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特写镜头”初级训练三步法
2021-10-25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陈晓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陈晓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题目是《我的拿手好戏》,这篇习作是一篇不错的命题作文,于是我将其作为一次考场作文进行了测验。很快一节课过去,我将作文收上来一一打分。不妙!班级内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写的拿手好戏居然都是做一道菜肴,这不免让我回忆起当初自己写日记时抄菜谱的囧事,再看看学生的作文内容,可不也就是一份份的菜谱吗?做菜的材料、步骤非常详细,可做菜时自己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以及最后菜品的色、香、味只有寥寥几笔。
这样的习作就像一段视频,全部都是整体的镜头,缺少近景的特写镜头,只能让人看见东西,而无法留下印象,更不能被这段视频所感动。因此我产生了训练“特写镜头”的想法,如何将“特写镜头”这一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训练步骤,我借助了图片,以“特写镜头”的三次训练为例,赋予“看图写话”以新的内涵。
看图写话,一个并不陌生的名词,一般都指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写一到三段话的训练,它既能培养观察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之后的作文打下基础。而本文中所提到的看图写话,是一种习作训练手法,即通过一系列形象化的图片的展示,围绕一定的训练目的展开多次写话及修改写话内容。
一、以图片取代抽象,明白“特写”
(一)图片中的“特写”
特写镜头简称“特写”。百度百科中将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的镜头称为“特写”。这样的近距离拍摄,能够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突出、强调,以达到电影导演的某种目的。这样的概念解释非常生活化,但是类比到习作中,还是有些难度,因此我才用了图片这一形象化的方式。
首先我出示了这样的两幅图片,显而易见,第一幅图是整体,描述的是一个运动员奔跑的样子;第二幅图是运动员小腿的特写镜头。在如此具体的表达下,学生能够发现第一幅图能够获得的信息是运动员正在跑步,但是他的心情、他的跑步状态这些更为细致的内容无法得出精准的答案。但是加上第二幅图的特写就能够推测而出,因为运动员小腿的肌肉是鼓出的紧绷状态,甚至青筋都鼓了出来,这说明这位运动正在奋力奔跑,这样的图片就会更能让人感受到运动员拼搏的状态。
(二)文字中的“特写”
在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特写”的魅力之后,我集中出示了之前习作中的学生们关于手的几句“特写”,感受作文中文字的“特写”:
1.爸爸的手指甲,一半被压黑了,黑的里面全是做瘀血,中间好像有一点点化脓了。当父亲两手反过来时,手上又多了几个老茧。
——陆瑶《我回想到那一天》
2.过了十来分钟,又听见钥匙开门的声音,妈妈回来了。我从楼上往下看,她用一只冻得发红的手拎着一包火锅材料,向屋里走来。
——倪润天《冬天的期盼》
3.我大口喘着气,浑身像是进入了火焰之中。手紧紧抓着被单,被单被汗水浸湿了,留下了浅浅的手印。
——沈庭轩《我回想到那一天》
陆瑶用手部特写体现了父亲的辛苦与操劳,倪润天用手部特写体现了天气的寒冷与妈妈的爱,沈庭轩用手部特写体现了自己发烧时的难受。三种不同的状态同样借助了手部这一“特写”表现出人物的状态,寥寥几笔却让读者感受到位。
这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特写镜头”虽小,但力量巨大的特点,因此接着就要继续强化对于这一特点的认知。
1.我放学回来时,只见家里暗暗的,可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走进自己房间。在走进去那一刻,天花板上突然飘下来一些泡泡,接着越落越多,我开心地跳起了舞。
——成佳怡《冬天的期待》
2.它的模样栩栩如生,活似一匹真的小马。你看,它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充满了活力。它朝着我,我注视着它,它仿佛在对我说,“小主人,很高兴遇见你”。
