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减”工作的思考及展望
2021-10-22李军洪
李军洪
多年来,学生的学业及精神负担过重,一直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改革发展,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块心病。
2005年以前,学校里高考补习班多,家教大都是“散兵游勇”,也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的不断提高,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家长为了孩子倾其所有,买学区房、想方设法进入名校、从学龄前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学校里,教师为了考试成绩也不断给学生加压……近十几年来,课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几乎每个街区最繁华的地段,都有课外培训机构的影子,连乡镇上也不例外。
不仅孩子在“抢跑”,家长、教师及学校都在各种利益驱使下“抢跑”,结果就是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剧场效应使得大家集体做单纯提高分数线的无用功,陷入了“孩子怨老师、怨家长,老师怨学校、怨家长,学校怨社会,社会怨家长,家长怨中考、高考”的怪圈。同时,过重的负担牺牲了学生的睡眠、童真,甚至身心健康,扼杀了学生的天性。
近年来,各地政府为维护教育公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采取了诸如取消学区房、义务教育阶段摇号入学、严禁划分重点班等有力措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双减”政策的出台,引发普遍关注,给社会上下带来极大震撼。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负”并不是新话题,然而这次的力度前所未有,体现了国家对于落实“减负”政策,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决心。
“双减”政策强调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即学校要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对学校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校需要及时调整观念、创新思路,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保“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学校层面的举措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学生及家长的负担,但教师不能松懈。“双减”政策的出台,更需要学校进行智慧管理,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上下功夫,在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及自律能力上下功夫,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上下功夫。
1. 思想认识上要到位
“双减”政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中小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力量,学校更要从政治的高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学校领导要做党的教育方针的忠实执行者,绝对不能观望等待、敷衍了事。不仅学校领导班子认识要到位,要提高政治站位,用思想引领行动,教师也要认识到位,尤其要改变“课时不够不愿放手”的老观念,也要摒弃“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过热要求。同时,学校还要广泛宣传,帮助家长认识到位。只有领导班子、教师及家长认识上同步到位、思想统一,行动上才能得到落实。
2. 行动上要抓落实
漳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新学年,按“双减”政策及教育部“五项管理”的要求,学校加强了对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的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提高午休质量,做到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总量达到10小时、初中生达到9小时、高中生达到8小时,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充足。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去交流、去思考、去阅讀、去奔跑……其中对于“作业管理”,学校的做法是:
(1)控总量,明目的
教研室负责管理和平衡各学科作业总量,落实各学部各段长为监管作业量的第一责任人。“课前巩固练、课中随堂练、课后精选练。”在平衡控制作业总量的同时,倡导学生在校晚自习期间全部完成作业,并预留时间自由阅读、复习、预习,提高学习自主性。不能让学生把作业当任务—“赶作业”以应付老师,让他们明白作业的目的,即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及培养独立性。
(2)精挑选,提质量
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在理解概念及掌握基本知识上下功夫。要按照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认知过程,设计、安排作业内容,由模仿到运用,难度由低至高。既有针对性的机械训练,也有加深对概念理解的辨析性练习,有层次、有梯度、循序渐进。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情,分类布置,因材施“练”,让多数学生都能轻松完成。
(3)先复习,再做题
引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再做题,先审题、后解答的良好作业习惯,避免概念还没有弄懂,一知半解就开始做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按时、整洁、规范”地完成作业。
(4)全批改,善启发
学校一贯要求教师对作业全批全改,批改中要“点到为止”,让学生再思考。作业评语重在欣赏、肯定、批评、点拨及希望。
(5)精讲评,勤反思
教师讲评作业要“小题大做”、举一反三,从一个“点”讲出一个“圆”;不但关心对的,更要关心错的—看见典型错误就觉得有事可做、“计上心来”。引导学生反思及“回头看”:应用了哪些概念、哪些知识点?怎样想到的?哪些有价值的题该收录到笔记本中?
3. 减时提质增效,在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在开学前的教师培训会上,围绕“双减”工作,笔者作了“做一个简洁的老师”的主题培训,对教师提出要求:一要备课设计简洁及化繁为简,围绕“讲什么,怎么讲;练什么,怎么练;记什么,怎么记”这一根主线,分层次、搭台阶、巧分解。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理论问题实例化,一般问题模式化,系列问题程序化。二要教学方法简洁,理科提倡精讲多练及笔记促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做到精准施教。三要有简洁的习惯用语,条理分明,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二、对家长及社会的期许
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广大家长的支持配合很重要。学校要认真向家长解读“双减”政策的内容及意义,以及学校的相应措施。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校协同,才能确保“双减”政策较好地落实到位。
“双减”政策是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角色的有力举措。家长应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共同学习好、理解好、执行好文件精神,携手共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教育良好生态。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往往都站着优秀的家长。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与教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并当好教师的“助教”,尤其在“育”上下功夫。建议家长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并帮助孩子规划人生。从教多年,笔者发现,不少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家长,都是和孩子构建了平等而非居高临下的亲子关系,和孩子成了“兄弟”“闺蜜”,不再是孩子眼里只管学习的“监工”。他们在培养孩子有人生目标上下功夫,在培养孩子有品行及懂事上下功夫,在培育孩子的行为习惯上下功夫,在帮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上下功夫。他们会洞察孩子的心灵,和孩子探讨,平等地交流,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努力拼搏,而非强迫孩子不断学习。
二是培养孩子阳光般自信。聪明的家长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继而让孩子充满动力地前进。会学习、擅长演讲、写得一手好字、能画一幅画、会游泳、会踢球,甚至会做饭,都是孩子的闪光点。基于这些闪光点,鼓励孩子,肯定孩子,培养孩子坚毅的品格和阳光般自信,他们才能勇敢面对未来的挫折。
三是让孩子学会支配自己的时间。其实改变孩子一生的,不只是学历,更是能力。英国伊顿公学前校长Tony Little说:“如果一个人连独立的时间、自由的时间、自主的时间都不知道怎么支配,都不知道它的价值,那么他将来能干什么?”“真正的好孩子,都是在自由中成长的。”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提升他们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不盲目跟风从众,不拔苗助长,让孩子拥有自主、阳光、健康的学习生活空间。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是“双减”政策实行的监督者,在监督好上课时间、作业量、补课及课外培训机构等几个重要环节的同时,需要把握好不对学校进行评比和确保学校教育质量不滑坡两者之间的尺度,因为对于学校而言,落实“双减”政策不仅需要学校积极改进措施,还需要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减负”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统筹考虑,更需要对症下药。例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尤其是城乡学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到培训机构补习的情况,“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缩小、消除校际的巨大差距?又如,中、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尤为重要,要把大部分学生解放出来,课程设置怎样才更科学?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要不要减学科内容及难度?新学期,不少学校纷纷进行“托管”,时间长了会不會慢慢变味,又变成加重家长及孩子负担的补课?还有让不少家长焦虑的“普职比”,究竟怎样才最合理?是否应该伴随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过渡,或者因地制宜?诸如此类,都是仍需进一步探讨的。
期望“双减”政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纸文件、一时风气,而是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与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切实达到“双减”政策的目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系福建漳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特级教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科书编者)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