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蓬莱黑岚沟金矿区控矿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
2021-10-25曹建生徐春森申玉科余恩源
曹建生,徐春森,申玉科,余恩源
(1.山东金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蓬莱 265600;2.蓬莱矿业有限公司,山东 蓬莱 265600;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黑岚沟金矿发育的矿脉以石英脉型为主(侯明兰等,2007),矿脉条数多,浅部矿脉较窄,但颗粒金较发育(周乃武等,1997)。经过近30年的开采,浅部品位较高的金矿资源基本已采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化负变现象明显,深部的成矿潜力还不十分明了。前人从岩石学(刘光智,2003;胡宝群等,2013;刘祥朋等,2017)、地球化学(侯明兰等,2004,2006;李惠等,2005)、地球物理学(于昌明,1999)等方面在该区已做了较多的地质科研工作,而且在地质流体与该区金矿成矿的关系方面也开展了深入探讨(范宏瑞等,2005),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金矿成矿理论及观点。但对该区矿山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潜力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对该区的构造控矿规律及控矿构造组合研究较少。笔者在对区域构造控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以黑岚沟金矿区为重点,进行控矿构造解剖,分析该区控矿构造组合形式,总结构造控矿规律,建立构造控矿模型,开展找矿预测工作。
1 区域构造背景
黑岚沟金矿位于蓬莱市东南部金矿集中区(侯明兰等,2007),属蓬莱-栖霞金矿成矿带的北段(Zhai et al.,2001)。区域性的栖霞复背斜控制了整个胶东地区基底构造格架(图1),蓬莱东南部金矿集中区位于栖霞复背斜的北翼(李普红,2000),臧格庄断陷盆地之北。在区域上由规模较大的西林-吴阳泉断裂和古岘-南张家断裂控制(图2)。西林-吴阳泉断裂,宽150~200 m,发育于臧格庄断陷盆地的北缘,走向EW,倾向S,倾角约45°;古岘-南张家断裂,宽度大于200 m,发育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体与元古代变质岩接触带附近,NNE 10°~20°走向,倾向SEE,倾角30°~40°,二者是控制蓬莱东南部金矿集中区成矿作用的发生与成矿物质的运移、沉淀、富集和成矿就位的区域性断裂构造,此两条断裂构造带内均发育典型的碎裂蚀变岩型金矿体,矿体规模大,延伸稳定。
图1 胶东地区岩浆岩及构造地质图(吕古贤等,2007)Fig.1 Magmatic rock and tectonic geological map of the Jiaodong area 1.中生代花岗岩;2.栖霞复背斜;3.NE向、NNE向剪切带;4.NEE向断裂;5.金矿床(点)
二级NNE、NE向断裂主要有肖古家断裂、亭口断裂、虎路线断裂,大都发育于臧格庄断陷盆地的周缘(图2)。在这些断裂构造的上下盘又发育一系列的NNE向、NE向和NEE向三级构造,属张剪性、张性次级构造,与二级断裂构造同时形成,并共同构成了蓬莱东南部金矿集中区石英脉型金矿成矿物质、能量和流体运移的通道。黑岚沟金矿区发育的金矿体大都赋存于这一系列二级、三级断裂构造之中,呈现多级构造控矿的特点。总体上,该区石英脉型金矿矿体规模小,金品位较高。
图2 臧家庄断陷盆地及其周缘金多金属矿床点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map of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Zangjiazhuang fault depression basin 1.臧格庄断陷盆地;2.中基性岩脉;3.一级断裂;4.断裂及隐伏断裂;5.石英脉型金矿脉;6.铜多金属矿床; 7.钼矿床;8.铜矿床;9.石英脉型金矿床(点);10.碎裂蚀变岩型金矿;11.地名
