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管架的柱间支撑设置方案对比分析
2021-10-24吴轶雄
吴轶雄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在石油、冶金等行业,管道支架的应用极为普遍,当管道需跨越道路或其他障碍物时,通常借助管架实现管道架空。在大跨度管道跨越方案中,钢结构架空管架因结构轻便、安装周期短、强度高、跨越能力强等优点,通常成为首选方案。钢结构架空管架因杆件数量多、空间布置复杂,通常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1 方案基本情况
某工程钢架为某港口原油罐组区Φ711钢制原油管道过路管架,全长63.75m,钢架梁采用桁架式结构,上弦标高为10.8m,下弦标高为8.4m,管道架设于桁架梁下弦层,钢架整体结构纵向采用两跨设计,大跨33.75m,小跨27m,柱间支撑处两柱间距为3m。文章通过对柱间支撑布置于较大跨的边端(以下简称边固定)及整体结构中间处(以下简称中间固定)两种不同方案进行计算,汇总结果,进行两方案对比分析。两个方案如图1、图2所示。
图1 边固定方案
图2 中间固定方案
钢架柱HW400×400、弦杆HM340×250、腹杆P152×5材质均为Q345。环境初始温度为15℃,最高为40℃,最低为-20℃;设防烈度为6度(0.05g);基本风压为0.6kN/m2。管道竖向荷载为25kN/m,水平荷载为7.5kN/m,于桁架梁下弦层间隔9m设管托,将相应管段荷载传递至钢架结构。
2 计算结果对比
2.1 工况组合
选取工程实际典型工况进行钢架结构分析,如表1所示,对柱底反力、杆件应力及节点位移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定义管道竖向荷载为D,管道水平荷载为L,地震作用为EQ。
表1 荷载工况组合
2.2 反力、应力及节点位移
反力、应力及节点位移汇总如图3~图7所示。
图5 杆件最大拉应力对比图
图6 杆件最大压应力对比图
图7 节点最大位移对比图
2.3 主要结论
(1)仅有竖向荷载作用时,边固定柱底反力大于中间固定;
(2)升温、降温工况下,边固定柱底压力显著大于中间固定;
(3)管道水平荷载沿X轴正方向时,边固定柱底压力大于中间固定,边固定柱底拉力大于中间固定;
(4)除温度工况组合外,中间固定钢架杆件最大应力大于边固定;
(5)降温工况下,两方案节点相对位移差异最大,边固定大于中间固定;
(6)管道水平荷载沿X轴负方向时,中间固定节点位移大于边固定。
3 计算结果差异分析
3.1 柱底反力差异分析
根据该工程两个方案钢架的实际尺寸,将结构简化为杆件模型,A、E支座为柱间支撑,定性绘制竖向、水平弯矩示意图,如图8、图9所示。
图8 边固定方案简化模型弯矩示意图
图9 中间固定方案简化模型弯矩示意图
边固定方案柱间支撑处弯矩显著大于中间固定方案,管道水平荷载为X正向时,柱间支撑柱底弯矩与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叠加,因此总弯矩MA显著大于弯矩ME。
该工程固定端实际由多根柱及柱间支撑组成,由柱反力形成柱底弯矩,如图10所示。柱底反力为
图10 柱底反力形成弯矩(单位:mm)
式中:N为第i根桩的竖向力;F为群桩总竖向力;n为桩数量;M为通过群桩形心的弯矩;y为第i根桩距群桩形心的距离。
可见,在管道水平荷载沿X轴正向工况下,边固定方案柱底最小反力即柱底拉力显著大于中间固定方案。
3.2 杆件应力差异分析
如图8、图9所示,两方案A、D柱对梁杆件约束不同,D柱顶释放了对梁的约束,因此梁弯矩MED大于梁弯矩MBA。在实际结构中,由钢架桁架的弦杆及腹杆共同承担简化模型中的梁端弯矩,因此中间固定方案对应位置的杆件最大拉压应力均大于边固定方案。
3.3 位移差异分析
(1)两方案温度区段分别长60.75m、33.75m,温度区段长度的较大差异形成最大位移梁的明显差异。
(2)同3.2节原理,中间固定ED跨最大竖向位移大于边固定BA跨。
(3)通过图8(c)、图9(c)可知,当水平荷载沿X轴负方向时,中间固定DE跨梁底均受拉,竖向位移大于边固定AB跨,并与竖向荷载位移同向叠加,因此计算结果显示,管道水平荷载沿X轴负方向时,中间固定方案显著大于边固定方案。
4 结束语
综上分析,在实际结构设计中,有如下建议:
(1)混凝土构件通常设计为抗压构件,且柱底拉力较大时,不利于基础的抗倾覆设计,因此工程中应尽量减小钢架柱对基础的拉力。条件允许时,宜先“放”后“抗”,通过优化方案减小柱底拉力,当方案无法优化时,再通过加强或加大构件抵抗柱底拉力或倾覆弯矩。
(2)结构布置宜将刚度中心设置于结构形心位置,以此缩短温度区段长度,从而减小温度变化产生的构件内应力及位移。
(3)钢架中间支座两侧的桁架腹杆承受较大的杆件应力,因此在设计中宜加强处理,尤其当柱间支撑设置于钢架中间位置时,更有加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