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考
2021-10-22张翠英普金安鲁金华李继芬
张翠英 普金安 鲁金华 李继芬
(1.新平县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 新平 653499;2.新平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新平 653499)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壮大,效益明显
近年来,在新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新平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年末,种植面积达1420 hm2,产量844.65万kg,产值突破1亿元。效益增长明显,成为山区农民经济增长、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1.2 中药材品种不断更新优化
据1983年玉溪中药材资源普查的结果,分布在新平县的中药材有170个科属627个品种,其中属国家重点普查品种有207种(植物类198种,动物类8种,矿物类1种),民族地方中药材有420种(植物类412种,动物类8种),中药材资源总储量达54万t,品种资源丰富。近年来,经过品种的不断更新改良,筛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的露水草、龙胆草、重楼、三七、黄精、石斛等品种。
1.3 种植区域向优势区集聚
目前,全县种植中药材有11个乡镇(街道)、57村(社区)、4541户。中药材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1500 m以上的建兴乡、者竜乡、水塘镇、漠沙镇、平甸乡等哀牢山高寒山区和半山区一带。
1.4 中药材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以药农和专业合作社为支撑,云南共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兴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平健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据统计,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经营主体共有10 个专业合作社,8个种植基地,6个公司,1个专业技术协会。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生产运营模式,形式多样的经营模式,规避了市场风险,保护农户利益的作用逐渐增强。
1.5 中药材产业品牌特色逐渐形成
近年来,在全县中药材经营主体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实践下,建兴乡露水草种植、提取稳步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产区优势和特色;漠沙镇引进云南共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芦荟加工厂,年产值200多万元,带动芦荟种植58.47 hm2,实现产值849万元。此外,积极引进发展了重楼、黄精、滇龙胆等适宜于产业种植发展的中药材大品种,种植规模较大,产业前景广阔。建兴乡按照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种植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重楼,为把马鹿社区老箐小组打造成重楼庄园奠定了良好基础。新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一方面得到几个重点乡镇产区农户的认同,另一方面得到玉溪市及全省中药材行业产业的关注和认可,产区影响力逐渐起步形成。
1.6 中药材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构建
新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明确由县农业农村局作为主管部门重点负责中药材产业建设,并制定了《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依托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组建了新平县中草药种植专业技术协会,配合县农业系统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提供种子种苗,为农户提供种植、采收、初加工等技术服务。全县以农业系统及社会化服务系统的中药材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构建。
2 发展优势
2.1 生态环境条件优越
新平县作为云南省中部偏西南,地处哀牢山中段东麓的热区资源型经济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海拔哀牢山主峰大磨岩峰3165.9 m,最低海拔漠沙镇南蒿村422 m。气候受海拔差影响,全县形成河谷高温区、半山暖温区、高山寒温区3个气候类型。2020年年平均气温18.5 ℃,年最高气温33.8 ℃,年最低气温2.8 ℃,全年总降水量880.4 mm,总日照时数2108.0 h。新平县面向滇中经济圈,连接滇南、滇西南,区域中药材产业发展要素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不断优化,拥有成为区域重要物流集散中心的重大机遇,国际地缘优势明显,与东南亚国家相连,为新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丰富的气候资源,构成新平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优势。
2.2 中药资源种类丰富
哀牢山中部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条件孕育了新平县丰富的中药资源种类。据1983年玉溪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全县有中药资源170个科属、627个种,其中属国家重点普查品种有207种(植物类198种、动物类8种、矿物类1种),民族地方中药材有420种(植物类412种、动物类8种),中药资源总储量巨大。建兴乡、者竜乡、水塘镇、漠沙镇等乡镇中药材产区产业基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平县中药资源种类丰富,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丰富的中药资源种类为新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因库”。
2.3 彝族傣族医药文化独特
彝族是新平县的主体民族。截至2017年底,彝族人口达18.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29.2万人的63%。新平属滇南彝的集聚地,彝族火把节、彝族烟盒、彝族花鼓舞文化等彝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彝族生存繁衍过程中积累、创造了丰富的医药资源,《寻药经》等医药彝文古籍具有较高的研究利用价值。花腰傣作为中国傣族的一个独特群体,服饰斑斓、色彩绚丽、银饰琳琅满目,具有较强的民俗旅游开发潜力。新平县是著名的“花腰傣之乡”,80%的花腰傣聚居在新平县内。独特的彝族傣族医药文化资源为新平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产业发展的空间。
2.4 健康生活目的地产业融合发展条件凸显
作为滇中地区重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新平县旅游资源丰富,哀牢山及茶马古道、花腰傣民族文化、磨盘山体育养生、褚橙庄园等系列健康生活目的地,品牌响亮、特色鲜明。通过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提高供给质量,积极顺应消费升级需求,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色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宣传营销创新推进,旅游市场繁荣活跃,接待游客4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5亿元。优质的健康生活目的地资源,以中药材为重要载体的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条件凸显。
3 存在的问题
3.1 中药材品种多且杂,没有主打品种
中药材种植品种多,种植重点品种不突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品种少;良种和新品种选育滞后,品种混杂,缺乏主打品种。野生资源经掠夺性开采,濒临灭绝。
3.2 组织化程度低
中药材生产主要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小,资金少,抵御风险能力弱,参与中药材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和规范化的专业合作社少,中药材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3.3 营销体系不健全
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销售手段单一,销售主要以家庭和小的药材收购商为主。产地加工、包装与储存基本上由广大药农与广大个体商户自行完成,仓库以民宅为主,操作以手工为主,加工以清洗、晾晒、熏蒸为主,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少。产区中药材的市场占有率较低,与云南省首批认证“云药之乡”的产区地位不匹配。
3.4 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新平县中药材种植区域多为高原山地,坡度普遍较陡,基地水利、道路、排灌系统等基础设施薄弱,加之中药材投资成本高,期限长,药农资金周转困难,近几年政府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但对新植扶持、育苗基地及示范园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均投入不足,导致新技术推广应用难度大,制约了药材产业的高效持续发展。
4 有关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产业布局
县人民政府应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机构,落实人员和编制,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以建兴乡发展中药材为突破点,以点带面覆盖全县,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4.2 合理谋划布局,促进规模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适度规模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逐步扩大产业种植规模,培育种植大户;三是积极鼓励专业合作社和种植能手建立高标准的生产示范基地,以建兴乡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合适当地自然环境的重楼、黄精、露水草、滇龙胆等药材,不断提高生产的规模化水平,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把建兴乡建设成辐射到周边各县的中药材集散地。
4.3 强化技术支持,确保服务到位
整合收购加工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资源,共同负责技术培训、指导和示范,确保各项重点技术环节服务到位。
4.4 加大投入,落实各项措施
一是加强与企业对接,通过资金或土地入股、参股的办法加强与企业的对接,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二是多方吸纳各类资本投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主通过流转土地建立规模生产基地。三是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生产经营水平,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一批高素质经纪人,条件成熟的可建立协会,引导农民自觉走向市场。同时引导有经验的农民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培育种植大户,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优势。四是强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发挥规模优势,增强抵御种植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五是积极探索“企业加基地带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4.5 开发保护并举,谨防资源溃绝
开展濒危药材资源调查和保护,建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避免掠夺性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