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简与冗余
——基于小篆构形的现代文字设计视角

2021-10-24杨柳青

艺术品鉴 2021年27期
关键词:构形小篆精简

杨柳青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至隶书、楷书、草书的演变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由“依类象形”到“净化抽象”的构型变化。而小篆则是介于“图”与“字”之间的关键转折点。小篆既保留着古文字线条的繁化冗余,又传承了现今文字的精简秩序。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知识结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字设计与艺术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革新。然而,中文字体设计对笔画与结构的处理依然是最核心的问题,小篆字体是我们很重要的设计参考,对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的塑造同样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信息飞速膨胀的今天,“冗余”或许正成为这个世界的常态,而如何在纷繁复杂中,梳理出内在的“精简”秩序,更显得尤为珍贵。

事实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机能运转与信息交流,都依赖于适当的“冗余度”。如病毒RNA 其复制机制的一种技巧就是通过冗余字节增加整体容错率来应对信息出错,以保证自身遗传的稳定性。桥梁设计中“冗余”同样是结构体系在特定危险事件中的强力储备。因此,看似纷繁冗余的小篆汉字系统,实则有其更深层的独特认知规律,小篆的“精简”并不在表面形式的简化,更在于对全局秩序的建构与模件化系统的规整。然而,过量的“冗余”同样消耗资源,在可靠性与资源消耗之间进行“精简”权衡和折中取舍,才得以呈现出小篆的最终样态。

二、小篆的设计方法

(一)功能之于精简

正如唐纳德·A·诺曼所言:“简单并不是复杂的对立面,复杂是世界的真实状态,然而,简单则是存在于脑海中的。[1]”我们面对的困扰并非复杂本身,而是混淆的状态和由此产生的无条理性。从小篆的构形理据我们可以得出,精简并非只局限于视觉上的极简,由小篆推演而来的“精简”则更是指复杂事物的内在秩序与规则建立。

1.方块构形——单位空间的规整化

小篆的精简首先在于其汉字单位空间的规整化。方形空间在美学框架内建构了笔画的秩序感,并形成简单有序的单元叙事空间。小篆字形整体偏长方形,大体上是纵三横二比例的长方形,确定了汉字“天圆地方”的基本构成格式。

而将汉字规定到一个统一的空间单位中,不仅便于书写与记忆,同时,对现代汉字数字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方块构形成汉字构形的根基,同时,书写时又能做到方圆兼具,正体现了汉字的精深与意趣,也与中国人朴素的世界观、宇宙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对称结构——布局均衡的符号化

小篆在“精简”之初,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即春秋战国时期异体字大量涌现。“使之对称”成为小篆规整化与精简工作的有效策略与工作方法。伴随“使之对称”出现了结构平稳与布局均衡的典型小篆样态,进而加强了汉字符号化的进程,呈现出简率抽象、象意叠合的半抽象状态。至此,汉字开始脱离象形阶段逐渐走向抽象。

3.偏旁部首——组合关系的秩序化

至小篆,汉字还处于古文字阶段,并未完成从“图”到“字”的完全转变。笔画的构件还没有成型,但是,已经逐步开始形成程式化的构字方式。而汉字偏旁部首的组合结构,更具有现代分类学的意义。“偏”与“旁”即是雷德侯在《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一书中所讲的汉字模件(module)系统概念,至此模件系统已经发展完备。“只有靠模件系统才能够设计、使用并记忆数千个不同的字形。也只有靠模件系统,汉字才能够实现其真正的功能。[2]”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很早就实行了间接费用政策。一般来说,NSF会通过与各个高校进行谈判,来确定间接经费在整个资助经费中所占的比例。通常,谈判学校科研水平越高,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间接经费所占比例就会相对较高。《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科研管理实际,正式建立了项目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将项目资金按照直接费用、间接费用进行了划分。这一做法符合科研活动规律,体现了科学化管理的要求。通过提取一定比例的间接费用,补偿依托单位的管理成本,有利于促进科研机构的良性发展。

(二)审美之于冗余

贡布里希在其著作《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中,详细讨论了“冗余度”的价值。“冗余度(redundancy)理论最初是一种数学理论,它是为测量收讯人需要多少信息,才能减少选择时的疑虑而设计的”[3]。“因此,一个被完全预期到的信号就不再带有任何信息,因而被认为是“冗余的”[4]。汉字作为表意图形符号,几乎全部由短而直的线条构成,其造型本身就拥有额外的冗余度。事实上,我们在识别汉字的时候,往往是凭借“印象”来增加我们预先匹配中的可能性和猜测性,也被称为“容错”。

小篆在汉字历史演进过程中,强化了这一识别原理。小篆通过线条婉曲和部件的对称与重复制造适量的“冗余度”。这种看似的增加,实则对字形的识读以及记忆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

