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2021-10-25王凯
王 凯
(朝阳县水政监察大队,辽宁 朝阳 122000)
朝阳县地处E119°51′-120°47′、N55-41°54′之间,总土地面积3762km2。境内整体地形南北较长,东西略窄,地貌属于辽西侵蚀低山丘陵地区,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00m。全县山脉纵贯、求峦起伏,河流冲击形成丘陵、冲击平原和连绵起伏的中低山,地形条件复杂,按照地貌与水系特点,可分成东南部小凌河和西北部大凌河两大流域,均属辽河流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用水量急剧增大,加之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使得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缺水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朝阳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问题,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 水利工程供水现状
1)蓄水工程。朝阳县现有蓄水工程84座,其中小型、中型水库28座和1座,方糖、塘坝55座,现状供水能力965.16万m3,实际供水量671.5万m3。其中:大凌河蓄水工程39座,小凌河45座,其供水能力372.5万m3和592.66万m3,实际供水量372.5万m3、299万m3。
2)引水工程。朝阳县现有引水工程23处,现状供水能力和实际供水量为630万m3、610万m3。其中:大凌河引水工程15座,供水能力400万m3,实际供水量380万m3;小凌河引水工程8座,供水能力230万m3,实际供水量230万m3。
3)提水工程。朝阳县现有提水工程137处,现状供水能力274万m3,实际供水量274万m3。其中:大凌河提水工程28处,供水能力56万m3,实际供水量56万m3;小凌河提水工程109处,供水能力218万m3,实际供水量218万m3。
4)水井工程。朝阳县现有生产井2624眼,现状年供水能力为6736.2万m3,实际供水量为6736.2万m3。其中:农业生产井、工业水源井、生活水源井供水量为4648万m3、877.7万m3、1174.5万m3。其中:大凌河实际供水量4224.8万m3,农业生产井、工业水源井、生活水源井供水量为3000万m3、711.4万m3、513.4万m3;小凌河实际供水量2511.4万m3,农业生产井、工业水源井、生活水源井供水量为1684万m3、166.3万m3、661.1万m3。
1.2 实际供用水现状分析
2018-2010年,朝阳县年均供水量7554.3万m3,其供用水量以及供用水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2015-2010年朝阳县供用水量 万m3
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朝阳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35181万m3,其中大凌河流域为15061万m3,实际开采量808.5万m3,开采率仅有5.4%;小凌河流域为20120万m3,实际开采量747万m3,开采率仅有3.7%。朝阳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1889万m3,其中大凌河流域5959万m3,实际开采量4224.8万m3,开采率达到70.9%;小凌河流域5930万m3,实际开采量2511.4万m3,开采达到率42.4%。结合数据统计,朝阳县地下水利用率较高而地表水利用率特低。所以,在未来的工程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存问题
2.1 水资源先天禀赋差
朝阳县属于降雨量低值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7.9mm,年均蒸发量1600-2000mm,降水量年内、年际分布不均,其水资源先天禀赋条件差。由于缺少拦蓄工程,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水资源存在开采难度大、边际效益低、可利用总量少等特点。另外,朝阳县近期降水量的减少使得水资源短缺形势更加严峻。朝阳县水资源条件极其有限,人均水资源量仅有622m3,占全省平均水平820m3的76%,占全国平均水平2350m3的26%,按照国际标准属于极度缺水地区。
2.2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朝阳市1980年第一次、2000年第二次和2010年第三次水资源评价情况,如表2所示。通过对比分析可知,2000年水资源量较1980年减少6954万m3,表现出下降趋势;2010年水资源量较1980年减少16309万m3,较2000年减少了9355万m3,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的增大以及生态环境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朝阳县各行业用水量不断增大。据统计,截至2020年朝阳县总缺水量达到4743.9万m3,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短缺极大的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表2 朝阳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汇总表 万m3
2.3 地下水存在一定超采
从用水现状基本情况上分析,朝阳县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而地表水的利用量仅占总用水量的极少部分,在地表水开发利用不足的同时,部分地区地下水出现超采,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环境的健康。长期以来,因地下水超采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通过实施用水总量控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势头明显,有效遏制了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的态势。
2.4 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朝阳县工业发展程度参差不齐,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重复用水率78.7%,工业用水相对集中,用水水平低;此外,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高效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少,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居民节水意识薄弱且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
