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下坝水电站工程大坝施工导流设计
2021-10-22郑希娟迟浩宇
郑希娟,迟浩宇
(1.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 130021;2.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61)
1 工程概况
盖下坝水电站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长滩河中上游河段,距下游长江入口处的故陵镇约45km,距云阳县城约72km。工程规模为大(2)型,II等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392.00m,总库容3.54亿m3,调节库容为2.03亿m3,具有年调节性能,电站装机容量132MW,保证出力31MW,多年平均发电量3.659亿kW·h,装机利用小时数2820h。建成的混凝土双曲拱坝为“亚洲最薄高拱坝”,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综合开发利用的水电枢纽工程。
枢纽布置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及左岸引水发电系统组成。混凝土双曲拱坝包括溢流坝段、挡水坝段,坝顶高程394.00m,最大坝高160.00m(包括垫座),坝顶长153.20m。引水系统布置在左岸山体内,由进水口和引水隧洞组成,采用“一洞三机”的布置方式,引水隧洞总长约7.12km。发电厂房位于云阳县堰坪乡曲溪村付家湾长滩河左岸河滩地上,距坝轴线约7.00km,厂房型式为地面式厂房,厂区地面高程为218.00m,主厂房尺寸为56.90m×18.30m×41.00m(长×宽×高)。电站总装机容量132MW,安装3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44MW。
工程于2008年10月开工,2009年2月17日导流洞贯通,导流洞于2009年5月过流,2009年5月8日,大江成功截流。2012年6月,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012年8月10日,工程成功下闸蓄水,首台机组于2012年12月30日并网发电。2013年5月1日,3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总工期55个月,总投资13.8亿元。2015年1月9日,工程通过竣工安全鉴定,工程完工。
2 自然条件
2.1 水文气象
长滩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明显。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暖湿多雨的特点。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8.5℃,极端最高气温42.9℃,极端最低气温-4.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4.00%,绝对湿度17.00mb;多年平均风速1.9m/s,最大风速20.0m/s,相应风向为NNE,最多风向ENE,平均雷电日数38.9d,平均霜日数12.4d,无霜期340.0~350.0d。工程坝址处分期设计洪水流量成果见表1,坝址各设计频率月平均流量成果见表2。
表1 坝址施工分期设计洪水流量成果表m3/s
表2 各设计频率月平均流量成果表m3/s
2.2 地形、地质
工程坝址处枯水期河水水位一般为268.20~269.70m,谷底呈狭窄的“V”型河谷,宽30.00~60.00m,水深0.50~3.00m,坝址处无阶地。坝址两岸的地形高耸、陡峻,山体高程为600.00~700.00m,相对高差为150.00~300.00m,两岸谷坡坡度60°~80°,基岩裸露,岩层走向与河流流向间夹角为50°~80°,与坝轴线近于平行。
坝址区出露的基岩主要为石灰岩,岩质较为坚硬。两岸山坡处坡积物厚度一般为0.10~0.30m,主要组成为腐殖土;局部地段稍厚,为0.50~1.20m,由高液限粘土、碎石混合土及块石混合土组成。河谷冲洪积物厚度较大,河谷中部为25.00~33.00m,两侧稍薄,约为15.00m。
3 导流标准及导流方式
3.1 导流标准
盖下坝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拱坝,坝高160.00m,为Ⅰ级建筑物,根据DL/T5397-2007《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规定,相应的施工导流临时建筑物为Ⅳ级,大坝上下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挡水标准在10~20年洪水重现期范围内选定。结合工程水文特性和大坝工期安排,大坝围堰设计挡水标准采用大汛期10年洪水重现期设计,设计洪峰流量为2170m3/s。经调洪计算,导流洞泄流量为667m3/s。大坝上游围堰设计水位314.87m,计入安全超高,围堰设计高程为316.40m,防渗体顶部高程为316.00m。大坝下游围堰设计水位为274.72m,计入安全超高,围堰设计高程为275.80m。
