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表演中戏曲元素的运用研究

2021-10-25周蓓

艺术品鉴 2021年29期
关键词:声乐戏曲学习者

周蓓

民族声乐与戏曲同作为我国艺术之瑰宝,在民族声乐发展进程中,其演唱以及表演等模式离不开戏曲元素的渗透,诸如声腔、咬字等元素,推动民族声乐与戏曲的相互融合与促进,赋予民族声乐表演内涵性,使民族声乐表演更具本土化、风格性以及地域性,进而提升民族声乐表演的质量。因此,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应重视戏曲元素的运用及借鉴,凸显本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价值,从而彰显民族声乐表演运用戏曲元素的价值性。

一、民族声乐表演与戏曲的关联

(一)两者相互借鉴

在我国艺术文化史中,戏曲艺术占据重要地位,其对我国文化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具有促进意义。在戏曲艺术发展进程中,其通过与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其内容与形式,并取得了发展与进步,使其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中长盛不衰。戏曲中强调生、旦、净、丑的艺术传达美感,其与人们生活关联明确,向世人传达一种戏曲思想及戏曲文化,使人们对戏曲具有较高的认同感。戏曲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其发展模式逐渐向程序化、系统化进程,形成一套完善的戏曲艺术发展程式,这为戏曲的进一步继承与弘扬提供保障。而在民族声乐发展进程中,其与我国的戏曲具有相似之处,是在相互模仿与借鉴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声乐的发展模式。在时代发展中,民族声乐与戏曲两者之间,通过不断地促进,其中,民族声乐表演也借鉴戏曲中气、字等元素,使民族声乐表演通过借鉴戏曲元素,弥补自身发展中的不足,而戏曲元素也可在民族声乐表演中进行传承与传播,从而提升民族声乐表演的水平,也推动我国文化艺术的创新式发展。

(二)两者相互传承

在我国民间音乐发展进程中,民族声乐与戏曲元素的融合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基于此,民族声乐与戏曲两者之间关联密切。戏曲在我国发展久远,在发展进程中,其与我国文化、经济、民俗等信息进行融合,使戏曲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历史发展背景,凸显戏曲文化发展的本土化。而随着西方音乐引入到我国,使戏曲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在民族声乐与戏曲同为我国艺术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将戏曲融入到中,可实现两者共同发展。尤其针对民族声乐表演教育,可使学习者在民族声乐表演中获取戏曲的元素,对戏曲元素充满兴趣,加之教师的点拨,促进其对戏曲艺术文化的认知,使其在民族声乐表演中,更好地运用戏曲元素,从而推动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元素共同发展与传承。

二、民族声乐表演中戏曲元素的运用路径

(一)气元素

在民族声乐表演中“气”是十分重要的,其贯穿于表演者演出的方方面面,包含歌唱以及动作等,都需要气在其中调和与运用。而在戏曲中,戏曲老艺人也强调“气”的运用,讲究“气沉丹田”,在表演中以偷气、歇气、换气、就气等模式进行戏曲的演唱与演出,以此达到戏曲演出的动作及形象、声音美的效果。基于此,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可借鉴戏曲中的“气”,通过“气”元素的运用,可为民族声乐表演增添色彩,促进民族声乐表演与戏曲元素的良好融合。在民族声乐表演中,运用戏曲中的偷气,让民族声乐表演者在歌曲演唱的同时将气补足,使气补得不留痕迹。基于此,在民族声乐表演中,教师应重视学习者“气”的训练,以偷气、换气等技能的训练,让演唱者补足气,并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将气运用到好,以此增强民族声乐表演效果。例如,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多让学习者聆听以及观看戏曲,加强学习者气的训练,让学习者运用到“气”,以此使民族声乐表演更具感染力,同时,也促进民族声乐表演的动作及形象更为优美,从而促进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运用。

(二)字元素

在戏曲演唱中,强调“字正腔圆”,提出吐字清晰、腔随字转的思想。而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可借鉴戏曲中的“字”的说法,让民族声乐表演中的吐字更为的清晰,以此获取受众面的认可。例如:在民族声乐表演中,运用戏曲中的“字”的技能,加强对学习者字的训练,使学习者每一个字的输出都要求清晰、字圆、字准,形成一个完整的咬字规范,达到民族声乐表演的音准和吐字模式,促进戏曲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传承,进而促进民族声乐表演与戏曲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梅兰芳》作品欣赏中,其是一个较为经典的京剧风格作品,歌曲的开头部分,要求以声韵“i”的音调为主,凸显“咬文嚼字”的戏曲艺术美。基于此,教师可在传递字的信息中,根据作品要传递的思想,重视学习者“字”的技能传递,促进民族声乐表演与戏曲元素的融合,让学习者知晓戏曲中“字”技能的运用模式,以此将戏曲中的“字”运用到民族声乐表演中,增强学习者的民族声乐表演能力,从而使民族声乐表演更具韵味性。