——蒋瑞祺《外公的木马》
3.等到对方的队员突破我们中锋时,我就开始警觉,全身上下的汗毛,好像都在给我站岗,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会给我报告。
——李鑫《拿手好戏——守门》
成佳怡用泡泡的特写体现惊喜之情,蒋瑞祺用眼睛的特写表现小木马的栩栩如生,李鑫用汗毛的特写体现自己在比赛时的紧张。三种状态三个不同的特写,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短短几句却能表达出完整状态的效果。
二、以图片还原情境,对比“特写”
在认知心理学中,人们把某一特定感受器因同时或先后收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作对比效应。
(一)文字与文字的对比
在两次连续感受过“特写”的巨大作用后,很多学生跃跃欲试,针对本次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的显著问题——偏于笼统,缺少特写,尤其是对于擅长做菜却缺少对菜品的特写,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训练。
出示:出锅的肉色香味全,肉上全是肉汁。
这一句来自学生的作文,是一个对于成品菜简要描写的代表。这一句话与前面很多的“特写”形成了反差,能让学生不自觉地与前者形成对比,从而在心理上发现对于红烧肉的描写可以更加详细,这样就给了学生下笔的推动力,其实将菜品写得诱人也是对于厨艺高超的侧面烘托。
于是,我计时十分钟让学生对出示的句子进行放大特写。写完后请了多位学生进行交流,相较于原话,多了很多对于红烧肉颜色、形状、肉汁的描写,这样的一连串语句,我一一投影在屏幕上,请学生们一一朗读,有些学生读着读着不禁咽起了口水,看来在初步的“特写镜头”加持下,红烧肉越发诱人起来。
(二)文字与图片的对比
第一次增加的“特写”是学生经过比较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所增添的,有了一定的表达效果。如果想让这红烧肉的“特写”更加诱人,就需要给予学生一个形象、具体的助推力——红烧肉的图片。
出示了这张图片后,学生们发现尽管自己之前已经觉得增添了很多,但其实还有疏漏。将自己的文字与出示的红烧肉图片进行对比,学生不难发现新特点,比如一盘红烧肉是赤红色,而肉汤是油黄色的,其实还可以有小葱的点缀;表面上的肉汁如果闪着亮光看上去会更加令人食欲大开等。有了图片的加持,学生就有了一个走得稳的向上阶梯,而不是攀登空中楼阁。
三、以图片启迪思维,细化“特写”
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紧贴演员的表情,让演员看上去离观众很近,演员的生动表情就好像发生在眼前一样,给观众以强烈视觉冲击力,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作文中,用文字来呈现,将情景写细些,再细一些。
直观的图片比起抽象的想象更适合起步阶段的学生来探索“特写”,但如果还想更为细致的指导,教师还需要增加助推力——增加一双筷子。
(一)你看到了什么
看一片树叶,你不仅要能看到叶脉,还要看到叶片上细小的花纹;看一双眼睛,你不仅要看到眼球,还要看到是何种眼神。同样,当一双筷子出现在了一盘红烧肉的旁边时,所看到的画面应该是由静态转化为动态。
我赶紧托起红烧肉的盘子,生怕被人抢了去。我用筷子轻轻夹起一块肉,肉颤巍巍的,尤其是肥肉,还摇晃一番,这一摇,吸收的肉汁顿时全流了出去。
——李梓薇
(二)你尝到了什么
有了筷子怎能不尝一尝,毕竟味道是评判美食的第一标准,只有好吃才能证明厨艺是自己的拿手好戏。看着图片中花纹鲜明的五花肉,及时启发学生在写味道时不要被“肥而不腻”这四个字禁锢了,红烧肉的每一层细细品来,各有其独特滋味。
红烧肉要趁热吃,第一口抿到肉皮,用牙齿轻轻往下纵切,下面一层是肥肉,绝对肥而不腻,再下面一层是瘦肉,入口即化,下面又是一层肥肉,紧跟着又是一层瘦肉,层次分明。酱油的咸味中还夹杂着一点儿甜味,回味无穷。一口,两口,三口,四口……
——万金灿
电影中经常会用到“特写镜头”,它具有突出、强调的艺术作用,让观众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多鼓励学生运用“特写镜头”来对人或事物的局部进行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的渲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