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融合旅游现象理论释义及其检验
2021-10-22张怀成李东娟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4
张怀成,李东娟( 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武汉 430074; 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明确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基本方针,首次将个人的休闲需求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休闲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是社会指标中必不可少的变量[1].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知由物质性逐渐向精神性转变,休闲需求日益旺盛,各类休闲活动方兴未艾.在诸多休闲活动中,将休闲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融合的休闲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带着运动装备、约几个玩伴、找一处景色宜人之地,一边纵情休闲运动,一边享受美景美食,在此过程中获得最畅爽的休闲体验.基于此,本文将以“带着运动装备去旅行”这一“体旅”融合现象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对这行为主体的动机进行解释,并构建融合休闲动机与融合休闲满意度、融合休闲忠诚影响关系理论模型;通过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以期能够深度阐释休闲体育与旅游融合发生的内在机制,为促进人们通过融合休闲提高幸福感提供理论指导,并在实践中为休闲产业发展提供方向与思路.
1 研究现象的理论释义
1.1 现象说明
本研究对5类休闲体育活动参与者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共访谈120人,获取访谈信息136条.调查的5类休闲体育活动及其具体访谈项目分别是:大众健身型体育活动(羽毛球、篮球)、康乐养生型体育活动(垂钓、滑雪)、户外探险型体育活动(露营、骑行)、赛事参与型活动(国内马拉松)、观看体育比赛型活动(各类体育赛事).代表性访谈信息摘录如表1.
表1 代表性访谈信息摘录Tab.1 Excerpt of representative interview information
1.2 理论释义
本研究利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访谈信息进行类目分解、编码等方式,将非量化的访谈内容转化为量化的信息,以此来抽取访谈内容的共性特征元素,发现事物的内在逻辑与本质.
第一步,通过对访谈内容的类目分解与编码处理,从非量化的文字信息中剥离出描述频次超过10%的关键词汇或语义.语义表达及其描述频次如下:快乐(73.5%)、特别开心(50.2%)、交朋友(75.0%)、和朋友一起(89.9%)、放松(82.8%)、释放(55.6%)、成就感(49.8%)、寻找自己(35.4%).
第二步,通过浏览休闲研究相关文献,对剥离出的高频次语义表达元素进行理论归纳与阐释,探索出促使休闲体育爱好者进行体育与旅游融合休闲的因素.归纳的理论要素包括:快乐叠加效应、社会支持、压力调适、自我认同.
1.2.1 快乐叠加效应
休闲活动的外化功能之一是能够为参与者带来身心愉悦的体验感受,体育类活动尤其突出.人们永远不会停止追求快乐的脚步.旅游是人们另一个主要的休闲活动,是人们离开惯常居住地“释放自我、感受新奇、遇见美好”的休闲追求.对于休闲体育爱好者而言,将旅游活动融合在体育活动之中,在原本体育活动愉悦感的基础上,增加了与异地不同对手交流的运动兴奋度、收获了体验山水或感受人文的快乐、享受了与队友共度休闲时光的惬意.因此,休闲体育活动与旅游活动融合,对参与者具有快乐叠加效应.
1.2.2 社会支持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获得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通过社会互动和社群归属得以实现.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对于所接触的人及事物,在自身所给予一定的解释和意义后,以语言、表情、肢体行为、服饰等符号方式将此意义传递给他人的过程及活动[2].BILLARD & BATES的研究发现,促使人们持续从事某个休闲活动的原因主要是社交互动的影响[3].吴建宏等基于社会互动的观点,探讨长期有规律从事登山健行活动者的参与动机与休闲利益的关系,研究表明,社交互动及增强人际关系是从事登山健行与休闲运动的主要动机[4].而对于老年人和女性等特殊群体而言,休闲体育活动的社交功能更加明显,有研究表明,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是老年人再社会化[5]、女性群体破除性别二元空间寻找休闲友伴[6]的主要诉求.社会互动通过一定的“互动仪式”进行,参与者在此过程中表现出共同的关注焦点和群体兴奋,基于此生成群体团结感、个人情感能量、社会关系符号、群体道德感等结果[7].而休闲体育以运动愉悦感为基点,以情感效能为持续驱动力,自发性社群形成能力较为突出.将具有一定社交属性的旅游活动融入具有较高社交黏性的休闲体育活动中,更能够激发群体情感兴奋,驱动形成更强的群体情感和团结感.
1.2.3 压力调适
COLEMAN & ISO-AHOLA是最早将休闲视为压力调适手段的研究者,他们认为个体在参与休闲过程中可获得社会支持与提升个人自由决定感[8].IWASAKI & MANNELL在分析休闲在压力调适中的重要作用时,提出了休闲调适(leisure coping)的概念,即指人们为调适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产生的休闲调适信念及策略[9].休闲调适可以减轻负面生活压力,通过休闲的正向作用促进参与者提高生理和心理健康.在压力调适方式效果的比较研究中,IWASAKI & SCHNEIDER指出休闲调适比使用其他方法更为有效,休闲能扮演更佳的压力管理角色[10].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往往比较突出,人们表现出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及由压力引致的焦虑状态.在此社会背景下,通过休闲参与进行压力调适是促进人们形成正向生活态度的有效手段.有规律的系统性运动休闲属于严肃休闲(serious leisure)范畴,严肃休闲对压力具有显著的正向持续性调适效果[11].将休闲运动的持续压力调适能力融入旅游活动所产生的释放、新奇体验、开阔眼界等价值,可以显著提高参与者的压力调适效果.
