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湖北、湖南土家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2021-10-25向小雪郑连斌宇克莉张兴华

关键词:土家族体型汉族

李 翀,向小雪,郑连斌,宇克莉,张兴华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土家族在1957年1月3日被确定为单一民族[1],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总人口数约为835.4万,仅次于汉族、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和彝族.土家族有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4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地区[2].对于土家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仍未有定论,目前的主流观点是潘光旦先生最早提出来的巴人说,除此之外,还有百工说、土著说、乌蛮说、濮人说、蛮诞说、氐羌说等[3-5].体型(somatotype)指个体的形态表型,是可以观察到的外在形态结构,不考虑身材大小.人的体型受种族、遗传、环境、年龄、职业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6-7].体型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形态观察和人体测量.目前的研究多采用体型三分法和Heath-Carter体型法来判断体型类型.有关体型的报道很多,主要研究不同民族或地区人的体型[8-10]、体型与某些疾病的联系[11]、运动员的体型[12]等.关于土家族的报道大多研究其族源和文化,体质方面只报道了身体成分[13],本文使用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土家族的体型特征,并探讨遗传和环境对体型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组于2016—2017年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县,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进行了土家族人体表型数据采集工作,共测量土家族成年人1 986例(男性905例,女性1 081例),其中:贵州土家族788例(男性380例,女性408例),湖北土家族599例(男性255例,女性344例),湖南土家族599例(男性270例,女性329例).测量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被测者均为世居当地三代以上的身体无残疾成年人,年龄范围在18~86岁,男性和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51.6±14.4)岁和(48.4±14.0)岁.

1.2 研究方法

测量方法及标准严格按照《人体测量方法》[14]和《人体测量手册》[15]进行,获得计算体型所需的10项指标值,即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小腿内皮褶、肱骨内外上髁间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上臂紧张围和小腿围.计算得到内因子值(endomorphy)、中因子值(mesomorphy)、外因子值(ectomorphy)、体型图上的X、Y坐标值、身高体质量比(height weight ratio,HWR)和体型位置均数(somatotype attitudinal mean,SAM).内因子反映身体的相对肥胖程度,中因子反映身体的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外因子反映身体的线性程度.使用Excel2010和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个地区土家族的体型

贵州、湖北和湖南3个地区土家族成年人的体型值见表1.

由表1可见,3个地区土家族男性的体型以及3个地区男性的合计体型均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个地区土家族女性的体型以及3个地区女性的合计体型均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女性的内因子值大于男性,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均小于男性,这表明土家族女性比男性肥胖,骨骼和肌肉发达程度低于男性,身体线性程度低.男性的HWR值大于女性,表明其身体充实度低于女性.男性的SAM值小于女性,表明男性的个体体型点更集中.

表1 3个地区土家族的体型值(Mean±SD)Tab.1 Somatotypes of Tujia in the three regions

土家族内、中、外因子、HWR和SAM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由表2可见,从合计数据看,土家族男性的中因子值与年龄呈正线性相关,外因子值和HWR值与年龄呈负线性相关(0.01

表2土家族内、中、外因子、HWR和SAM与年龄的相关性Tab.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ndomorphy,mesomorphy,ectomorphy,HWR and SAM of Tujia with age

3个地区土家族13种体型的出现率见表3.由表3可见,在13种体型中,3个地区土家族男性分别有接近或超过50%的样本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其次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个地区土家族女性分别有超过50%的样本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其次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和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

表3 3个地区土家族13种体型的出现率Tab.3 Occurrence rates of 13 somatotypes of Tujia in the three regions

2.2 3个地区土家族体型的比较

3个地区土家族体型的比较见表4.由表4可见,对于男性,贵州土家族内因子值居中,中因子值最小,外因子值最大,湖北土家族内因子值最小,中因子值与湖南土家族接近且均大于贵州土家族,外因子值居中,湖南土家族内因子值最大,外因子值最小.对于女性,贵州土家族内、中、外因子值均居中,湖南土家族内、中因子值最大,外因子值最小.以上比较结果显示,湖南土家族脂肪最丰富,肌肉最发达;湖北土家族脂肪最少,男性肌肉发达,而女性肌肉不发达;贵州土家族脂肪和肌肉较不发达.

表4 3个地区土家族体型的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somatotypes of Tujia in the three regions

2.3 土家族与国内其他族群体型的比较

将土家族与国内其他族群的体型进行比较,选择15个比较族群,包括怒族[16]、独龙族[17]、佤族[18]、莽人[19]、僜人[19]、门巴族[19]、珞巴族[19]、北方汉族[20]、南方汉族[20]、白马人[21]、彝族(四川)[22]、苗族(湘西)[23]、壮族[24]、俄罗斯族[25]和乌孜别克族[26].表5给出了3个地区土家族体型值及土家族合计体型值与其他族群的SAD值,土家族及比较族群男性和女性体型在体型图上的分布情况分别见图1和图2.

