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H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交通设计
2021-10-22常胜
常胜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1 工程概况
CLH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境内,是策勒河上唯一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具有灌溉、防洪综合利用任务的水利工程。该工程为Ⅲ等中型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2365m,总库容3692万m3,最大坝高53.2m。主要建筑物有碾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泄洪冲沙导流洞、溢洪道、灌溉发电洞、发电厂房和尾水建筑物,其中大坝、泄洪冲沙导流洞及溢洪道为3级建筑物,发电厂房及尾水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施工总工期为36个月,第一年6月初工程开工,第四年6月底全部完工。
2 对外交通运输
工程对外物资运输采用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与铁路联运的对外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路线:坝址区沿国道G314,G315,沙漠公路等,经恰哈乡(30km)→策勒县(91km)→于田县(174km)→民丰县(288km)→轮台县(900 km)→库尔勒(1072km)→乌鲁木齐(1538km)。
南疆铁路运输路线:乌鲁木齐(600km)→库尔勒(526km)→阿克苏(462km)→喀什(524 km)→和田,和田火车站可作为工程的物资转运站,到站的物资再由汽车转运至和田市经G315国道可以到策勒县,全长100km;自策勒县到达工地,全长91km;运输线路总长2303km。
工程对外运输交通网发达,经由公路或铁路转公路均可到达工程区,对外交通条件便利。工程施工期外来物资主要为钢材、钢筋、水泥、木材、煤炭、油料、施工机械设备、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设备、生活物资等。工程外来物资均由公路直接运往工地,总运输量约为15.15万t,外来物资材料运输量详见表1。
表1 外来物资材料总运输量表 万t
根据外来物资总运输量及施工总进度安排,估算外来物资运输强度,见表2。
表2 外来物资运输强度统计表
工程主要重大部件货物有回转吊、闸门、启闭机、水轮机等。重大件统计见表3。
表3 主要重大件统计表
以上设备中,单件最大重量为40t,回转吊、闸门、启闭机一般是在工地组装;机电设备中发电机尺寸为5.0m×3.6m×3.0m,重约17t,拟采用50t半挂车(车长12.0m)运输。现有对外交通道路及其沿线交通设施均满足以上大件运输要求。
3 场内交通运输
3.1 工程区场地条件
库区位于策勒河中游山区河谷内,河流呈NNE流向,河流坡降约1.8%,总地势南高北低。库区河谷呈“U”型,谷底宽350~450m,两岸为阶地地貌,基本对称地发育Ⅳ、Ⅴ、Ⅵ级基座阶地,库岸为近直立深切的砂卵砾石和新近系基岩岸坡,岸坡高陡,相对高差为100~120m,两岸山顶最高处为Ⅵ级阶地宽广的夷平面,库区沿线两岸未见有大的冲沟发育。水库正常高蓄水至2365.0m时,库水回水长约3.00km。库区左岸为顺向坡,岸坡相对较缓,自然边坡多在35°~50°,局部近直立,构造不发育,岩体较完整,除局部存在小规模的不稳定卸荷体外,左岸库岸总体稳定性较好。右岸为反向坡,岸坡相对较陡,其中在坝轴线上游约800.0m至库尾段,长约1.80km,岸坡近直立,高50.0~90.0m,由于常年的风化、重力等外动力作用,该段顺河向卸荷裂隙较发育,卸荷裂隙的倾角多在80°左右,倾坡外延伸长一般在10.0~20.0m,可见垂直深度为10.0~30.0m,卸荷带宽1.0~5.0m,顶部张开5~15cm,局部已塌落。右岸地形较为陡峭,泄洪冲砂导流洞、灌溉发电洞和发电厂房均布置于左岸,溢洪道位于右岸,道路布置较为困难。
3.2 场内交通运输量及运输强度
场内交通公路以便利施工、避免干扰、一路多用为原则,使场内物料方便、快捷地运达指定地点。根据工程的枢纽布置、地形条件、料场、存弃渣场分布情况,工程施工期间场内道路共布置有11条:永久道路2条,施工临时道路9条,道路总长19.03km。场内道路施工期均采用砂砾石路面,其中6.00km施工后期改建为3.5m宽永久沥青混凝土道路。
场内道路等级根据道路功能和运输量确定。根据SL303-201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场内二级的年运量场为250~1200万t,行车密度为25~85辆/单向小时;场内三级道路年运量小于250万t,行车密度小于25辆/单向小时。工程坝体填筑高峰期,主要的运输任务由5,7号施工道路来承担。根据施工总布置及总进度安排,初步估算大坝填筑高峰期5,7号施工道路运输量为44.53万m3/月,按25t自卸汽车估算高峰行车密度为59辆/单向小时。5,7号施工道路行车密度均大于25辆/单向小时,因此线路等级定为场内二级道路。施工期采用砂砾石路面,路基宽8.0m,路面宽7.0m。