1.笔画冗余——变直为曲

通过比较楷书和草书,我们会发现小篆的美学追求不在对点划的精致变化,而更加追求单位空间内的圆润饱满,均匀宛转,曲线流畅。小篆将棱角变直为曲,不仅增加了笔画数量与书写难度,同时,其字形结构的负形空间变化也更为丰富,呈现出小篆内敛含蓄且端庄凝重之美。从汉字表意功能和艺术美学两个角度来看,曲线较直线含有更多的“冗余度”。同时,小篆方与圆的完美融合正是秦人方圆思想在文字中的映射。

2.部件冗余——对称重复

对称是小篆结构平衡与稳定的内部需求。从视知觉角度分析,对称同样带来适量的“冗余”。无论是上下对称、左右对称、中心对称,都带来视觉信息的适量重复与预知的秩序感。实际上,小篆有91.3%的字形为非对称结构。这部分字形的对称虽不是字形物质结构的对称,但在空间、力量、速度等方面仍然保持对称,即对称感,虽然并非绝对对称,但却达到结构严密、圆润紧凑的构形美感。所以,对称作为一种信息冗余的方式,不仅具备重复的余量,同时,也兼具秩序。

(三)精简与冗余的对立统一

精简与冗余看似是一对矛盾体,但实则却对立统一共同作用于汉字“形”与“义”这两个方面。小篆的冗余度,一方面是为了视觉美观,但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增加表意功能的准确度。小篆精简与冗余的对抗,正是体现了汉字形体发展过程中简易率与区别率的对立统一。例如,对称之于小篆,对称作为工作方法,有效的规整了小篆自战国以来字形混乱的局面,同时,也带来小篆极强的形式感与符号性;另一个方面,对称又给小篆带来了部件的重复与冗余,不仅使得小篆呈现出高贵典雅的装饰美,从汉字识读与记忆功能来看,重复的部件与恰当的冗余度,恰恰又增加了汉字的容错度提高记忆效率。“对称”既是结构的表征,又是视觉的感知,同时,也是复制的方法。

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的冗余,背后是精简的秩序与策略来作为支撑。这要求我们更为恰当的平衡与协调精简与冗余的关系。“眼前装饰图案中的多层的秩序,既会回报我们对规则的探索,又会使我们仍然感受到图案的变化无穷合丰富多彩。”[5]就像我们不能将“丰富”和“混乱”两个概念混淆一样。冗余与装饰之间的,只有当冗余有秩序的呈现装饰时,我们才能从大量的装饰信息中,吸取一般性的特征。就像贡布里希所言:“完美显得死板,因为它有过量的多余度。[6]”

三、小篆构形的当代实践与意义

在近代,受西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大量文学家和艺术家,诸如陶元庆、陈之佛、闻一多、张光宇、叶灵凤、钱君陶等,大都投身到书籍艺术设计领域,并在封面与字体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促进了民国时期文字设计的发展。一战结束以后,受到西方构现代设计思潮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理念的影响,20 世纪30 年代,中国现代字体设计开始蓬勃发展,这其中篆书体作为装饰性与图形感极强的字形成具有民族性符号的典型代表,为设计师提供了中国意趣的造型理据与视觉经验,推动了中国现代设计意识的觉醒。

当前,小篆已经不单只是作为一类书体或者书法艺术形式而存在,其精神含义已远远超出其文本所传递的内容。在广泛的语境下来看,小篆构形背后的现代精神更传达出古老中国深厚的设计思脉,“不仅有着汉字结构的精巧,还有着古老中国对未来、对历史的追求,和一种文明模式的设计”。对于艺术家和设计师而言,小篆内在的思维规定性以及由此生发的设计策略与方法,对当代文字设计的价值判断与审美选择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而对“精简”与“冗余”的深入辨析,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对中国设计思维溯本求源的重要路径。

注释

1 《设计心理学》,[美]唐纳德·A·诺曼,中信出版社,2015年6月,43页。

2 《万物》,[德]雷德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2月,35页。

3 《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英]E·H·贡布里希,浙江摄影出版社,1984年,186页。

4 《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英]E·H·贡布里希,浙江摄影出版社,1984年,507页。

5 《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英]贡布里希,浙江摄影出版社,1984年,207页。

6 《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英]贡布里希,浙江摄影出版社,1984年,229页。

猜你喜欢

构形小篆精简
基于区域分割的多视角点云精简算法
很美,很暖,很享受 Unison Research(优力声) MAX Mini书架音箱 Simply Italy精简意大利真空管合并放大器
精简、综合、用足——神木持续优化考核机制
汉字教学课程价值语感视角的考察与实现
生命意识在汉字构形中的显现
小篆香
外卖小哥
甲骨文构形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