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管理如何在校外帮扶留守儿童
2021-10-25刘银平
刘银平
(河南省宝丰县第四初级中学,河南 宝丰 467400)
鉴于此,学校对小组建设在校外管理作用进行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班级的小组管理更好地延伸至到校外,尽量减少学生管理上的真空期,发挥小组的作用和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小组管理在校外帮扶留守儿童背景条件
核心素养下的学校管理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学校教育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选择到外地就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加上隔代亲的农村老人文化层次偏低,缺少家庭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盲目宠爱自己的孙子孙女,致使孩子形成很多不良的习惯,如学习、生活习惯,特别是性格上任性、肆意妄为,言行不一,这本身就给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再加上年龄悬殊极大,共同语言较少,孩子的心里话无人倾吐,久而久之心里就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就会形成一种心理疾病,不仅影响学习,而且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不能够认真听讲,出现课堂上说话、睡觉现象,老师提问自己就觉得老师和自己有成见,一点不顺心就顶撞老师,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和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更有甚者出现逃学,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给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我校针对农村教育现状:家庭教育缺失,五天的学校教育遇上两天的家庭教育,效果变为零的情况,留守儿童性格缺陷,心理亚健康状况,采用“小组管理模式”,遵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了育人的功能,起到了很好地激励作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校外小组管理使留守儿童找到家的归属感
小组管理在校外的延伸恰好解决了留守儿童在家庭学习、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起到了很好的补短板的作用。
小组管理在校外的作用:即小组管理延伸到周末甚至是寒暑假,通过小组长对组内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组内成员互助互动互补,使小组的优势得以彰显,通过“抱团发展”使每一位小组成员可以在小组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已经转变成一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要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更要注重学校教育的育人作用,教师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还要加大小组管理中对各小组组长进行心理专题培训,引导组长不仅在学校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给予关心帮助,还要在星期天、寒暑假充分发挥组内力量,从学习上、思想上、心理上关心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同伴的温暖,时时刻刻感受到家的归属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小组管理在校外对学生心理上的帮扶
留守儿童虽然从法律意义上,拥有完整的家庭,但是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生活在临时的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中,即拆分型家庭模式。留守儿童经历着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亲情的缺失。父母外出以后,亲子关系主要以远程联系方式来维持,电话联系,促进了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的交流。
学校对24名在校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是打电话,占所有联系方式的83%,在其它联系方式中发短信,发微信网络等方面的联系比较常见,但值得关注的是,仍然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之后,与父母之间根本没有交流。
家长联系方式问卷调查汇总表
联系方式 留守(%)打电话 8 3微信 1 0在一起说话 2.1捎口信 0.3使用网络 1.6发短信 1.8.其它 1.2
通过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学生的访谈,了解到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联系的内容:一方面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导和交流,主要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叮嘱要听老师和监护人的话;其次,了解子女的健康,询问子女的心情和温饱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子女对父母的交流和诉说,留守儿童非常关心父母在外情况,叮嘱父母在外要照顾好自己身体,告诉父母自己需要买的东西,而向父母交流内心的烦心事的内容仅占与父母交流内容的2%,比例是非常小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烦恼、心里话无处诉说。
小组管理在校外充分发挥教育育人管理功能,弥补留守儿童这样的心理教育问题。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家庭,组长就是这个小家庭的家长,通过学校的学习、生活,加深了对同伴的了解,熟悉同伴的性格、兴趣、特长,个性,心理状况。
周末、寒暑假,通过就近自然村组建小组,定点定时面对面沟通,面对面学习,小组成员确立都是经过学校调查问卷、了解分析后组建的,特别是考虑到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地点距离、学习状况、性格特点、人际关系等选择成员,组建小组。留守儿童监护人一般都是祖父祖母,年龄偏大,考虑到接送难问题,集中学习选择离留守儿童家距离近,保证了往返路途中的安全;直接选择在留守儿童家学习,在学习之余不仅可以帮助做家务,而且可以营造热闹欢快的学习氛围,更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归属感和温馨感。留守儿童九年级留守儿童张佳,家住宝丰县周庄镇中和寨村,性格内向,出生后6个月,父母感情不和离异,父亲在外地打工一年回家一次,有祖父祖母长期照顾,六年级时祖母离世,有70岁祖父照料,校外班级小组就设在小佳家,最近一次访谈中了解到:“班级小组设在我家之后,我很快乐,心情很好,以前星期天只有我和爷爷在家,除了写作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看着别人家孩子有父母陪着有说有笑的,我很伤心,我的父母在哪儿?只有自己伤心,抹眼泪。现在好了,到了周末,有组内同学陪着,一起写作业,聊天,说悄悄话,再也不感觉孤独了。”
小组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组建QQ群、微信群,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分享学习情况,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发励志语录,谈学习体会,特别关注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可以在这个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克服孤独感,产生上进心,形成健全的人格。
留守儿童王晓峰,家住宝丰县上河村,在与他交谈中,他高兴地说:“自从有了校外小组学习群,我有了一种精神的寄托,每当一个人想父母的时候,父母在外打工,白天又很忙,不忍心打扰,我就会在群里发个笑脸,同学们马上就会与我搭讪,聊天,谈我们都喜欢的话题,谈父母之不易,相约一起爬山,读书,同龄人嘛!快乐的时光很快就冲散了淡淡的忧伤,心里就会得到自足,感受到和同学们相处的幸福,体会到友情的可贵,融入到班级,有了家一般的感觉。”
四、校外小组管理能够很好助力留守儿童进步
学生越优秀就会越自信、越乐观,反之,学困生学习上缺乏自信,怯懦,不愿交流,心情抑郁,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绩提高速度缓慢或者退后,特别是在校外更需要助力。
校外小组管理宗旨是抱团发展,生生有事做,生生是组内成员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主人公意识,作业检查,作业反馈,作业交流,兴趣爱好都可以在组内进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有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家庭成员来解决,克服了有问题无人解答的困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快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困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找到了合作共进的同伴,加强了合作交流,逐步从自卑走向自信,从怯懦走向勇敢,完善了人格,让学困生健康快乐成长。
留守儿童学困生丁阳,“校外组内学习好啊!我虽是个男孩,但从小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平时很少见面,春节回来,也很少沟通交流,像是熟悉的陌生人,时间久了,性格越来越内向,不愿与别人说话,交流,心情有点抑郁,成绩也慢慢下滑,越来越觉得自己变笨了,学习劲头越来越小,觉得自己木希望了;校外小组组建以后,组长每天督促组员提交作业,检查作业,做得好的,在班级群表扬,被表扬到心里美滋滋的,甚至父母还发短信夸我,鼓励我努力学习,为父母争光;做错的题,还要纠错,并且还要一一讲评,组长讲,自己讲,慢慢地,成绩提高了,也愿意与同学说话了,聊天了,一举两得,多好呀!”
小组管理在校外的组建与开展,真正起到了弥补了因为父母长期不在家造成的心理、性格上的缺陷,促进了学业水平的提高,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学习的快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
“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儿童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庭、学校、社会要合力构建教育共同体,营造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良好环境。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应该积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应该找借口推诿责任,而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来弥补家庭拆分给子女带来的身心伤害。通过我们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了解到外出父母和留守子女联系时,很少关心孩子的心情和困难,都是一味地说教,这一方面是因为外出父母缺少意识,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少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而学校教育留守子女的方法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政府和各界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帮助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