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三农”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人才引进机制深化分析

2021-10-25

南方农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低龄三农老年人

张 俊

(烟台理工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

“三农”人才队伍主要由内生型人才和引入型人才构成:内生型人才是由于地缘或血缘等关系[1],长期留在乡村发展的人才;引入型人才则是从乡村之外引进的新人,他们中大都是外来人员,但也不乏部分走出乡村后又重新返乡的人才,如图1所示。引入型人才的引进大都受到行政干预或利益引导,目前来看,行政干预政策较为完善且效果突出,引进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等类型。相比之下,利益引导略显不足,因此通过对前期调查的整理,提出更加完善的“三农”人才引进机制。

图1 “三农”人才队伍中引入型人才构成

1 高校人才引进机制

《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山东省2019 届非师范类毕业生共计57.14 万人,其中,农学专业研究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6.25%,农学专业本科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2.05%,农林牧渔大类专科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1.27%。从就业行业流向来看,约1.90%的毕业生进入了农、林、牧、渔业。由此可知,农业类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有限,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了非专业就业方向,因此如何吸引他们投身到农村建设中是目前新农村健身面对的一大难题。

1.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农村的交通系统,方便乡村的对外交流。2)提高网络普及率和覆盖面,保证人们的工作、生活需求。3)改善乡村的供水设施。4)完善农村的流通设施,增加市场上产品的种类,满足人民更高的生活需要。5)完善医疗、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医保体系建设,使居民就医权得到保障;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1.2 助力大学生构建社会关系网

1)大学生应该在上学期间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在下乡后迅速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构建自己新的社会关系网。2)政府可以在当地举办各类交流活动,邀请当地的一些企业家参加,既能帮助大学生结交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伙伴,也可以获得与当地的企业家相识的机会,重新获得相关的人脉。

1.3 增加乡村工作的吸引力

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帮助乡村企业提升薪酬福利水平,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实施住房补贴政策和创业扶持政策,对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实施税费减免政策。2)中小企业奋发图强,不断提升自我,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

1.4 鼓励农村家庭转变思想观念

父母的教育和观点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要从改变父母和家庭的观念着手。1)应营造正确的价值观氛围,让返乡就业、支援农村发展成为人们口中的好事;2)让勇于拼搏、改造家乡的返乡大学生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戴,提高其所在家庭的地位;3)向培育出返乡就业大学生的家庭给予适当的物质补贴。

1.5 解决大学生自身问题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2]。学校要经常开设相关讲座,宣传“三农”和乡村振兴等,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学校的就业服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要保持信息的时常更新,帮助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3]。

2 退休才引进机制

1982 年国家实施计划生育以来,山东省出生人口逐渐减少,目前山东省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虽然带来养老负担,但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低龄老年人的作用。

以烟台市为例,2020 年烟台市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297.5 万人,其中60~69 岁的低龄老年人为175.3万人,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充足。从健康角度来看,在健康老年人中健康的低龄老年人占75.7%;从受教育角度来看,1999—2014 年烟台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呈不断提升的趋势,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由1999 年的6.4%上升到2014 年的14.6%,不识字的老年人则从45.3%下降到12.4%。基于退休低龄老年人的良好身体状况,吸引退休后的低龄老年人下乡贡献,将成为人才引进的一个重要途径。

2.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前,社会对于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存在不恰当的理解甚至歧视,而大量事实表明,老年人只有在没有完全同社会劳动脱节的情况下,才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2.2 明确政府开发低龄退休人才的责任定位

政府需要对低龄退休人才作出战略规划,制定和颁布相关退休人员就业的法律法规并给予政策的支持,尽快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使退休人员再就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老年人力资源专门管理机构,完善各部门协调机制,对退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科学的管理,为老年人力资源保驾护航[4]。

2.3 加快非政府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1)推动老年机构组织发挥政府和退休人群体的“桥梁”作用,突出老年机构尤其是老年协会在退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2)通过社区服务建立退休人力资源与企业及人力资源网络平台等的对接。3)搭建好退休人才志愿服务平台,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地推动退休志愿者的发展[5]。

2.4 拓宽退休人才再就业渠道

对于不同类型的退休人力资源,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发挥组织的力量,细化开发渠道,为退休人才再就业匹配合适的途径,形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传统方式和现代手段相补充的就业渠道。

2.5 持续发展老年教育

1)充分利用好老年大学,保证低龄退休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与时俱进性;2)建立远程教育网络;3)推动高校和职业院校利用自身资源开展老年教育。只有提高了低龄老年人的素质,才能保障乡村建设吸引到更多优质的退休人才。

2.6 保证下乡就业安全性

退休再就业是退休老年人价值的体现,利国利民利己,但是接收退休人员的地区政府或企业要注意对退休人员人身安全的保证,提前了解下乡退休人才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等信息,做好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

3 返乡下乡人才引进机制

受“双返双创”政策的影响,返乡下乡人才日益增多,成为了“三农”人才队伍的主力军。该类人才数量众多、构成复杂,是现有大部分“三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重点,针对这类人才的引进对策研究较充分。除了传统的增强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外,仍应通过其他多种渠道构建具有吸引力的氛围,实现返乡下乡人才的引进。

3.1 塑造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返乡下乡人才主要可以分为投资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两大类,对于二者来说,公平的竞争环境都是首要考虑因素。投资型人才需要公平的招商引资机制,保证项目机会是均等的;专业型人才需要公平的就业机制,保证职业发展机会是均等的[6]。只有确保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要素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3.2 搭建机会交流平台

人才返乡下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担心返乡下乡后得不到发展的机会。大城市经济发达、机会众多,相比之下,乡村的发展机会差距较大,可能出现空有满腔热血、一身本领,但却无处施展的现象。对此,政府应发挥牵头作用,组织各类招商企业、用工企业及返乡下乡人才等进行交流,助力人才与企业、项目的更好对接。

3.3 实现专业人才共享引导

返乡下乡人才中不乏项目投资者,他们拥有一定的资金,对乡村发展充满计划,也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人才。从发展短板来看,投资类的项目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意愿和信心,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政府可以助力打造人才共享机制,实现企业甚至项目之间的人才共享,不仅可以解决乡村发展中人才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有效提升人才的价值,使其获得更高的回报。

猜你喜欢

低龄三农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村改居社区低龄老人社区参与问题研究
——以Z市S社区为例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互联网+背景下低龄儿童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