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建筑设计方法教学探索
2021-10-23吉志伟JiZhiwei
吉志伟 | Ji Zhiwei
杨 镅 | Yang Mei
作为2017建筑普利策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获奖的获得者的RCR工作室是一个三人组合的团队,他们不但致力于专注Olot地区的火山景观和建筑设计研究,还通过每年夏季组织workshop(工作坊)的方式,召集各类活跃的设计师、艺术家等作为导师对参加工作营的学生和年轻建筑师进行集训。在集训的过程中,学员被分成若干组,共同合作完成一个既定场地内或题目的设计。借由这个教学和交流的平台,RCR也在输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笔者于2018年8月,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省的Olot小镇拜访了RCR studio工作室,并参与了该工作室组织的为期半个月的workshop(工作坊)。
受这次工作坊的工作方式的启发,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建筑学本科高年级(4年级)的“专题化设计”课程,总结出一套基于“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方法,作为本课程的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框架。
1 “专题化设计”的课程简介
建筑学科包含彼此关联的众多知识元素,并通过彼此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构成设计的复杂系统,同时评价体系也是多元综合的。建筑设计教育也越来越有摆脱细节构造工艺及其技术要求的限制,并日益向各交叉学科,文化概念,社会策略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专题化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4年级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设计,任务书仅给定特定的场地及预期的基本功能,功能房间的面积、数量以及建筑整体的规模等条件由设计者制定——设计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完善任务书——这也是更接近现实工程项目的状态。鼓励和帮助学生参与各种竞赛、调研、社会设计活动作为课堂的补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本课程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之一。
所以,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核心就在于:现状的调研和分析(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问题的解决)两个阶段。调研和分析阶段,要做到资料收集详实,分析有序,见解独到,有理有据;设计阶段,要富有创意,见仁见智。两个阶段不但要各自精彩,还要互为因果,逻辑明确,相辅相成。
2 基于“问题导向”的设计方法的框架
“问题导向”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亦适用于制程能力指数低于其应有值时有关问题的解决,它提供了一套符合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经济政策制定和公司管理等方面广泛运用。该方法便于将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进而把工作重点聚焦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这个核心的程序当中。
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建筑题目相同,而设计的成果要避免相同。所以可以说,建筑设计教学本身就是鼓励学生设计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研究关注的是讲授学科知识、教学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技能技巧的习得;教研活动常常围绕教材教法或者评课展示进行。它把重点放在精心设计教学,从目标、重点、难点、关键到创设教学情境,从课堂练习到课外作业。
事实证明,只有将问题融入到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才会收到实效。
该设计方法把设计的前期调研和分析提到与设计并列的重要位置,整个设计过程划分为“问题研究”(蓝色框圈)阶段和“设计提案”(绿色框圈)阶段(图1)。
图1 “问题导向”的设计方法的框架图示
提出问题(question),是在充分调研之后的一个总结。该“问题”是相对于单个建筑要更宏观,是社会层面的问题,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建筑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能够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或个别问题的一部分内容。
分析场地(place analysis),包含场地的选址和具体场地的分析。大部分建筑设计的目的都是基于具体场地的具体建设,而场地的形状、方位、朝向、坡度、邻里关系等要素又是建筑设计不能规避的前提,所以该工作也属于“问题研究”阶段。
优势和劣势分析(values and limits),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分析。首先,客观的条件因素往往是凌乱复杂的,多且没有条理,如何在设计方案里面涉及和体现,就需要过滤和筛选。选择出的“优势”,应该是在设计方案中要利用、突出、保留或延续的,否则提出就没有意义;同理,“劣势”因素应该在设计方案中规避、改善或解决,否则也不值得提出。所以,此阶段是调研资料分析向设计方案转化的阶段。在实际的操作中,该阶段设计方案的草稿已经可以用“试商法”进行。之所以强调该阶段的分析具有主观特征,还因为同样的因素在不同的设计方案分析中会出现不同分类的转化。例如在甲的分析中的“优势”因素(其方案中计划利用)到了乙的分析中成了“劣势”因素(其方案中计划规避)。