(三)腔元素

戏曲中强调“字正腔圆”以及“腔调婉转”的演唱效果,而这些演唱技能也是民族声乐表演中所强调的。基于此,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可借鉴戏曲中的“腔”,运用“以情润腔”的技能,进行民族声乐表演,增强学习者对戏曲“腔”元素的运用,进而更好的展示民族声乐表演作品。通常情况下,民族声乐表演中“腔”方式的运用,大都为哭腔、笑腔、断腔、花腔、连腔、滑腔、拖腔等,这些强调的运用,可更好的展示民族声乐表演作品的内涵,传达表演者的思想情感,使作品的内在思想以及传达的意境通过“腔”进行呈现。例如,《孟姜女》作品,该作品在孟姜女哭长城片段中运用哭腔演唱,以哭腔来渲染场景氛围,表达出孟姜女内心深处的苦楚以及其悲惨的命运,以此带动受众面的情感,使受众面更好的受到作品情感渲染,与作品情感形成共鸣;又如《新贵妃醉酒》作品,作者李玉刚的扮相为的京剧花旦,加之他在运用了舞台的走场技能以及水袖、兰花指舞等多古典元素,以其“腔”调为衬托,营造舞台良好氛围,更为的凸显作品中国元素以及戏曲之风。基于此,在民族声乐表演中,以戏曲元素为例,重视其中“腔”技巧的传递,引领学习者运用戏曲的“腔”技能,增强学习者的民族声乐表演能力,进而也促进戏曲艺术在民族声乐表演中传承。

(四)服饰与舞美元素

在戏曲艺术中,其服装与舞美元素较为关注,通过戏曲服装与舞美的元素,更好地树立戏曲的形象,使戏曲中的形象更具辨识度。同时,戏曲中运用服装与舞美,也呈现别样的舞台氛围,打造舞台景象。基于此,在民族声乐表演中,重视服饰与舞美元素的运用,促进民族声乐表演服饰运用的创新,增强民族声乐表演舞台效应,使民族声乐表演中每一个形象都更为生动化,进而为民族声乐表演发展与进步提供保障。例如,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渗透戏曲元素,使学习者从中认知到戏曲中服饰及舞美元素的运用模式,以此丰富其艺术信息内容。

三、民族声乐表演中戏曲元素的运用价值

(一)审美价值

“乐教”可对个体的道德进行教育与引领,促进个体成长与发展,使个体向更为积极的方向进程。民族声乐是建立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之上的,要想达到良好的民族声乐表演效果,就应融入民族特色信息,迎合受众面,凸显民族艺术性及本土化,提升民族声乐表演的水平。而在民族声乐表演中,融入戏曲艺术,为民族声乐表演提供丰富的素材,包含文化素材、艺术素材等,创新民族声乐表演的风格,使民族声乐表演能根于传统风格的沃土,顺应了时代审美愉悦特征,更好彰显民族声乐表演审美艺术价值性。基于此,通过民族声乐表演作品的传达,可増强人民的审美意识,使人们享受、感悟、思考“乐教”的信息,从中获取较多的民族文化内涵,提高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从而使个体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针对教育领域,促进戏曲元素融入到民族声乐表演中,可以从审美视角,增强学习者审美能力与审美情感,促进学习者全面性的发展,也凸显艺术教育实践的意义性。

(二)传承价值

从艺术视角层面来看,音乐的本质是运用声音艺术,创造具有规律性的艺术形式,以此满足人们审美以及情感层面的需求,达到音乐“乐人”的效果。在民族声乐表演中,通过戏曲元素的融入,使传统戏曲以“活态”的文化形式进行呈现,为民族声乐表演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促进民族声乐表演作品的二次创作,这对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例如,在民族声乐表演中,通过戏曲元素信息的融入,可挖掘戏曲文化、戏曲元素以及戏曲背后的艺术信息,促进传统文化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运用,使传统文化活灵活现的进行呈现,推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促进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表演融合,将艺术元素多元、生动的进行呈现,增强学习者的文化认知,使民族声乐表演更为的饱满圆润、优美动听,更为的符号受众面对美学的需求与向往,彰显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表演传承价值。

四、结语

民族声乐表演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实践,可以民族戏曲元素丰富民族声乐表演内容,深化民族声乐表演形式,使民族声乐表演更具内涵性、本土性、艺术性,提升民族声乐表演的质量,进而促进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共同发展与传承。因此,在民族声乐表演中,重视戏曲元素融入到其中,促进民族声乐与戏曲的融合,从而提升民族声乐表演的水平。

猜你喜欢

声乐戏曲学习者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