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中中医学家的仁爱济世精神

2021-10-22王一方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济世抗击抗疫

/文 王一方 甄 橙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有一支白衣执甲的队伍特别亮眼,那就是中医抗疫军团,得益于我国三驾马车(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格局,代表着中国特色的中医学一直参与了各种突发传染病的防控。1954年石家庄乙脑流行,当时没有特效药和疫苗,蒲辅周老中医以“苍术白虎汤”遏制了流行的势头;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中日友好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采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处置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挽救了许多重症患者的生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中医再次请缨,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了他们的参战请求,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院士都在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一批中医顶尖的温病专家刘清泉、王玉光、李修洋、苗青、张忠德悉数登临赴武汉的专车。据中医药方网2020-03-06发布,赴武汉国家中医医疗队及专家高达773人。第1批国家中医医疗队(35人),几乎囊括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主要临床精英。

这批中医专家奔赴武汉,肩负着创新中国抗疫方案的使命,实践证明,在一种不明传染病偷袭人类,特效药缺如,疫苗滞后的情境下,以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应对疫情防控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临床总结报告,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不仅有效,而且富有特色,特别是在防止急症转重症,及加快轻症康复方面,作用突出。这些来自中国的经验,正在为国际社会防控疫情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生长在中华大地的中国医学与中医学家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精神渗透在骨子里,流淌在血脉中,它源于先贤的教诲与示范,孙思邈在《大医精诚》明训:“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李时珍《本草纲目·序》有言:“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不仅要继承古人的济世情怀,更要以中医特有的诊疗思维与技术解百姓于倒悬。

2020年2月,张伯礼院士以古稀之年,临危受命,率团前往武汉。17年前,抗击“非典”前线,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荆斩棘。这位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发愿“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在武汉抗疫的82天里,他马不停蹄、不惧危险,深入医院、社区,会诊病患、调查疫情、筹建方舱、调制处方……截至方舱“休舱”时,564名患者零转重症、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张老却终因积劳,导致胆囊炎复发,在武汉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

身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组长的仝小林院士,2020年1月24日除夕赶到武汉,下车伊始,就马不停蹄做好三件事:一是和其他专家一起制定和修订从三版到七版的诊疗方案,包括制定恢复期的诊疗方案;二是在武昌区政府、湖北省中医院支持下,短期内给病人大面积发药,针对隔离人群,对发热的、疑似的,还有已经确诊的轻型、普通型,用的是当时的通治方,叫寒湿疫方。这一做法后来在整个武汉及周边地区广泛应用;三是推动一些大医院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在降低病亡风险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1月29日把药物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发放到病人手中。5天里共发放了72.3万剂。

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广东省中医院温病专家张忠德被称为“逆行大师”,2020年除夕夜逆行武汉,再到2021年转战河北石家庄、云南瑞丽、江苏南京……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张忠德深情地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想到自己有抗击“非典”的经验,而且一直研究呼吸系统及传染病相关专科知识,去那里最合适。电话一来,我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投入战斗。”张忠德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中西医结合抗疫贡献了“中国方案”。

如今,中国抗疫成绩斐然,功勋卓著的中医抗疫将士们正在细心品味内心的神圣感,回望疫情之初快速反应、奋不顾身的道德力量,更加认真地总结中医药抗疫的原理和路径,学习借鉴现代医学的循证方法,探寻“靶点”(特效药)与“拐点”(控制病情递进,尤其是控制炎症风暴),靶器官(呼吸道)与全人(身心社灵抚慰),药疗(抗病毒、抗炎)与体疗(八段锦),器官系统护理与经络护理的辩证关系,为未来中医、中西医结合应对突发传染病提供坚实的学理基础。

猜你喜欢

济世抗击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暖春战疫 携手春天 抗击疫情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成宏:妙手不负悬壶志,仁者长怀济世心
抗击疫情 我们在一起
齐心人定胜天
——为团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作
众志成城 团结奋进 抗击疫情
易医戴耘:国内海外济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