2 矿床地质
2.1 岩石建造
矿区位于大柳行镇南偏西,地层简单,仅见新生界第四系和新太古界胶东岩群苗家岩组的残留体。第四纪系主要分布于山前洼地、河流两侧及汇水盆地。成因类型可分为冲积物、残坡积物和洪积物。岩性主要为黄褐色、淡黄色粉砂质黏土及黏土质粉砂、砂土,混粒砂等。苗家岩组仅见于磁山高地和上岚子村东及矿区北部的树夼王家附近,规模很小,呈孤岛状、扁豆状包体分布于九曲单元、笔架山单元岩体中,岩性以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为主。
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早期玲珑序列北黄、大庄子、九曲单元、郭家岭序列大草屋单元、罗家单元。该区主要的赋矿围岩为大草屋单元和罗家单元(侯明兰等,2004;Yan et al.,2014)。另有中生代燕山晚期侵入的中基性、中酸性脉岩(刘光智,2003)。
2.2 断裂构造
图3 黑岚沟金矿区构造地质图Fig.3 Tectonic geological diagram of the Heilangou gold deposit 1.燕山期岩脉;2.成矿期断裂;3.成矿后断裂;4.地名
2.3 矿化特征
黑岚沟金矿区及外围分布着大小矿床十多个,主要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矿化类型。黑岚沟金矿、田家金矿、槐树庄金矿、齐沟金矿、虎路线金矿、仙人脚二分矿、庵口金矿、燕子山金矿、上岚子金矿和石家金矿等以石英脉型为主,受张性、扭性、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脉较窄,延伸较长,品位较高,而且有些矿脉浅部中段发育颗粒金(周乃武等,1997)。西林金矿和南张家金矿为蚀变岩型,受区域性低角度大型破碎带断裂构造控制,矿石呈碎裂浸染状,品位较低,一般低于2×10-6。
石英脉型金矿大都是由NNE、NE和NEE向断裂构造控制,如虎路线矿区矿脉的走向主要为NNE 10°、NE 45°和NEE向60°~70°。部分矿脉是由两组断裂联合控制的,显示构造的复合控矿特征;宁家矿区矿脉走向主要为NE 30°~45°,矿体延伸较短,显示张扭性特点;侯格庄矿区矿脉以NNE 10°为主,矿脉总体平直,矿脉窄,大都小于2 m,而延伸较长,达2 km以上,主要是由剪切断裂控制。强沟矿区矿脉走向为NNE 10°~15°,矿体呈雁列式分布于断裂带中。田家分矿、槐树庄金矿、仙人脚二分矿矿脉走向均呈40°左右;庵口金矿、燕子山金矿、上岚子金矿和石家金矿均发育NNE向与NE向矿脉发育。黑岚沟分矿1号矿脉,齐沟一分矿1号矿脉,总体走向呈20°左右,由NNE向和NE向两组断裂构造复合形成的。
2.4 矿石特征
2.4.1 矿石矿物组成
黑岚沟金矿以石英脉型为主,矿石矿物主要由石英、黄铁矿和黄铜矿组成(图4A),局部可见到少量的方铅矿与闪锌矿(图4B);浅部矿石内颗粒金较多,有时可见长条状、板状明金,到深部颗粒金变少,基本上难以见到。各矿段矿物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黑岚沟金矿各矿段矿物组成表Table 1 Mineral compositions of the Heilangou gold deposit
含金石英脉中的黄铁矿晶形不完整,多为他形-半自形颗粒(图5A),呈星散状分布,集合体主要呈似堆状分布,多具碎裂现象。矿脉两侧的硅化、绢云母化和钾化蚀变岩中的黄铁矿多为中细粒结构,主要呈星散状分布。
成矿阶段生成的硅化石英颗粒晶形差,在矿石内分布混乱,粒内具轻微波状消光。
绢云母是富含长石的岩石经成矿热液交代其中斜长石蚀变生成,常为微鳞片状-片状,集合体多呈似堆状或板状(图5B)。
2.4.2 矿石结构与构造
依据矿石内矿物的晶形及矿物的结晶程度,矿石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成矿阶段早期生成的石英只发育部分晶面,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图5C,D)。②他形粒状结构。成矿过程中晚期生成的石英、黄铁矿等呈不规则形态,少有完整规则的晶面结构(图5E,F)。③碎裂结构。成矿期形成的黄铁矿(图5G),由于成矿后发生构造活动,受到应力挤压作用时较易破裂呈碎块状(图5H),形成碎裂结构。