功能框架的建立(program creation),是基于建筑本身需要满足的功能的分析和安排。这个阶段是设计阶段的最初阶段,或者就是方案设计的“泡泡图”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列出各房间的功能和面积,避免疏漏。不同功能房间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在这个阶段解决。对于公共建筑来说,功能空间一般分为:对外(即接待客户、游客、来宾等的空间),对内(即内部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工作间,库房等),后勤(即各种设备间,准备间等)。这些功能空间依照使用流线的便利进行组织和安排,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此处不做展开叙述。
提炼概念(concept),是一个在设计方案之前把各种思路概念化的过程,是一个选择和提炼的过程。“概念”一般为一些抽象的关键词,是对最初提出的“问题”的一个回应,不是简单的解答。这些“概念”还应该具有“建筑性”的特征。所谓“建筑性”,就是能够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的那些特征。建筑设计最终会物化为特定的外形和空间,所以建筑能够传达出来的概念往往并不太多。这个阶段也有利于设计工作聚焦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在框架系统图(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此处有一条回路,提示“概念”提出的同时应反思“概念”是否是对“问题”的回应。回应可以是“问题”的解答、解决、或是改善。
提出方案(proposal),这是设计思考的最后一个阶段,即确定方案。此处也提出一条回路,根据方案去验证是否对提出的“优势和劣势”有所回应。如果没有,就应该调整“优势和劣势”,或是调整方案,使其两者具有逻辑对应关系。
3 教学案例及成果分析
罗驿村位于海南省澄迈县白莲镇镇区,是本地有名的历史文化古村落。其历史悠久,有多处名人古迹,同时又因其建筑均用本地特色的火山石干垒的建筑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风貌景观(图2)。鉴于罗驿村的继承与维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近些年美丽乡村建设和复兴特色村庄的大背景,本课程近两年的设计场地选址都选择了罗驿村。
图2 海南省澄迈县罗驿村现状鸟瞰图
课题具体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设计工作。设计的现有村庄建设用地内,经过场地的现场调研之后自由选择。设计的内容为:具有本村村名及游客皆可使用的,具有游览或食宿等简单功能的公共建筑,规模定在1000~2000m2的范围(可酌情突破)。
3.1 教学成果1——创客工作坊
《创客工作坊》这套方案(图3)是基于现场调研和运用当今社会热点解决方案的案例。通过现场的调研,提出的问题聚焦于如何给罗驿村带来活力和生机。
图3 “创客工作坊”设计方案鸟瞰图
在研讨的过程中,该小组整理出本项目地块条件的优势和劣势(表1)。
表1 罗驿村《创客工作坊》设计现场优劣势分析
该方案的“概念”只有一个:细胞(cell)——通过类似细胞一样的小型创客工作坊的建构,吸引人去罗驿村创作和创业,从而达到为古老的罗驿村带来活力和生机的目的。类似细胞一样的小型模块化的组合的建构和发展的方式,不但适应了场地的不规则性,又对功能的扩展和发展提出了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
3.2 教学成果2——隐驿
《隐驿》方案(图4)所提出的问题聚焦于如何让古老的村落不以疏离(alienation)和失真(distortion)的方式存在于当代。
图4 “隐驿”设计方案鸟瞰分析图
方案调研后分析的优势和劣势如表2所示。
表2 罗驿村《隐驿》设计现场优劣势分析
该方案提出的概念包含三个关键词,分别是:保守的(conservative),当代的(contemporary),生态的(ecological)。方案的策略是在保护原有村庄建筑风貌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对部分闲置农屋进行内部装修改造,并利用电子网络系统及智能门锁等进行网络的线上管理,使这些房屋变为隐藏在火山石特色村落中的民宿式的酒店。
3.3 教学成果3——迷石巷道
《迷石巷道》方案(图5)所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在这样一个传统古村内植入一个“乐活空间”。
图5 “迷石巷道”设计方案鸟瞰图
方案调研后分析的优势和劣势如表3所示。
表3 罗驿村《迷石巷道》设计现场优劣势分析
该方案提出的概念较多,包括:和谐共生、消极空间向积极空间的转化、乐活空间、健康、可持续性等。设计的策略方案也独特有趣——利用现有建筑的残墙断壁和原有村内路径,经过优化和整理以及局部加建,建设一个迷宫乐园(Maze),内部再植入茶室,小吃店,纪念品店等等的旅游服务设施。
4 “问题导向”设计法的教学小结
建筑设计的过程通常被认为类似一种机制,类似灵光一闪的冲动,与创造力、革新等息息相关;或是被认为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解决各种情况下的建筑设计问题。建筑设计的“创作性”也暗示了建筑设计不应只是拘泥于某个具体的手法和方式。
事实证明,“问题”意识会强化学生在建筑设计推进过程中的主动发展意识。“问题”的提出是考量学生能否带着理性思考对自己的建筑设计过程进行分析和判断,是制约建筑设计合理推进的重要因素。
“问题导向”设计法的教学及其研究中,呼吁建筑设计聚焦于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条思维轴线,在各个阶段都反思“问题”的“建筑性”问题,并进行分析和筛选,在建筑设计方案深化的过程中,围绕“问题”,广泛地查阅资料,认真审视自己的设计,认真地进行思考,并与指导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建筑只是我们所处复杂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设计作为“问题”的“解药”也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关注其是否能够用建筑进行解决,或者部分改善。这也正是“问题导向”设计法的意义所在。
如果说建筑设计的方法千变万化,那么其设计程序就无章可循。设计手法可以丰富多样,但是以“问题导向”作为设计的主干思维,在设计方案的选择和推进的过程中,更能够清晰的做出决定和判断,设计程序更有逻辑性。
资料来源:
图3,5:乔雨蕾、袁思绘制;
图4:陈樱霭绘制;
文中其余图片为作者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