1.2.4 自我认同
HITLIN们一生中都在不停地追求自我完善,并希望借由自我及他人的认同来获取正面的意义,认同包括两个方面,即个体与一般他者的差异和他者对个体所给予的肯定[12].当文化呈现不自然的断裂时,次文化在自我表达和认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志鸿等研究表明,在次文化视域下,个体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群体认同感,这种重视集体的行为风格,借由一套有规划的差异化系统,使“我们”与“他们”区别开来[13].人们往往选择一定的次文化消费方式来标识自我,休闲次文化消费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而这其中运动休闲因其具有较高的外显性表达能力而成为年轻人主要的次文化消费方式.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这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格特质、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而开展旅游活动与体育活动的融合休闲,可以借助旅游的形式,进一步提升群体情感和凝聚力,以群体情感驱动个体自我认同达到极致.
1.3 模型构建
根据理论分析,快乐叠加、社会支持、压力调适、自我认同4个方面是驱动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融合开展的主要因素,这4个驱动变量使休闲体育爱好者获得休闲满意并对此融合休闲模式乐此不疲.在休闲动机研究中,休闲满意度和休闲参与是休闲动机的主要结果变量,已有多项研究验证了休闲动机对休闲满意度及休闲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4].作为消费行为学的研究范畴,“满意-忠诚”的理论关系已被多次讨论,并在各个消费领域获得检验,研究证明,消费者满意度对忠诚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5],人们的满意体验会转化为重复消费,并产生主动向他人推荐的行为.基于此,根据已有休闲研究中关于“动机-满意度”、“满意度-忠诚度”的理论基础,针对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融合开展的现象,本研究构建如下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并提出相应假设:
图1 研究理论模型Fig.1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research
第1,快乐叠加、社会支持、压力调适、自我认同是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融合开展的主要动机;
第2,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融合休闲动机对休闲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第3,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融合休闲动机对融合休闲忠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第4,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融合休闲满意度对融合休闲忠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 模型检验
2.1 研究变量测量
根据休闲动机理论和本文理论分析,快乐叠加、社会支持、压力调适和自我认同是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融合休闲动机的4个变量.关于休闲满意度测量,本文主要参考BEARD & RAGHED所形成的休闲满意度量表(Leisure Satisfaction Scale, LSS)[16],并基于本研究目的,确定心理、社交、情绪、美感、学习等5个变量.对于休闲忠诚的测量,参考消费行为学和休闲行为研究结果,结合本研究内容特点,确定参加频次、分享程度、推荐程度三个测量指标.
2.2 量表设计
研究量表的设计过程采用2阶段方式.第一阶段,以已有相关文献为基础,对相关量表进行整合、调整及题项修订,确定变量的初始题项;第二阶段,邀请旅游和休闲体育专业的高校教师、业界精英组成访谈小组,对形成的初始题项进行深度讨论,对相应题项的表达方式、措辞等进行调整,形成初始量表.
然后,对形成的初始量表进行小样本预测试,剔除掉因子载荷小于0.6的题项,最终确定正式问卷.正式问卷由4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受访者个体特征信息;第二部分是对融合休闲动机4个变量的测量,其中,快乐叠加3个题项(m1~m3)、社会支持4个题项(m4~m7)、压力调适3个题项(m8~m10)、自我认同3个题项(m11~m13);第三部分是对融合休闲满意度5个变量的测量,其中,心理满意3个指标(s1~s3)、社交满意4个指标(s4~s7)、情绪满意3个指标(s8~s10)、美感满意3个指标(s11~s13)、学习满意3个指标(s14~s16);第四部分是对融合休闲忠诚的测量,具体为:参加融合休闲的经常程度(y1)、推荐他人参加的程度(y2)、在社交平台分享的程度(y3)·除第一部分外,其它题项均采用LIKERT 5点尺度,从1至5依次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2.3 描述性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5类共8种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进行了调查.鉴于目前活动组织者大多采用微信群的方式来进行活动信息交流,因此,除“2019羽毛球亚锦赛”观看者这一调研对象通过现场发放问卷以外,对其它种类均以微信群作为数据采集渠道.涉及的微信群有15个,涵盖武汉(8个)、北京(4个)和广州(3个)3个城市.数据采集时间从2019年4月25日开始至11月10日结束,共收集问卷510份,其中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为95.3%.调查数据中,男性340人,女性146人,分别占比69.9%和30.1%;18~29岁被访者占24.8%,30~39岁占35.1%,40~49岁占28.8%,50岁及以上占11.3%;学历分布情况为,高中以下学历占14.8%,高中及大专学历占22.8%,大学及以上学历占62.4%.
