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脱发,古人也是一言难尽
2021-10-25夏晓华
◎文/夏晓华
脱发是一个残忍的现实,明明还是小鲜肉,却被人喊成大叔,十分尴尬。其实,古人也有脱发烦恼,只是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很多人还没活到脱发的年纪就去世了,所以这个烦恼并不普遍。但在很多大诗人的诗词中,吃瓜群众还是能看出来古人脱发问题确实存在。
白居易曾作过一首《嗟发落》:“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一个靠才华吃饭的男子,也会从早到晚感叹自己的头发掉得太多,真的压力好大。他后来想开了,于是又写道:“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你要掉就掉光吧,掉光了也不用洗,还不用梳头发,夏天的时候还格外凉快。他真的很会安慰头秃的自己。
还有杜甫,他的脱发问题比白居易还要严重:“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头发越来越少,连簪子都插不上了,这可如何是好。然而,陆游表示,你们都闪开,我要实锤了,只有我是真的面临着脱发危机:“脱发纷满梳,衰颜不堪照。”脱发严重影响了陆游整体的颜值。
如果有幸跟着成吉思汗一路打到欧洲,你就会发现,连接亚欧大陆的,除了丝绸之路,还有脱发。恺撒大帝就是一个被发际线折磨的男子。他遇见埃及艳后时,已经是一个脱发非常严重的男人。
埃及艳后作为一个美容养生达人,“贴心”地给恺撒大帝推荐了自己的护发秘诀:磨碎的老鼠加上马牙和熊油混合一些药物。光看这个配方就让人忍不了,更别说使用了。但恺撒大帝死马当活马医,终于把自己折腾秃了。
既然脱发是个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当然少不了像埃及艳后那样的一些人提供的各种奇葩祖传秘方流传。
魏文帝曹丕是一个身陷脱发囹圄的小伙子——没了头发如何成为颜值担当呢?他绞尽脑汁叫御医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一款防脱发的“大王防脱发洗发水”,相传还相当好用。
这个配方就是:黄芪、当归、独活、川芎、干地黄、白芷、芍药、莽草、防风、藁本、薤白、乌麻油。《外台秘要》称,魏文帝用此方洗头疗效显著,脱发处很快又长出新发。虽然曹丕的头发长出来了,人却过早“凉凉”,死的时候才40岁,真不知道他要这满头秀发有何用。
此外,古人还有一个“头发茂密三件套”——香皂、鸡蛋、花露油。除了鸡蛋是现在的鸡蛋,其他两样东西都和现在的不一样。具体的用法是,先用香皂洗头,再用蛋清护发,最后涂上花露油。如何用蛋清护发,以及护发后要不要洗,古人没有说。如果要洗,是用冷水洗还是用热水洗?如果用热水,会不会洗出来一盆蛋花汤?这些问题也只能留给后人猜测。
不过,这些防脱发配方到底是让人能接受的,至少没有外国的那么一言难尽。北欧的维京人曾用鹅屎生发,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相信鸽子屎,认为鸽子屎辅以辣根、孜然和荨麻,才是治疗秃头的良药。而在五千年前的埃及,人们相信用蜂蜜、雪花石膏、代赭石、烧成灰的刺猬针,以及指甲缝隙里的碎屑一起浸入油中,然后一起抹到脱发的头顶,能够生发。
但脱发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秃”如其来,你拦都拦不住。所以,在生物手段扛不住时,大家就想到了物理手段——戴假发。
在尧舜时期,假发就已经产生了,古汉语称之为髲髢。《庄子·天地》中写道:“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提到有虞氏(舜)用假发遮盖秃头。虽然庄子没见过有虞氏,但可见当时的男子也会使用假发。
《诗经》中也提到:“鬓发如云,不屑髢也。”意思是,她的长发又黑又密,不用假发装扮。可见当时的女子也会使用假发。
而大清朝的慈禧太后,作为当时的美容养生达人代表,在遭遇脱发时,自然也会选择戴假发。
慈禧在40岁的时候就有了严重脱发的症状。后来,她的两鬓和后脑勺都脱秃了,只能贴发片遮掩。专门给慈禧梳头的人,一个是老太监“梳头刘”,另一个就是接手的李莲英,因为他们二人都能把慈禧的假发和真发梳得浑然一体,所以这两位都深得慈禧的青睐。
如果是男子,束发的时候碰到秃头,除了假发,还可以选择戴帽子。古代贵族男子常戴帽子,有一种平顶式帽,在春秋战国时期很流行,汉代的“平巾帻”就是从它发展而来。无奈,思想先进的王莽,秃顶也很严重,无发可束。但如果光戴个“帻”又显得奇怪,于是热爱发明的王莽对“帻”进行了改良,在上面加了个“屋”。至此,“帻”就基本改良成了今天的帽子。
所以说,脱发到底是风的追求还是头的不挽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