3.2 导流方式
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水工枢纽布置,大坝施工导流采用一次拦断河床围堰,隧洞导流的导流方式。
3.3 导流程序
第一年12月1日至第二年4月30日,导流洞施工,导流洞进出口预留岩埂及围堰挡水,原河床过流;第二年5月1日至第二年9月30日,导流洞进口围堰拆除和出口岩埂开挖,原河床及导流洞过流,工程截流,围堰基础处理、基坑抽水,上、下游围堰继续填筑;第二年10月1日至第二年10月15日,导流洞过流,基坑抽水,上、下游围堰继续填筑;第二年10月中旬至第三年4月末,上、下游围堰继续填筑到设计高程;第三年5月至第四年4月末,大坝上、下游围堰挡水,导流洞过流;第四年5月初至第四年9月中旬,导流洞泄流,坝体挡水度汛;第四年9月20日,导流洞下闸,水库蓄水,年底首台机组发电,后2台机组每隔3个月相继投入运行。
4 导流建筑物设计
4.1 大坝上、下游围堰布置与设计
根据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大坝的上游围堰轴线长为146.04m,布置在距坝轴线上游120.00m处;大坝的下游围堰轴线长49.43m,布置在距坝轴线180.00m处。
大坝上游围堰为土石围堰,采用堆石填筑堰体,围堰顶宽8.90m,堰顶高程316.40m,上游围堰长119.56m,最大堰高为47.69m,迎水侧边坡1∶1.5,背水侧边坡1∶1.4。围堰上下游各设一级马道,宽2.00m,马道高程293.90m。堰体迎水侧护坡采用混凝土面板和钢筋石笼防护,高程274.00 m以上采用30cm厚混凝土面板护坡,274.00m高程以下至河床采用尺寸为1.00m×1.50m×1.00m钢筋石笼护坡。
大坝上游围堰堰体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堰基采用高喷灌浆防渗(旋喷双排)。大坝上游围堰的高喷灌浆防渗墙的轴线位于围堰轴线上游侧,距围堰轴线40.06m处,与围堰轴线平行,高程293.90m以上堰体防渗土工膜心墙轴线与围堰轴线重合。高程293.90m以下堰体防渗土工膜与高喷灌浆防渗墙混凝土帽梁相接,混凝土帽梁顶高程273.50m。复合土工膜与左右岸坡的接头部位采用混凝土齿墙连接。
大坝施工导流下游围堰为土石围堰,采用堆石填筑堰体,围堰顶宽6.80m,堰顶高程275.80m,围堰长48.42m,最大堰高7.15m,上、下游侧边坡为1∶1.5。大坝下游围堰堰体采用粘土心墙防渗形式,粘土心墙防渗体顶宽2.00m,两侧填筑边坡为1∶0.3。心墙防渗体两侧的反滤料顶宽均为0.50m,反滤料填筑边坡为1∶0.5。大坝的下游围堰迎水侧防护采用1.00m厚钢筋石笼,石笼尺寸3.00m×3.00m×1.00m。堰体坡脚防护长3.00m。围堰基础防渗采用高喷灌浆防渗墙防渗,高喷灌浆采用旋喷,双排,孔距为1.00m,排距为0.75m。高喷灌浆防渗墙埋入粘土心墙2.00m深,入岩深度不小于0.50m。
4.2 导流洞布置与设计
4.2.1 布置
根据地形条件和水工枢纽布置,导流洞布置在右岸,导流洞全长306.70m,进口底板高程270.00m,出口底板高程269.00m,底坡0.321%。导流洞在桩号K0+249.66m处设一个转弯段,转弯半径为50.00m,转角为53.85°。导流洞的设计标准为大汛10年重现期洪水,设计流量为2170m3/s。经计算,导流洞泄流量Q=667m3/s。
4.2.2 洞型与洞径设计
导流洞的断面型式:圆形断面受力条件较好,但施工相对复杂;方圆形断面底部过水面积大,方便截流,施工程序简单,因此,设计选用方圆形断面。综合考虑工期、经济等因素,洞径为8.00m×7.00m(宽×高,下同)。
4.2.3 洞身支护
根据导流洞地质围岩类型及洞内水流条件分析,设计采用全断面混凝土衬砌和裸洞两种措施,其中进口锁口段12.00m(导K0-004.50~导K0+007.50m)、出口段50.00m(导K0+256.70~导K0+306.70m)岩石溶蚀段采用全断面混凝土衬砌,其它洞段采用裸洞型式。
4.2.4 进水口设计
导流洞进水口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设13.00m明管段,管壁厚2.00m。为增强导流洞的泄流能力,导流洞进口的上缘采用X2/7.702+Y2/2.002=1的曲线型式。封堵闸门工作平台高程为288.00m,启闭机平台高程为302.50m。封堵闸门采用单孔平板闸门,闸门尺寸8.00m×7.00m。
4.2.5 封堵设计
为了确保封堵效果良好,根据导流洞的布置情况,封堵段位置选择在围岩条件较好的Ⅱ类围岩洞段上,即大坝帷幕灌浆线与导流洞交叉(导K0+113.88m)处。封堵段开挖断面为楔型,最大断面尺寸为10.00m×8.00m,封堵段长27.00m。导流洞的封堵设计按永久建筑物进行,设计洪水标准为重现期500年一遇,设计水位391.98m;校核洪水标准为重现期2000年一遇,设计水位393.78m。
5 结语
盖下坝水电站施工导流设计挡水水头较高,采用的围堰防渗形式,以及围堰防渗体与岸坡的连接部位设计较复杂。并且在高水头条件下,堰体防渗形式采用了土工膜斜心墙防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盖下坝电站由于工程受自然条件及场内施工条件限制,其施工难度极大,导流工程的成功实施确保了主体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