“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从29家增长到218家,税收从5亿增加到近14亿;从无到有形成培育独角兽企业6家、瞪羚企业14家;上市企业从6家增长到25家。

(三)汇聚创新要素,积蓄发展动能

强化科技人才集聚。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源动力,白下高新区持续生根创新土壤,通过人才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不断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着力打造人才创新高地。“十三五”期间,集聚院士从1人增加到4人,省双创人才从8人增加到25人,市科技创业家、创新型企业家从5人增加到20人,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从89人增加到139人。

强化全球资源集聚。以日本、芬兰为支点,积极对接海外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民间商会、海外华人、驻外使领馆等多方资源,搭建战略合作渠道。完成2次“生根出访”芬兰、2次出访日本推介秦淮,实现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芬兰、日本)、白下高新区海外创新联络站挂牌运营。

加速转型升级,打造科创磁场,下好发展“先手棋”

白下高新区抢抓市、区创新发展机遇,结合自有发展基础,针对性契入融合、探索实践,有力促进高新区转型再升级、动力再增强。

(一)创新模式,“一区多园”打破空间天花板

针对园区面积不大、位置分散、定位重复的问题,秦淮区于2016年率先探索“一区多园”的创新举措,形成以白下高新区为核心,南工院金蝶大学科技园、紫荆科技园等多个都市产业园联动发展的“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为全市“一区多园”改革提供了“秦淮样本”。

实施一体化运营管理。在开发区管委会统一领导下,依托园区驻点、街道部门协同、一体化运作机制和工作流程体系,构建点面结合的整体工作网络。

实施常态化资源共享。依托“1+X”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科技政策、科技项目、金融服务、商情流转等企业服务全覆盖。

实施差异化产业集聚。坚持“一个园区重点培育一个细分产业”发展定位,推进各个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在物理形象上突出变化,在产业发展上突出集聚,在产出能力上突出增效,形成“一区引领、多园发力、平台支撑”的高品质产业发展空间。

(二)率先探索,秦淮硅巷释放老城新动能

2018年9月,秦淮在全市率先破题,在老城区打造无边界创新园区,成为南京城市硅巷建设的发源地、先行区。

赋能存量载体,打造“高品质”的创新空间。利用“老厂房+”模式,对创意东八区、55所、门西片区等存量载体集中实施改造建设,释放出新的创新空间,形成创新载体梯次供给模式,已完成11个城市硅巷载体备案,共计38万平方米,正全面推进20个项目建设,总面积约255万平方米,秦淮硅巷空间布局正在不断拓展优化。

汇聚创新资源,搭建“高水平”的合作平台。2020年9月23日,南航秦淮硅巷大学科技园正式揭牌,拉开了南航秦淮创新湾区的建设序幕。着力对“老城突围”再闯关、创新融合再突破。在2020南京创新周期间,南航“校友企业家联盟”落地秦淮硅巷,38家校友企业意向入驻,其中10家已签订入驻协议,形成了校友企业创新力量涌流、创新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在2019年、2020年南京市硅巷绩效评价中,秦淮硅巷位列第一,被誉为“南京硅巷看秦淮”。

(三)转型升级,百亿级产业群应势崛起

2020年初,白下高新区响应南京市“四新”战略部署,抢抓新基建、新产业发展机遇,在疫情防控不减压的情势下,逆风而行、乘势而上,聚焦车联网产业,牵头制定秦淮区车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启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

发挥基础优势打造集聚区。充分发挥高新区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领域的基础积累,以新型智慧交通系统、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应用软件与信息服务作为重点成果转化突破口,大力培育和引进车联网上下游企业,全力打造高新区成为智能网联产业集聚区。

携手“百度”“亚信”构建发展“朋友圈”。作为车联网产业的头部企业,百度代表中国最强自动驾驶实力,亚信被称为“中国IT业的黄埔军校”。三方的深度合作促成秦淮区建设完成南京市首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并在其基础上,建设完成首个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平台及L4级别自动驾驶测试平台。同时,与百度Apollo、亚信集团携手,在车联网产业集聚、人才培养、市场推广、产业基金等方面深度合作,不断提升车联网产业的技术高度、产业广度和孵化深度,全力构建车联网产业发展新业态。

擦亮服务名片,营造优质环境,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白下高新区一直秉承着“金牌店小二”精神,坚持打造自身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围绕企业深层次发展需求,精准施策营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为入驻高新区企业健康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构建服务体系,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在政策环境相对一致的情况下,白下高新区坚持“按需服务全程覆盖 智慧支撑 广域辐射”理念,聚焦企业人力、资本、技术等深层次需求,不断调整服务范围,丰富升华“1+X”平台服务内涵。搭建线上“智慧园区”平台,将政策兑现、项目申报、金融服务、人力资源、行政审批等可在线上实现办理的业务,全部无缝融入,实现企业办事就近办、网上办。2020年4月份,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难题,全面升级“1+X”公共服务中心线上云平台,形成“互联网+企业服务”,同步建立一站式联审代办服务体系,让企业“不用跑一步”即可复工,白下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100%复工。

提升服务效能,凝聚“最活力”的服务。全市第一个围绕硅巷创新的实验室——秦淮硅巷创新实验室正式成立,51名各领域专家组成首批专家团队,面向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需要,研发推广更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创新创业服务产品和服务项目。推出专家解读、名师分享、大咖助阵、案例呈现、私董对弈、论坛荟萃、服务超市等功能板块,定期围绕风险投资、人力资源、财务金融、法律咨询、战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申报等主题举办培训会,辅助科创企业茁壮成长。

汇集服务资源,打造“最全面”的服务。为进一步优化服务功能,促进服务提质增效,白下高新区依托“1+X”公共服务中心5700平米载体,整合和集聚公共服务资源,提档升级线下公共服务功能,着力将该载体打造成为专业化产业服务中心、集成式科技服务中心,构建高质量广覆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新区服务不断纵深迈进。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省级高新区,“十三五”期间,白下高新区突破物理空间制约,在螺蛳壳里跑出“加速度”。站在“十四五”新的起点,白下高新区将深入贯彻省市区创新驱动战略和高质量发展部署,以创新发展为引领,抓住当前加快南京东部发展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聚焦改革增活力,聚力创新强动力,围绕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人才、高端产业和高端客户的目标定位,不断优化创新体系,营造优质环境,打造更强产业,更大力度发挥在秦淮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把园区建设成为集规模、品质、创新和活力为一体的南京乃至长三角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集聚区,在区域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勇于争先、再谱新篇。

猜你喜欢

秦淮高新区企业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企业
企业
企业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秦淮古今不了情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遂宁高新区
秦淮看月记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