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笔译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
2021-10-22范海莉
范海莉
摘要:全球化持续推进,国际交流频繁。在外交、科技、文学等领域,笔译的文化交际角色愈发重要。传统习俗、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差异均会导致文化的异质性--文化差异,其对翻译的影响不容小觑。翻译不再被视作简单的文字转化过程,在学习笔译时应该考虑文化因素。对此,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因素对笔译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关键词:笔译;文化差异
笔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包括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本身及其内涵的理解。这就我们需要了解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研究文化差异的原因及其对笔译的影响,寻找正确应对策略,以达高质量翻译要求。
一、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美国著名译者奈达曾说“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换而言之,翻译即转换“意思”,呈现语言意义。中国著名翻译学者王作良曾道:“在翻译领域,文化差异是最难研究的领域。”翻译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强调翻译的交际目的需以“贴切”为指导策略[1]。翻译并非简单的字字对等,而是复杂的文化对等。翻译肩负着让目标读者理解原始文化和丰富目标文化的责任。
二、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及对笔译的影响
1.思维差异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追求整体、直觉、模糊;而西方国家则注重逻辑、实证、精确。两国思维模式差异直接影响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翻译的作品不符合本国的言语习惯,原文与译文意义错乱,以致读者无法真正理解作品内涵。
有学者认为,中式英语是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混合,不符合正确的英语语法,其中存在大量依靠模糊性抽象名词表达含义的句子。如译者翻译“这座寺庙存在的时间之长,是由于其建筑的坚固性。”时,按中国笼统性思维习惯,可能会译为“The prolong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temple is because of the solidity of its construction”;而英语母语者则可能会译成“This temple has endured because it was solidly built.”[2]显然,被中式思维所影响的笔译,不仅冗长繁杂,还难以理解。
2.价值取向差异的影响
中国人以自我为宇宙中心,从内心体验出发,重伦理,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强调“天人合一”的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取向。而西方人以自然作为认知中心,从客体角度出发,研究世界及其本质,重科学,以事实判断作为价值判断;倾向“人定胜天”的精神,突出个人价值和利己主义。[3]而翻译反映了一种文化的社会价值。比如,在翻译“It provides tools for men and women.”时,不能直接译为可以帮助男人和女人。因为英文内涵了女权运动的结果,而在中文里,不会刻意强调男女平等的概念--男人和女人都是一个集体:“人”。
3.传统风俗差异的影响
不同国家、民族具有不同特性,传统风俗习惯以及人们日常用语也各具特色。我们在笔译时会发现同一个语句或事物,在中西方语境下意义会有不同。比如“sexy”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积极的术语。然而,当它被直接翻译成"性感"时,在中国传统风俗中是一个负面的词语,有放纵的性道德之意,会冒犯中文读者。因此,缺乏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会导致严重的翻译错误,而对这些文化差异保持警惕和敏感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译文与原文的差距以便更好地交际。
三、浅析笔译中对中西文化差异影响的应对策略
1.灵活转变思维方式,母语与外语并重。人的思维具有共性,语言也具有共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首先,若中国人以英语母语者组织思维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思维,中式英语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这就需译者培养良好的英语思维和语感,加强文化输入,如大量阅读英文报刊杂志,观看外国影视作品等,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双语水平。其次,翻译是一个涉及两种不同语言的活动。王佐良先生曾提出"想学好翻译,首先就是对本国语言能够驾驭"这一理念。我们不难发现,想要清晰表明一个英文句子意思,并不难。但如果想要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语法习惯来表达却不容易。[4]所以学习笔译时,要加强学习母语。
2.翻译目的论之忠实原则强调译文应与原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文化内涵一致,并忠实于原作者。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词汇上为概念表达的不对应。笔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词汇、词义空缺,违背“忠实”原则。同一个词基于不同语境、使用者和时间会具有不同含义。因此,我们应该大量积累中国的谚语、成语和西方的俚语等地道表达;注意汉语的一词多义及英语词汇不同语境的具体意义等。与时俱进,丰富自身新增词汇的积累,勤加练习,夯实基础。
3.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句子上就是结构组成、逻辑关系的差别。翻译目的论之连贯原则需要使译文更加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也就是说,笔译最大真谛之一就是:以理解消化原文为基础,以目标语的行文原则为主,删减的当,不改变作品原意,同时兼顾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5]比如中文行文原则是阐述后概括说明,前轻后重,而英文恰恰相反为前重后轻,我们就需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如在英译汉时,先出主语,把不重要的内容前置,观点态度等重要内容最后说明。只有这样,在熟识的文本形式下,目标读者才更能真正理解外文作品的文化意义,译者才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媒介作用。
四、结语
笔译是连接作者与读者之間的桥梁,是文化传播的窗口。文化的差别源于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理想、传统风俗习惯等。笔译要求译者充分认识到这些差异,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用法和文化特性,从而实现完美的沟通和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王军,陈诗月.翻译目的论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7(18):102-103.
[2]Pinkham,J.&姜桂华(2000).中式英语之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A].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4]武峰,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2):6.
[5]韩刚(2021),B2A“译点通”:90天攻克三级笔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