矿石的构造主要有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①浸染状构造:黄铁矿颗粒或集合体星散分布于其他矿物中(图6A)。②脉状构造:黄铁矿、黄铜矿或自然金呈脉状分布于其他矿物中(图6B)。
图6 黑岚沟金矿矿石构造Fig.6 The photographs of ore structure from Heilangou gold deposit A.浸染状构造;B.脉状构造;Q.石英; Py.黄铁矿
2.5 矿化阶段
依据矿石结构构造、蚀变特征及矿物共生组合,将该石英脉型矿脉矿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表2),从早到晚分别为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侯明兰等,2007),金的形成主要在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黄铁矿阶段。
表2 黑岚沟金矿石英脉型矿化阶段与矿物组合Table 2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s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of quartz-vein type mineralization in the Heilangou gold deposit
3 构造控矿规律
3.1 典型控矿构造
在黑岚沟金矿区外围,西林-吴阳泉断裂、古岘-南张家断裂属规模较大的缓倾斜、压扭性断裂,控制蚀变岩型金矿发育部位及延伸方向,矿床规模大,矿体较厚,呈透镜体状,延伸相对稳定,如西林金矿、南张家金矿品位一般不超过5×10-6,矿体厚度达20~30 m;矿体上盘为裂隙发育的晚元古代泥质片岩、泥质粉砂岩;下盘发育绢云岩化蚀变及钾化蚀变,矿石大都为浸染状、裂隙网脉状黄铁矿化及硅化蚀变。
在黑岚沟金矿区范围内,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矿体的规模大小、形态、产状特征,而且控制矿床、矿脉、矿体的分布规律(李爱民等,2014;张强等,2006;阎方等,2003;余普贤等,2008)。不同序次的构造控制不同尺度的矿化分布,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构造控制不同的矿体形态和矿化类型。
黑岚沟金矿区范围内断裂构造发育,较大的控矿断裂构造主要有田家-槐树庄断裂带、大齐家庄-护驾沟断裂带等,这些断裂构造分别控制着黑岚沟金矿多个金矿体的生成与分布(表3),比如田家矿区和槐树庄矿区由田家-槐树庄断裂带控制,黑金顶矿区由小齐家庄-黑金顶断裂带控制,黑岚沟分矿由觅鹿夼-黑岚沟断裂带控制,齐沟一分矿由齐家沟断裂带控制。这些控矿断裂构造总体上大都呈NE向、NNE向延伸,在平面上表现为近等距离分布。
3.2 近等间距平行构造控矿
黑岚沟矿区范围内发育的控矿断裂构造,从产状、规模、控矿类型方面都是相似的,走向以NNE-NE向为主,总体倾向SE,矿化大都为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矿体的规模相近,宽度大都为0.2~1.0 m,稍宽的可能达5 m以上。产状近于一致的相邻控矿断裂构造之间距离大致相近,这种现象在黑岚沟矿区、齐沟一分矿区、黑金顶矿区等较为普遍,矿脉间距一般200~300 m。通常情况下是控矿断裂构造的规模越大,相邻矿脉之间的间距也越大。这种矿脉之间呈平行近等间距分布赋存是黑岚沟矿区内最普遍,最明显的断裂构造控矿规律(图7)。从形成的机制方面分析,这些近于平行等距分布的控矿断裂构造是在统一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在同一力学性质的岩性地质体内,产生的一系列近平行分布的剪切节理或张剪性节理,逐渐发展演化形成的断裂构造系统。
图7 黑岚沟金矿区矿脉分布剖面图Fig.7 The section of the gold lodes in the Heilangou gold deposit 1.蚀变带;2.矿脉;3.推测矿脉与蚀变带及编号;4.竖井