表5 土家族与国内其他族群体型的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somatotypes between Tujia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in China

图1 土家族和比较族群男性的体型分布Fig.1 Somatotype distributions of males of Tujia and compared ethnic groups

图2 土家族和比较族群女性的体型分布Fig.2 Somatotype distributions of females of Tujia and compared ethnic groups

由表5可见,土家族和北方汉族、南方汉族、白马人、乌孜别克族的内因子和中因子值相对较大,外因子值相对较小,说明土家族和这几个族群的脂肪、骨骼和肌肉均比较发达,男性体型较魁梧,女性较丰满.

由SAD值可以看出,与其他族群相比,3个地区土家族的体型值最接近,此外,贵州土家族男性体型与北方汉族最接近,湖北土家族男性及湖南土家族男性和女性的体型均与白马人最接近,湖北和贵州土家族女性体型均与乌孜别克族最接近.土家族男性的合计体型与白马人最接近,女性的合计体型与乌孜别克族最接近,土家族男性和女性的体型均与广西壮族差异最大.

由图1和图2可见,3个地区土家族的体型最接近,土家族与白马人、南方汉族、北方汉族和乌孜别克族的体型较为接近.

3 结论与讨论

土家族男性合计体型值为4.4-5.4-1.4,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土家族女性合计体型值为6.1-5.2-1.0,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说明土家族皮下脂肪较为发达,同时骨骼和肌肉也比较发达,身体线性程度较低,显得较为魁梧或丰满.男性的肌肉和骨骼比女性发达,女性的肥胖程度更高,身体线性程度更低.男性和女性的这些差异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关[27].

3个地区土家族体型的比较结果显示,湖北土家族的脂肪发达程度最低,湖南土家族最高;湖南和湖北土家族的骨骼和肌肉发达程度相当,高于贵州;贵州土家族的身体线性程度最高,湖南土家族最低.贵州省2015年的GDP为10 502.56亿元,人均GDP为29 938.5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沿河县GDP在贵州省88个市县中排名第44位[28],处于中等位置,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较大,饮食方面,当地人多以稻谷、苞谷、红苕、麦子等为主食,喜吃糯米粑、荞面羹、腊肉等低热量食物[29].湖南土家族在3个地区土家族中脂肪最发达,身体线性程度最低,这与李珊等[13]对3个地区土家族身体成分进行比较得出的湖南地区肥胖率最高的结论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当地属于旅游区,人们主要从事旅游业,生活富足,脂肪消耗量较低,但当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劳动强度虽不如其他两地,却也保证了一定的运动量,因此湖南土家族肌肉和骨骼发达的同时,脂肪也较为发达.以上因素造成了不同地区土家族的体型存在一定差异.

土家族与国内其他族群体型的比较结果显示,3个地区土家族的体型相近,土家族合计体型与白马人、南方汉族、北方汉族和乌孜别克族体型较为接近.这说明体型同时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3个地区土家族的族源相同,整个民族的分布区域相对集中,环境条件较为相似,所以3个地区土家族的体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土家族与白马人、乌孜别克族、北方汉族、南方汉族的族源不同,但体型却接近,均表现为皮下脂肪、肌肉和骨骼发达,身体线性程度低.这几个族群相似的体型主要是由相似的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造成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武陵山区,白马人主要分布在四川和甘肃交界的摩天岭,两地地形均为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两地人都喜食肉类和动物油脂,所以土家族和白马人体型特点相似.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该地区气温较低,当地人喜食馕、奶茶及牛羊肉,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和较低的气温使得身体脂肪有所堆积,另外,当地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劳动强度较高,造成肌肉和骨骼发育良好,较为健壮,但脂肪的堆积使得身体线性程度较低,体型显得更为魁梧或丰满.此外,土家族属于藏缅语族,相比多数南方族群,土家族的脂肪和肌肉更发达,与汉族的体型比较接近.虽然土家族与汉族族源不同,但土家族是一个接受汉族文化较多的民族,与汉族毗邻而居使其生活方式和某些风俗较为接近,因此体型上也较为相似.土家族体型与广西壮族的差异最大,主要原因是两者遗传上的亲缘关系很远,且聚居地的气候、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明显不同.

猜你喜欢

土家族体型汉族
Dancing for theDead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校车连体型主动式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研究优化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土家族情歌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小体型,大能量 佳能EOS 200D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