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021-10-22张晓艳
张晓艳
(四川涪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四川 绵阳 621000)
1 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原则
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原则首先应严格遵循科学化、合理化原则,做好项目整体的规划设计工作,编制完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提升各方面设计工作效果,以保证项目工作的有效性、可行性,最终达到预期理想目标[1-3]。基本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作为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原则,能够确保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4]。基本性原则要坚持合理利用土地,在满足保护耕地的基本要求上,规范开展规划设计工作,以充分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并且基本性原则还要求要遵循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规模化开展土地整治工作[5]。因地制宜则是要根据项目区的地质特点、田块特点,采取有针对性规划措施,促进农田规划设计顺利开展[6]。
2 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规划措施
2.1 明确农田规划设计工作目标
目前,统筹兼顾、分类实施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该进行综合评估,按照农田特点、气候条件等开展规划工作,合理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7-8]。
2.2 明确农田规划设计工作标准
2.2.1 土地平整标准
明确农田规划设计各个方面的标准是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保障[9]。土地工作主要有土地平整措施、土壤改良措施、灌溉与排水措施、田间道路措施。首先,土地平整措施要明确土地平整工作标准。田形调整应尽可能集中连片,连片田块的大小和朝向应基本一致;田块的大小依据地形进行调整,原则上小弯取直,大弯随弯。农田的田块方向不仅要满足耕作长度的要求,还要满足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的最大要求,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能良好的生长环境。
2.2.2 土壤改良标准
土壤改良在土地平整后增施商品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土质[10]。土壤改良本着“分级培肥,一年项目支持,多年持续提升”的原则,制定科学的、经济的、先进的、完整的、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实施细则。在秸秆全量还田基础上,施用商品有机肥1500~7500 kg/hm2加菌肥150~750 kg/hm2;或生物有机肥1500~8250 kg/hm2。
2.2.3 灌溉排水规划设计标准
灌溉排水必须依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山坪塘、拦水堰、提灌站、灌排渠等。参照相关标准要求,灌溉率应在80%以上并且排涝效果较好,特别是在暴雨季节[11]。如果突发暴雨,最好在当天就能将水排出,以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如果在初期规划时就出现排水方面的问题,那么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BIM建模技术等对产生排水问题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探寻解决办法,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符合相关标准。规划设计时应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为了便于管理,节省工程量,又能适时满足各用水单位的灌溉要求,一般采用轮灌方式进行配水。
2.2.4 田间道路规划设计标准
高标准农田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生产与运输,道路承担着农作物的生产与运输,十分重要[12]。为此,建设高标准农田必须重视道路的规划设计,严格把控道路宽度、修复、建设材料、材料质量等。道路在平面和纵面上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在设计布置平曲线及竖曲线时,要确保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并且平纵面线形要与周围环境、地形、地物等相协调。总之,通过严格明确道路规划设计标准,切实保障道路的规划设计符合相关标准,确保道路建设工作稳定开展,为高标准农田作物的生产与运输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3 完善整体布局结构
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考虑整体布局结构,将效益最大化。为此,必须在规划设计时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结合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发展规模、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水源条件等,然后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规划布局,使高标准农田整体布局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能够发挥最大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13]。在实际工作中,应按照土地利用需求、田块布局设计、灌溉排水要求、道路设计要求开展整体规划设计工作。土地利用要注重维护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综合开展农田、水利与道路的整治工作,为农田作物生长与生产运输提供良好的水利条件与道路条件[14]。整体布局田块规划设计工作,合理布局所有田块,使所有田块都能有效利用。规划设计排水系统时可以将抽排方式与自排方式结合。灌溉系统则可以利用自流引水形式和局部提水形式,在农田原有的沟渠上进行灌水工作。农田灌排水设计必须严格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将灌排系统有机整合,设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灌排水系统。确保农田灌排水良好运行,避免出现灌排水问题,为农田作物生长提供稳定的水资源保证。道路设计应维持现有道路形状,在此基础上进行维修与完善,保证区域内道路通畅性。
4 高标准农田整体效益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提高相关地区农田的灌排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资源。提高了土壤肥力,进一步解决了产业链不完整问题,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粮食生产能力、油料生产能力、蔬菜生产能力、新增种植业产值全面提升,人们经济收入有所提升。此外,还要解决地区季节性缺水和洪灾问题,减少防洪抢险费用和洪灾损失。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给农民群众创造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加深农民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了解。通过田间道路、水利设施、农田建设,改善地区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地区农田基础条件,实现灌溉有渠,排水有沟,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改良土壤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田土壤肥力变化的监测,增强农业服务功能,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通过“水、田、路”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形成“渠成网、田成方、路相通”的现代农业格局。有效控制地区水土流失,使地区土壤厚度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同时了改善不合理的施肥结构,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并且也明显提高了农田水分生产效益,控制土壤硝酸盐的增长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降低农作物生理病害,促进绿色、优质、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同时,还能促进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料利用,特别是野外焚烧秸秆将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污染和资源浪费能较好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明显的改善,通过渠道整治改善水生态环境。
5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高标准农田可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发展,加快农民迈入小康的步伐,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对农田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现有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只关注生产能力的提升,没有关注高标准农田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的挖掘,无法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导致农业综合效益依然偏低。因此,需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完善乡村道路交通设施,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和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设施等,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引进多元功能的重大涉农项目,撬动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地区,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