3.3 雁列式构造控矿
蓬莱黑岚沟金矿区发育的石英脉型金矿体,有一些是在平面和剖面上表现为尖灭侧现现象(图8)。这种尖灭侧现比较明显地发育于同一构造矿化带内,比如黑岚沟矿区2号矿脉,该矿脉由多条石英脉型金矿体组成(图9),在平面上呈右灭左现的左斜列形式,在剖面上呈现下灭上现形式。同一矿脉带内矿体的雁列角较小,一般为5°~10°。
图8 黑岚沟金矿4中段1号矿脉地质平面图Fig.8 Planar graph of the No.1 gold vein on the 4th level from Heilangou gold deposit 1.中生代花岗闪长岩;2.蚀变带;3.含金石英脉
图9 黑岚沟金矿4中段2号矿脉地质平面图Fig.9 Planar graph of the No.2 gold vein on the 4th level from Heilangou gold deposit 1.中生代花岗闪长岩;2.蚀变带;3.含金石英脉
由于该区控矿构造多为NNE向右行正断层,在平面上以右行张扭构造为主,控制的矿体具有明显的雁行排列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呈现出右灭左现的左斜列形式。雁列式构造控矿按尺度划分有区域性、矿区范围、矿床尺度、矿脉尺度、小尺度和微观尺度。不同的区域范围内,雁列脉的表现形式都相似,不过当开展矿田范围内控矿构造解剖及找矿预测时,矿床尺度和矿脉尺度的雁列脉分析还是比较重要的。
3.4 复合构造控矿
从规模较大的控矿断裂构造带来看,黑岚沟金矿主要矿脉的分布呈近平行、似等间距特点,但从断裂构造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分析,控矿构造有张性、张扭性、扭性等。当两组及两组以上的不同延伸方向、不同力学性质的控矿断裂构造在同一个区域发育时,可能会引起这些控矿构造的分支、复合与联合(邓军等,1998),呈现断裂构造分支、复合控矿构造特点(图10)。黑岚沟金矿的Ⅵ号矿脉为含金石英脉型矿体,南部走向近SN向,中部变为NE 30°~40°,北部走向又变为近SN向,矿体在走向上呈现波状延伸,说明控制Ⅵ号矿脉生成与赋存的断裂构造是由SN走向的扭性断裂构造与NE走向的张性断裂构造复合而成的。构造的复合控矿方式导致在不同的部位,矿体的形态、矿化强度也不一致,SN走向的部位矿体较窄,而NE走向的矿体相对较宽一些。
图10 黑岚沟金矿齐沟一分矿12中段平面图Fig.10 Planar graph of the Qigou branching mine on the 12th level from Heilangou gold deposit 1.中生代花岗闪长岩;2.钾化蚀变带;3.绢云 岩化蚀变带;4.含金石英脉;5.煌斑岩脉
3.5 结构面力学性质控制矿体形态
矿区发育的矿体形态主要有似板状矿体、透镜体状矿体、豆荚状矿体、网脉状矿体等,矿体的形态特征是由控矿断裂构造结构面力学性质控制的。
(1)似板状矿体,厚度均匀,延伸稳定,宽度一般不超过60 cm,矿化程度及部位较均一;与围岩界线清晰,矿脉两侧由内向外发育较窄的绢英岩化、钾长石化蚀变带;局部在矿脉的上盘或下盘发育成矿后形成的断层泥。主控矿断裂通常为偏扭性的张扭性断裂。多以单脉形式存在,不过在某些部位,主控矿构造的上盘或下盘也发育分支构造,控制一些分支矿脉。黑岚沟金矿区范围内发育的多数矿脉是由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的,如黑岚沟分矿的1号脉,齐沟一分矿的2号脉等,矿脉的走向多为NNE向。
(2)透镜体状矿体厚度变化较大,矿体的中部厚度较大,金属硫化物聚集,矿化较好,品位较高;向外围矿化尖灭迅速,金属硫化物减少,金品位变低。在平面和剖面方向,矿体延伸较短,常常以单脉方式或雁列式展布。控制该类矿体发育与分布的断裂构造通常为张性或张扭性,这类矿脉在黑金顶矿区、槐树庄矿区比较发育,矿脉走向大都为NE 40°~45°。
(3)豆荚状矿体呈膨胀和收缩相间分布的现象,每个“豆荚”矿体的大小及两个相邻“豆荚”矿体之间的距离等具有明确的规律性,其延伸方向指示成矿期主压应力方向,为扭性构造面复合控矿形成的。这类矿脉在大杨家矿区、田家矿区比较发育,矿脉走向大都为NNE 30°。
