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和盗墓有什么不同

2021-10-22郑嘉励

科学大观园 2021年20期
关键词:黄岩考古文物

为了保护文物,洛阳文物部门对西汉大墓主墓室进行整体搬迁。摄影|陶媛

考古,是对古人留下的遗迹、遗物来研究的一门学科,所以很多时候,考古工作都在野外开展。对于公众而言,考古是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领域。

郑嘉励,玉环人,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工作。有人说,这行当,不就是挖古墓、和死人打交道吗?也有人问,考古和盗墓有什么区别?今天,让我们听一听郑嘉励对这些问题是如何解答的。(以下为郑嘉励讲述,吴世渊记录)

“古不考三代以下”

我所在的单位——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便是对浙江省陆域和水域范围内的古代遗迹、遗物进行发掘和调查。

人类起源于非洲,至今已有200多万年历史,最早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诞生,也不过6000年,因此,99%人类的历史,都需要通过考古来了解。文字诞生前的考古,称为史前考古,此后的考古称为历史时期考古。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有百来号人,其中一半是做史前考古的,例如良渚、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商周时期,史料非常少,对古越国的研究,也基本是史前考古的模式。汉唐时期史料渐丰,历史研究“两条腿走路”,即通过史料和考古发掘。

有句行话叫“古不考三代以下”,三代就是夏、商、周,因为史料少,只能依靠田野发掘。年代越晚,史料就愈丰富,考古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小。我在厦门大学考古系上学时,没有上到明清时期的考古课程,老师觉得那是文献史学的范畴。当然,现在明清时期的考古又重要起来。

田野考古,又分两种。一种是主动性考古,一般是带有学术目的、有规划的考古,耗时较长。如对良渚古城的考古,我单位的所长刘斌,在那里一住就是20年。良渚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背后是考古学家们几十年的付出。

另一种是抢救性考古,一般是配合基础建设,不得不对遗迹进行清理。某地要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或开发房地产,施工单位进场前,考古工作者会对该地进行前置性考古,探查地下有没有文物,如果有,就抢救性发掘。我的主业,是做宋元时期的考古,大部分都是抢救性考古。

相比于主动性考古,在一地一住20年,我的活动范围就大很多,路修到哪儿,我就跑到哪儿。我1995年参加工作,那时,一群考古干部一年只参加一个考古工地的发掘。2000年前后,随着基础建设增多,抢救性考古发掘也多了起来,一个考古干部要负责一个工地。没过几年,一个考古干部要同时负责好几个工地。

这么多年的田野考古经历,很锻炼人,我也因此得到了许多积累。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读当地的方志,如今,我几乎读遍了浙江所有县级的地方志,这是知识方面的积累。考古工作不同于书斋里的学者,是真正贴着土地生活。田野考古中,我们既要扮演半个街道干部的角色,与老百姓谈判征地与青苗补偿,又要住在房东家,与农民工朝夕相处,这让我有了人情世故方面的积累。

考古过程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古人的墓葬。

2006年起,我从事宋墓考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金华武义明招山,系统地考察南宋大儒吕祖谦的家族墓地,每天都在调查墓葬。我写了一篇文章,当中有一句话是“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上班也就等于上坟”。后来这句话在网络上火了,成了段子。但其实,这句话是对我工作的客观描述。

盗墓破坏法理人伦

很多人对考古工作有所误解,认为考古和盗墓没什么区别。我这就用两个例子,来回应公众的这一误会。

2005年春,武义熟溪街道胡处村龙王山,一处古墓被盗。墓主人为南宋六品官员徐谓礼,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下层官员。

一群盗墓者用电钻在墓室上开了个口子,让一小个子钻进去,盗出了17卷文书,顺便把墓主人的衣服搅得支离破碎。

17长卷文书,是徐谓礼自己抄写的,共5万字,分三部分:告身、敕黄、印纸。告身,即任命状;敕黄,即差遣委任状;印纸,即考核表。纸张出土时,完好如新。

这些文书流入“黑市”,被一个北京的藏家以70万元的价格买走。但没过多久,北京藏家又把文书退了回来,称,找专家鉴定了一下,这批文物是假的,他要求退货。

盗墓者们已把70万元分了,一下子凑不足这么多钱,北京藏家便扣了4卷,退回13卷。盗墓者又将这13卷放网上兜售,却无人问津。

2011年,这批文书的照片,被武义博物馆馆长看到了,他把照片给我看,我说,这肯定是真的。原因有三:一、围绕一个人这么系统的告身、敕黄、印纸,前所未见,把全世界所有研究宋史的人集中起来,都造不了这个假;二、学书法的人都知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徐谓礼的书法,算不上好,但符合南宋文人的书法特征,当代人很难模仿;三、造假者犯不着造一个籍籍无名的徐谓礼的假。

于是,我建议立刻报警。没过多久,案子就破了,盗墓者们被抓捕归案。17卷文书全部追回,经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012年,当我们去徐谓礼墓发掘时,里面的衣服只剩下碎片了,一些陪葬品也不知所终,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盗墓者为了一己私欲,对文化、对人伦,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考古发掘现场布设的探方。摄影|陶媛

再舉一个例子,就是2016年黄岩南宋赵伯澐墓的发掘。当时情况是,黄岩屿头乡一个村民在扩建宅基地的时候,发现了古墓,就立刻打电话给黄岩博物馆。黄岩博物馆上报给浙江省文物局,省文物局通知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分管副所长,副所长再通知我,叫我去黄岩处理一下。我来到古墓现场时,发现是个宋墓,便上报给国家文物局,让他们给我一个合法的发掘手续。与此同时,发掘工作也在进行。

猜你喜欢

黄岩考古文物
自然醒
“考古”测一测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考古学家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四校联合举办“同题赛场”现场作文活动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