泄洪冲沙导流洞施工主要为土石方明挖,其运输任务主要由8号施工道路承担,一个施工段落高峰期运输量为8.82万m3/月,按15t自卸汽车估算高峰行车密度为24辆/单向小时。据场内道路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定为场内三级道路。施工期采用砂砾石路面,路基宽7.5m,路面宽6.5m。
2,6,8,9号施工道路等级选定为场内三级。将其路基宽度设为7.5m,路面宽6.5m;考虑1,3,4,10,11号施工道路运输强度较小,故使用场内三级道路设计标准,其路基宽4.5m,路面宽3.5m。
3.3 场内交通标准选择及布置
场内交通根据工程布置、施工条件和料场分布情况,施工临时生产、生活设施主要布置在大坝下游右岸。左右岸场内干线直接连接对外交通道路、大坝施工区、左岸施工区和右岸施工区,料场开采加工区、利用料及弃料堆放区和临时生产生活区等,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场内交通网络,使外来物资及场内物料方便、快捷地运达指定地点。
场内主要交通布置如下:
1)场内施工道路
1号施工道路布置在坝址右岸,起自X564县道至大坝坝后之字路,长6.00km,路面宽3.5m,主要起到对外交通运输作用,连接永久管理站,右岸临时生活生产区及承担3号弃渣场弃渣的运输任务;2号施工道路,自大坝坝顶至泄洪冲沙导流洞事故闸井交通桥,长60.0m,路面宽6.5m,主要承担运行期泄洪冲沙导流洞闸井平台永久管理道路;3号施工道路,自现有道路Z722至溢洪道进口,长0.55km,路面宽3.5m,主要承担溢洪道进口土石方开挖弃渣的交通运输任务;4号施工道路,自1号施工道路至溢洪道中段,长1.70km,路面宽3.5m,主要承担溢洪道边坡土石方开挖弃渣的交通运输任务;5号施工道路,自C1料场至大坝基坑右侧,长1.10km,路面宽7.0m,主要承担C1料场开采交通,大坝坝体的填筑运输任务;6号施工道路,自现有道路Z722至7号道路,长0.49km,路面宽6.5m,主要承担连接大坝上游左右岸交通运输任务;7号施工道路,自大坝左岸C2料场至大坝基坑左侧,长0.63km,路面宽7.0m,主要承担C2料场开采交通,大坝坝体的填筑运输任务;8号施工道路,自7号施工道路至泄洪冲沙导流洞进口边坡开挖,长0.50km,路面宽6.5m,主要承担泄洪冲沙洞进口土石方开挖弃渣,以及施工期泄洪冲沙导流洞事故闸井重大件的交通运输任务;9号施工道路,自7号施工道路至大坝下游河道左岸2号弃渣场,长0.70km,路面宽6.5m,主要承担2号利用料场利用料转存和2号弃渣场弃渣交通任务;10号施工道路,自9号施工道路至大坝上游左岸灰岩料场,长6.85km,路面宽3.5m,主要承担连接右岸临时生活生产区和灰岩料场开采交通运输任务;11号施工道路,自1号施工道路至泄洪冲沙导流洞出口,长0.45km,路面宽3.5m,施工期主要承担泄洪冲沙导流洞出口开挖施工以及连接大坝下游左右岸交通运输任务。
1,3,4,10,11号施工道路路基断面组成为0.5m路肩+3.5m行车道+0.5m路肩;2,6,8,9号施工道路路基断面组成为0.5m路肩+2×3.25m行车道+0.5m路肩;5,7号施工道路路基断面组成为0.5m路肩+2×3.5m行车道+0.5m路肩;路面结构均为砂砾石路面,厚20cm。5,7号施工道路为场内二级道路,其他施工道路为场内三级道路。
工程建成后,将1号施工道路和2号施工道路改建成永久道路,进行路面硬化。硬化后,行车道宽分别为3.5m和6.0m,路肩宽2×0.5m;行车道横坡值为1.5%,路肩横坡值为2.0%。路面结构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cm)+下封层+水泥稳定基层(18cm)+天然砂砾找平层(20cm)。
2)场内交通桥布置
工程场内临时钢桥特性详见表4。
表4 场内桥布置特性表
3)场内交通洞布置
工程共布置1条永久交通洞和1条施工支洞。1号永久交通洞位于1号施工道路末点处,主要承担泄洪冲沙导流洞工作闸井施工期闸井施工任务和永久运行管理任务;1号施工支洞位于1号永久交通洞中段,主要承担截流后灌溉发电洞洞身段开挖支护施工交通任务。交通洞与施工洞洞长均为60.0m,6.8m×6.9m(宽×高)城门洞型。
4 结语
CLH水利枢纽工程区阶地与河谷地形相对高差大,岸坡陡峭,施工交通布置较为困难。施工交通根据分析计算运输量和运输强度,结合工程所在地区交通运输状况、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工程布置和施工总布置进行了统筹规划。并考虑了永久与临时、施工前期与运行后期相结合,最终采用道路+桥梁+交通洞组合的合理施工交通方案,该方案能够满足施工期间外来物资和场内运输任务的需要,为工程后续阶段提供必要支撑依据,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