(4)网脉状矿体多发育于主脉的末端或两侧,脉体偏窄,矿化较差,金含量不高。不过,可以在网脉构造整体延伸方向上,向两侧或延伸方向寻找主脉。
3.6 成矿后断裂对矿体的影响
黑岚沟金矿区成矿后断裂较多,既有切矿断裂,也有顺矿断裂,尤以切矿断裂构造对矿体的影响较大,破坏矿脉(体)延伸。黑岚沟-虎路线断裂是矿区内规模较大的成矿后断裂。黑岚沟-虎路线断裂西起柳家,向东延伸通过黑岚沟、齐家沟至虎路线,总体走向NW,倾向SW,倾角大于80°,为左行张扭性断裂,两盘相对水平错动70~100 m,使黑岚沟金矿Ⅵ号脉的北东盘相对南西盘矿脉左行错断80 m左右。
从断裂构造的擦痕、阶步、错断地质体等标志性特点分析,发育于黑岚沟-虎路线断裂上盘或下盘的次一级NW走向的成矿后期断裂,主要分布在黑岚沟矿区、齐家沟一分矿区、黑金顶矿区等,大都为正断层,断层两盘的矿脉主要表现为垂向运动,破坏矿脉的完整性。
另外,该矿区发育较多的中基性、中酸性脉岩,如闪长岩脉、闪长玢岩等为成矿期后侵入、充填形成的,控制这些脉岩侵入的构造边界多呈齿状。有些部位,成矿后脉岩在走向上与矿脉成小角度斜交,错断矿体。规模较小,厚度不大的脉岩对矿体的错断距离较小,如厚度小于3 m的脉岩虽然错断矿体,但在探矿过程中,这种错失的矿体或矿脉还是比较容易找到;如果是规模较大的成矿后脉岩,厚度达10 m以上,有的脉岩厚度达20余米,对矿体影响较大,一旦错断,矿体寻找的难度就比较大。不过,通过对控制脉岩的构造特征的研究与分析,认为这类脉岩多半是在NE-SW向挤压、NW-SE向伸展作用下形成的追踪断裂构造控制的,矿体的错动方向与脉岩构造伸展的方向一致。在初格庄矿段12中段发育的闪长玢岩脉水平宽度达15 m,明显的错断Ⅹ号矿脉,矿体的错位达17 m。
4 构造控矿模式
西林-吴阳泉断裂、古岘-南张家断裂及其伴生、派生的次级断裂系统控制了蓬莱东南部金矿集中区蚀变岩型金矿与石英脉型金矿的发育部位及延伸方向。发育于主构造带中的矿化多为蚀变岩型,矿床规模大,矿体较厚,延伸相对稳定,如西林金矿、南张家金矿品位一般不超过2×10-6;而石英脉型金矿品位较高,大都在10×10-6以上,局部发育颗粒金或块金。
黑岚沟金矿就是由西林-吴阳泉断裂、古岘-南张家断裂下盘的一系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表现为NNE向和NE向张性、张扭性断裂构造控矿,少部分为NEE走向。次级断裂构造的分布受主断裂构造的控制,比如在靠近西林-吴阳泉断裂的部位,次级控矿断裂多为NEE走向;而靠近古岘-南张家断裂,次级控矿断裂构造多为NNE向,近于平行古岘-南张家断裂,远离西林-吴阳泉断裂和古岘-南张家断裂的次级控矿断裂多为NE向延伸。由于次级控矿断裂规模小,多为张性、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因此矿体规模小,条数多,品位高。这些控制石英脉型金矿发育的次级断裂与控制蚀变岩型金矿发育的主断裂构造在空间上构成一套“入”字形构造组合,形成蚀变岩型矿化与石英脉矿化共存的成矿构造体系(图11)。
图11 黑岚沟金矿-磁山一带控矿构造剖面示意图Fig.1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in the Heilanggou-Cishan gold mine area 1.震旦系灰岩;2.震旦系泥质片岩;3.中生代花岗岩;4.含金石英脉;5.构造蚀变破碎带;6.蚀变岩型金矿体
从成矿构造的组合、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等方面分析,西林-吴阳泉断裂和古岘-南张家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是由“入”字形断裂组成的构造系统。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与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之间形成的主断裂构造带,以及与主断裂构造同时形成的次级压、张、扭、张扭、压扭性等断裂构造,如较陡的次级断裂与部分较缓断裂构造,共同构成该区成矿物质、能量和流体运移的通道和储矿场所。
