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家精神与文化传承

2021-10-23左静魏玉芝苏永玲

商业文化 2021年24期
关键词:儒商经商儒家文化

左静 魏玉芝 苏永玲

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根源来自中华传统文化,企业家应当从自己的文化源头寻找生存发展之道。儒商文化是儒家思想与商品经济法则相结合产生的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商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商文化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及工作精神对培育当代企业家精神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提出要培育、弘扬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但是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企业家精神都是有文化传承的,只有建立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的企业家精神才是可持续、有生命力的。因此,中国企业家应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与文化传统的内在关系

企业家精神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术语,是指企业家所具有的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自从18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一直在研究、探索企业家精神,提出企业家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包括冒险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学习精神、执着精神、诚信精神等。至于西方企业家精神产生的根源,德国著名的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做了深入的探索,他写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他认为基督教伦理为资本主义企业家提供了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基督教孕育、生成了西方企业家精神。马克斯·韦伯对西方企业家精神来源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一个重要启示:企业家精神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而是本民族文化精神和伦理道德的产物。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企业家精神的发源地所在,企业家必须从自己的文化源头寻找自身的生存之道。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思想曾经被成功地运用于经济领域,形成富有东方特色的儒商文化。儒商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子贡、范蠡为杰出代表,但真正儒商文化的兴起是在明清时期。从明代中叶开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批儒士纷纷弃文经商,他们将儒家文化思想与商品经济法则相结合,“以儒术饰贾事”“用儒意以通积聚之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引领儒商走向辉煌的正是建立在“义利统一”基础上的经商模式,“以德经商”成为儒商的基本行为特征。

传统儒商文化的内涵

儒商文化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商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将仁、义、礼、智、信贯穿于经商过程的始终,主张以德经商。传统儒商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先义后利”的义利观。儒家认为“德”是一切财富的根本,修养德行是获取财富的必要条件,《大学》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儒商将“德本财末”的观念应用于商业经营,形成“先义后利”的义利观。“先义后利”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获取利益之前先看经营行为是否符合道义,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二是通过义的方式获取利益,即“以义取利”,经商过程要循理,要合乎道义。儒商的商训也恰好验证了“先义后利”的经商之道,如“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先义后利,义中取利”“信义为本,禄利为末”等等。正如朱熹所说:“利是从那义里面生出来,凡事处置得合宜,利便随之”。

2. “家国同构”的价值取向。由于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儒商来说也不例外,儒商经商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创家立业、光宗耀祖,而最高的商业理想则是经世济民、实业报国。所以,当他们经商事业取得一定成就以后,一般都会担任起“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救苦济贫,帮助弱势群体。尤其是在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是发生国难时,儒商都会慷慨解囊,将财富奉献给社会。

3. “诚实守信”的职业信念。在儒家文化思想中,信是五常之一。《论语》提出“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正是受儒家诚信思想的影响,儒商把诚信视为立身之本、处世之道,诚实守信成为基本的职业道德。“一诺千金”“一言九鼎”都是有名的商业谚语,表示言行一致,专一不移。还有“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销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等都是儒商的经商秘诀。

4. “以变求通”的时变意识。儒商普遍关注市场变化,善于审时度势、主张“趋时观变、以变求通”,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易经》认为:“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礼记·大学》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时变”思想对儒商的经营理念产生重要影响,明清时期晋商有一些重要的商业发明,比如“东伙合作制”“买树梢”“票号”等都是儒商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5.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儒家文化的精髓在一个“仁”字,“仁者爱人”阐释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儒商认为人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经营中最能动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儒商的“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在善用人才,他们不仅给予员工合理的薪资待遇,而且在精神上给予关怀,人格上给予尊重,对生活困难的职工给予关照,不随意辞退职工等等。其次体现在关心企业员工的利益和需求,注重员工的学习、进修及自身成长。并且注重与员工分享企业利益,把员工的利益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之一,如明清时期的“顶身股制度”就是一种很好的利益分享制度。

6. “贵群尚合”的合作精神。在儒家文化中,人们社会活动的价值目标,主要是群体(家、国)利益而非个体利益,形成群体价值取向。与此相适应,“和”成为儒家文化中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庸》认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正是在群体本位和“贵和”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儒商“贵群尚合”的合作精神,儒商喜欢抱团、富有合作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互助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明清时期的“商帮”“会馆”“标会”等都体现了儒商的合作精神。

7. “勤俭敬业”的工作态度。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尚书·大禹谟》中就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之说;敬业也是儒家做事的一种根本态度,孔子告诫弟子要“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所以,儒商不仅靠勤奋刻苦打天下,以节俭自律创业绩,而且对工作精诚专一,脚踏实地发展事业、积累财富,使他们在充满风险的经商环境中生存并发展下去。

传统儒商文化对当代企业家精神的借鉴意义

儒商文化对培育当代企业家精神具有借鉴意义。首先,传承儒商文化“经世济民”的价值观念,企业家要树立家国情怀,以产业报国、实业强国为己任,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第二,要树立“以义取利”的经营理念,取“合义”之财,以“诚信”立身,做道德商人。第三,要树立“互利合作”的共赢观念,以开放的心态与他人协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四,要树立“以变求通”的创新观念,以“变易”的思维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勇于改革创新,引领市场的发展变化。第五,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构建和谐的勞动关系,以仁爱之心对待员工,关注员工的薪资待遇、精神生活及其职业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第六,要树立“勤俭敬业”的匠人精神,对产品做到精益求精,以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第七,要树立“富而好德”的责任观念,帮助弱势群体,参与光彩事业、精准扶贫和公益慈善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商文化,不仅培育了无数的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儒商,而且为我们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历史典范。当代企业家应当树立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儒商文化传统,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建立起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商业文明。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 程鹏.儒商文化与现代企业精神[J/OL].光明日报.2014, (07).

[2] 张大红.儒商伦理与现代中国企业家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 2003,(05).

猜你喜欢

儒商经商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山东国际儒商会启动仪式暨全球儒商交流会在济召开
新时代高校儒商型应用人才培养初探
西湾村采风
改革开放后的全民经商
四川: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
孔子文化节连接两岸
《扬州儒商志》创新之我见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