2.4 效度和信度检验
研究要从效度(validity)和信度(reliability)两个方面来衡量量表的质量.在效度方面,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构念均具有成熟的理论支撑,对变量的测量是在成熟的量表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对象特点,经过专家访谈的规范流程讨论斟酌,并进行预测试的过程最终确定的.量表产生过程符合研究规范,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在信度方面,本研究采用SPSS 20.0进行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5,融合休闲动机、融合休闲满意度、融合休闲忠诚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是0.848、0.912、0.904.当α系数>0.7时,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5 模型检验
2.5.1 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是对预设因子及其载荷拟合程度的检验.本研究中的变量所预设因子及其测量指标是在已有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对象特点进行适当修订形成的,所形成因子具有成熟的先验理论,基于此,对这两个变量适合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本研究利用AMOS 20.0进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融合休闲动机量表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如图2、表2所示),4个初阶因素构念的因子负荷分别是0.799、0.772、0.728、0.795,4因子测量指标的负荷值均在0.75以上,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测量指标对因子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临界比(C.R.)值均大于1.96,说明参数估计值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卡方检验显著性概率为0.43,大于0.05,接受虚无假设,表示模型与样本数据可以适配;比较拟合指数CFI和NFI分别为0.947和0.901,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31,估计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35,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良好.融合休闲满意度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如图3、表3所示),5个初阶因素构念的因子负荷分别是0.841、0.861、0.930、0.807、0.768,5个因子测量指标负荷值均在0.75以上,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测量指标对因子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临界比(C.R.)值均大于1.96,说明参数估计值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卡方检验显著性概率为0.56,大于0.05,接受虚无假设,表示模型与样本数据可以适配;比较拟合指数CFI和NFI分别为0.917和0.906,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22,估计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16,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良好.
图2 融合休闲动机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Fig.2 Two 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leisure motivation
表2 融合休闲动机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Tab. 2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leisure motivation
表3 融合休闲满意度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Tab.3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Leisure Satisfaction
2.5.2 影响路径
经过AMOS软件计算结果显示(如图4所示).融合休闲动机对融合休闲满意度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613,在0.001水平上显著;融合休闲满意度对融合休闲忠诚影响的路径系数是0.876,在0.001水平上显著;融合休闲动机对融合休闲忠诚影响的路径系数是0.443,在0.001水平上显著.卡方检验显著性概率为0.92,大于0.05,接受虚无假设,表示模型与样本数据可以适配;比较拟合指数CFI和NFI分别为0.941和0.901,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898,估计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60,各项适配度指标均达到或基本达到标准水平,模型适配情况良好.
图4 影响关系路径Fig.4 Influence relationship path
3 结果讨论及建议
3.1 结果讨论
根据模型检验结果可知,首先,快乐叠加、社会支持、压力调适、自我认同是促使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融合开展的4个因素,是融合休闲的主要动机要素,假设1获得支持.第二,融合休闲动机对融合休闲满意度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0.613***),这表明,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融合休闲能够显著地促进参与者实现休闲满意体验,假设2获得支持.第三,融合休闲动机对融合休闲忠诚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0.443***),这表明,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融合休闲参与者对此休闲模式具有较高的忠诚度,假设3获得支持.第四,融合休闲满意度对融合休闲忠诚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0.876***),这表明,获得休闲活动满意体验的参与者更倾向于持续参与和主动分享,假设4获得支持.
3.2 相关建议
鉴于体育与旅游融合休闲对促进参与者休闲满意度和忠诚度方面的显著作用,基于更好地服务这一市场群体和促进产业发展的目的,我们应从产业融合视角,从产品、市场、人才等多个方面予以思考发展策略.
3.2.1 开发融合休闲产品体系
基于休闲体育活动与旅游活动的产业链分析,开发适合融合休闲开展的产品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实施.一方面,休闲体育项目旅游化开发.是指一系列休闲体育机构对所组织的休闲体育项目与吃、住、游、娱、购等旅游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体育活动+旅游活动”的项目设计与线路安排,满足参与者融合休闲需求.另一方面,旅游项目体育化开发.针对具有一定资源禀赋条件的乡村旅游地、特色度假区等,增加各类球馆、赛道等体育设施建设,以满足休闲体育爱好者“带着装备去旅行”的融合休闲需求.
3.2.2 加强融合休闲市场培育
首先,各类体育和旅游的市场主体可以组建专门的融合休闲项目部门,全面负责融合休闲市场运营.其次,做好融合休闲市场营销工作.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系统分析融合休闲市场表现、归纳融合休闲市场特征、总结融合休闲行为模式,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活动,并逐步实现从“满足需求到引导和激发需求”的营销目标.
3.2.3 培养融合休闲专门人才
融合休闲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一方面,在现有人才市场中,加强体育与旅游专业背景人才的交叉流动;另一方面,针对市场需求,开设体育与旅游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要加强两个学科的交流,必要的时候可以共同组建体育与旅游融合休闲专门人才培养实验班,以为体育与旅游融合休闲市场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