NNE、NE、NEE向三组断裂构造组合、复合与联合是控制黑岚沟金矿石英脉型金矿发育的主要构造体系,虽然NEE走向的断裂构造在矿区范围内不发育,但在矿区以南靠近西林-吴阳泉断裂下盘的区域比较发育。NNE走向控矿构造是在右行剪切作用下形成的,矿化较好;NEE走向控矿构造是在左行剪切作用下形成的,矿化与NNE走向构造蚀变带相比较弱一些;NE走向控矿构造的力学性质为张性,是在成矿期NE-SW向挤压作用下形成的。NNE及NEE走向矿脉通常延伸较长,产状比较稳定,局部上盘或下盘发育分支构造,与主断裂构成“Y”或“N”字形构造形式。NE走向矿脉则较为厚大,但延长较短,延伸较浅,连续性差,且两端尖灭迅速。
在平面上表现为多组、多方向断裂构造控矿形式(图12)。在剖面上出现分支复合,有时是三组断裂相互叠加控矿,导致该区矿脉(体)呈现垂向波状及交叉、复合的构造控矿形式(图13)。
图12 黑岚沟金矿构造控矿模式平面示意图Fig.12 Schematic map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model in the Heilangou gold deposit ①右行张剪断裂构造控矿;②左行张剪断裂构造控矿;③右行左 斜列雁列构造控矿;④左行右斜列雁列式构造控矿;⑤“S”形 构造控矿;⑥反“S”形构造控矿;⑦张性构造控矿;⑧右 行剪切断裂构造控矿;⑨左行张剪断裂构造控矿
图13 黑岚沟金矿控矿构造组合剖面示意图Fig.13 Cross Section of the model controlling ore faults at Heilangou gold deposit 1.二长花岗岩;2.钾化花岗岩带;3.黄铁绢英岩带; 4.控矿构造面;5.构造剪切方向
5 找矿预测
根据黑岚沟金矿区近平行等距分布规律、雁列式构造控矿规律以及复合构造控矿特征,结合该区构造控矿模式和目前探矿工作取得的成果提出以下探矿方向:
黑岚沟矿区Ⅵ号矿脉的北翼上盘发现NE向偏张扭性成矿构造(Ⅶ号矿脉),为石英脉型金矿体,沿脉揭露矿体较连续、品位较高。近期钻探工程在标高-1 000 m左右的部位揭露,水平厚度0.40 m金矿体,品位仍较高,表明矿体在深部仍有较好的成矿条件。下步在Ⅵ号矿脉南翼的上下盘寻找NE向偏张扭性成矿构造,进一步探寻矿脉向深部延伸状况。
齐沟一分矿区Ⅰ号脉南部,在矿体上盘揭示有工业价值金矿体,与Ⅰ号脉呈左斜列-雁列式分布,向矿脉南翼延展、向深部延伸。矿体呈厚大的透镜状,局部宽达十余米,为黄铁石英脉类型。依据雁列脉斜列规律,在Ⅰ号脉北部矿体的下盘可能存在工业矿脉。
黑金顶矿区②号脉为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型,走向NE 40°~45°,倾向SE,倾角45°左右,矿体呈厚大的透镜体状,属张性、张扭性断裂构造控矿。其下盘发育NNE向网脉状黄铁绢英岩型金矿体,局部为含金石英脉型,倾向SEE,倾角65°左右,在走向和倾向上与②号脉呈“入”字形,在垂向上延伸更深,目前探矿效果较好,平均品位达20×10-6。
黑岚沟矿区Ⅵ号矿脉、齐沟一分矿区Ⅰ号脉为蓬莱东南部较为富集的石英脉型金矿体,其上下盘平行脉的也是一个较好的探矿方向。
6 结论
(1)黑岚沟金矿为胶东地区典型的石英型金矿,矿脉条数多,矿体规模小,但品位较高,找矿潜力较大。尤其是小型盲矿脉,是下一步找矿的对象。
(2)该区控矿构造多为张性、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脉水平延伸和垂向延深相对较大,在走向和倾向方面都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3)该区控矿构造是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由不同方向、不同力学性质断裂构造组合的控矿构造体系。同一方向的控矿断裂构造具有近平行等间距分布特征,是开展隐伏矿脉找矿的主要理论依据。
致谢:野外工作得到山东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黄金集团烟台事业部及山东黄金集团蓬莱矿业股份公司科技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及帮助;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极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