2.5 供水水源地饮水不安全
1)水源地水质较差。这主要体现在污废水排放对饮用水水质造成严重影响,沿河建设的化工企业和工业园区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2)水源地环境管理不规范。①水源地保护相关制度和标准不规范,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水源地环境检测体系和分级保护标准规范;②监管力量薄弱,加之水源巡查队伍、监测仪器设备不足尚未形成自动监测网络。另外,大部分地区没有备用水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低,集中供水率普遍不高。
3)水源地保护机制不健全。各级政府仅仅负责本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跨行政区水源保护区管理与划定过程中易出现左右岸、上下游纠纷。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3.1 “引白入朝”水资源总体配置工程
朝阳县再生水利用为零,地表水开采程度低而局部地下水过度开采。通过合理配套工程措施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本地水与外调水进行合理调配;加快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建设步伐,进行新鲜水和再生水联合调配。采取调整用水结构、提高水费征收标准、外调引水等手段,有效缓解用水紧张的局面,促进水源合理配置,逐步解决地下水超采的问题[1]。
对此,为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不同区域间的用水需求,统筹好当前发展用水与长远发展用水关系,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紧紧围绕突破C促进辽宁经济区、支撑和保障沿海经济待建设,以及构建“东水济西”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要求,朝阳县新县城供水由引白入朝供水工程配置,从水厂开始铺设管路10km,自流将水引到新县城。
3.2 完善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
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和设施节水农业的发展力度,进一步完善用水计量设施。加快对现有冶金、铸造、建筑材料、农产品加工等工业用水大户节水技术改造,建设污水回用设施提升工业重复用水率[2]。新建、改扩建项目按照要求配套集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加快朝阳县污水厂工程与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使用再生水;加强城镇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普及节水器具,加快中水设施建设。
3.3 推进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
加快建立城市再生水利用技术体系,结合城市污水规模与来源科学运用再生水输配、处理技术,将再生水用于工业、城市绿化、河湖景观、城市杂用、洗车、地下水补给以及公共建筑生活杂用水[3]。编制水资源规划,合理确定生态最低需水量和水资源开发限度,统筹规划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用水明晰开发利用“红线”,加快完善取水许可控制体系,贯彻实行论证制度,强化取水许可监管和水费征收力度,充分发挥水资源保护、节约、配置中水费的调节功能[4]。
3.4 水源安全达标保障工程
1)地表水水源地防护工程。通过建设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综合治理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并提出排污口封闭、搬迁、分流,面源治理,固体废物清理处置,污染底泥清淤等措施的工程方案。
2)地下水水源地整治工程。其一,建设生物与物理隔离工程,如防护林、围网、护栏等,加强水源区保护,以防水质水量受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5]。其二,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农药、化肥的施用,严禁重要地下水源污水灌溉;严格禁止采用渗坑、渗井等向地下排污。
3.5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1)加大节水宣传,普及节水知识。通过组织上街宣传、校园节水宣传等切实提升节水意识,采取宣传册发放、节水广告制作等实现家庭生活节水普及,从而达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的。
2)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以文件的形式发布水源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取用水、节水行为。同时,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工程率达到66.73%。
3)加强节水型新技术、新器具的推广应用。积极鼓励企业自主投资节水改造,降低水耗,从而提升用水效率,逐渐增加全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4 结 论
朝阳县水资源不足对经济发展已构成明显制约,为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以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难题,支撑保障生态优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朝阳,必须从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开源与节流、开发与保护处罚,以实行碧水蓝水保卫行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节水行动等为契机,统筹保障生态与生活生产用水、非常规与常规水、本地水及外调水,以“补、蓄、调、引、节”为抓手,有序压减地下水开采量、不断提升非常规水利用水平、逐步增强地表水供应能力、深度挖掘节水潜力,坚持走水资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