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老年人失能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0-22朱春燕张甜甜黄金玉田庆丰
郭 晴,朱春燕,曹 蒙,张甜甜,黄金玉,田庆丰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 郑州 450001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失能是损伤、活动限制和参与受限的统称,是个体健康测量的重要指标[1]。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河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 796万,老龄化率达18.08%。相关研究[2]显示,2015年河南省老年人口失能率为2.65%,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失能率为2.72%,均高于全国老年人口总失能率2.60%。空巢老人和家庭少子化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的困难,也给医养结合下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和保障工作带来了沉重压力。因而本研究对河南省农村老年人失能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为改善老年人健康状态和开展失能老人专业化照护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9年1至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河南省农村老年人(60岁及以上)。第一阶段,选取河南省18个地市作为初级抽样单位;第二阶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根据经济水平在每个地市按照城市∶农村为4∶6的比例,分别抽取城区和乡镇;第三阶段,将以上城乡人口按60~、70~、80~岁分为3层,并进行随机抽样。本研究仅选取居住地为农村的老年人数据,删除变量缺失的数据,最终共纳入4 074人。
1.2 调查工具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订的《老年人能力评估》(MZ/T039-2013)量表对老年人失能状况进行判定。该量表包括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评估两部分。基本情况分为4个方面,个人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照料(是否独居),经济状况(每月经济收入),健康状态(有无残疾、有无痴呆、慢性病数量、有无精神疾病、视力、听力)。日常生活活动评估量表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9项,每个指标包括能独立完成、需要部分帮助和完全需要帮助3个等级,其中有一项需要部分帮助或完全需要帮助即判定为“失能”。该量表Cronbach′s 系数为0.882,信、效度良好。
1.3 调查方法调查队伍由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课题组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经过统一培训后,两两一组入户调查。问卷要求现场填写、回收并双人复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因不能说话、听力受损或精神状态等导致无法交流的老年人,可由家属或照顾者代其接受访问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e 3.1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使用SPSS 21.0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农村老年人失能率的差异,并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村老年人失能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及失能现况本研究共调查4 074名农村老年人,其中男1 988人(48.8%)、女2 086人(51.2%);年龄集中在60~69岁,最大者为120岁; 2 921人(71.7%)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其中1 371人(33.7%)未受过教育;每月经济收入在1 000元及以下有2 720人(66.8%);痴呆180人(4.4%);4 053人(99.5%)患有慢性病,其中3 774人(92.6%)患有5~6种慢性病,农村老年人所患慢性病前5名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 980人(97.7%)、冠心病3 922人(96.3%)、恶性肿瘤3 885人(95.4%)、高血压3 654人(89.7%)和糖尿病3 583人(87.9%);听力为聋或半聋者有2 062人(50.6%);视力为失明或半失明者有926人(22.7%)。
4 074人中失能2 160人,失能率为53.0%。从地区来看,商丘市失能率最高(64.6%),其次是鹤壁市(63.3%)、济源市(61.3%)和驻马店市(60.7%),焦作市最低(39.6%)。
2.2 不同特征农村老年人的失能现况比较详见表1。
表1 老年人基本特征及失能现况比较
2.3 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农村老年人失能(正常=1,失能=2),自变量取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变量赋值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痴呆、残疾、慢性病数量、文化程度、每月经济收入、年龄、听力和视力均为老年人失能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
表3 农村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村老年人口失能率为53.0%,高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总失能率(45.48%)[3],也高于全国老龄办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中老年人口失能率(18.3%)[4]。说明河南省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问题非常严峻。主要原因是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村老年人口基数庞大,失能老人的增长速度会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多数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差造成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流,呈现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趋势,且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深厚,造成留守老年人生活照料困难、意外多发和医疗缺失,老年人残疾、痴呆和抑郁等疾病患病率增加[5-7]。本次研究结果与陆薇[2]调查所得的老年人失能率相差较大,除调查时间不同外,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和评价指标也与其不同。据研究[4]统计,美国有50%的失能老人选择在护理机构养老,而我国仅有10%的失能老人选择在机构照护。因此,一方面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改变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响应医养结合政策,鼓励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另一方面应发展智慧养老模式,“互联网+健康养老”的模式,以大幅提高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失能老人年龄集中在60~79岁,80岁以上农村老人失能率最高,为77.7%,与周绪凤等[8]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研究结果(80岁以上老年人失能率高)一致。本研究还发现,独居老人失能率高达63.4%;老年人文化程度越低失能率越高,未受过教育的老年人失能率为67.3%;老年人经济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失能率高达58.4%,与江小如[7]的研究结果相同。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低,主要从事务农或脏乱差等不稳定工作,随年龄增长会出现无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子女养老;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农村老年人月均收入为635元,远远低于城市老年人月均收入(1 994元)[9]。因此,应针对影响农村失能老人的因素,实施多样化防控措施,如鼓励在农村创办养老机构,并给予机构和老年人群补贴,带动农村机构养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定期健康体检,鼓励其适当锻炼,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识。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健康状态对农村老年人失能影响更显著,健康状态越差失能程度越高,与熊鹰[9]的研究结果一致。痴呆是河南农村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此类老年人失能率达100%,与以往研究[7]一致。痴呆会造成老年人记忆力进行性减退、认知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会参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排名前5的慢性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恶性肿瘤、高血压和糖尿病,与黄河等[10]对广东省珠海市内陆和海岛的报道稍有差异,但高血压、冠心病为共病。此外,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患有5~6种慢性病的农村老年人发生失能的风险明显高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研究[11]表明,慢性病是导致老年人能力受损的重要原因,农村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失能与残障。因此应重视慢性病共病现象,开展老年人慢性病筛查活动和“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给予干预指导;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和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此外,残疾、失明或半失明和聋或半聋的老年人失能率高[11-12]。老年人作为弱势人群,由于生理上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缺失或异常,在行动、自我照顾和言语表达等方面存在限制,因此,还应重视残疾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避免使其成为“双困人”[13]。
综上所述,河南省农村老年人失能率偏高,痴呆、残疾、慢性病数量等是影响老年人失能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