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蚕桑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
2021-10-22王颉杨荣盛黎文平
王颉 杨荣盛 黎文平
(1.安康市蚕种场 725000;2.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 725000)
蚕桑产业是安康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安康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安康市不断加大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巩固强化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多元研发,全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1 主要做法
1.1 加强高效桑园标准化管理
2018—2020年新建高产桑园4 000hm2,严格按照“规模化、机械化、高产化”的建设要求,坚持高质量建园原则,推行新的桑树栽植模式(宽行2m、窄行0.67m、株距0.5m)。选用强桑一号、育71-1、农桑系列等新桑品种,严把苗木采购质量关,采购桑苗地径为0.5cm以上。同时,加强对2 000hm2新栽幼龄桑园整形修剪,加大低产桑园改造力度,低改桑园8 000hm2。
1.2 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指导
坚持以强村大户建设为抓手,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蚕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蚕大户逐年增加,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成效明显,蚕桑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带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安康市已建成市级蚕桑产业园区4个,县级蚕桑产业园区6个,蚕桑科技示范点超过20个,共发展蚕桑龙头企业32个,各类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125个,其中2016年后新成立的有80个,流转土地1 000hm2,新建高产密植桑园1 000hm2,养蚕1万张。全市县级以上家庭农场有36家,已建桑园66.7hm2,全年养蚕1 510张;年养蚕20张以上养蚕大户2 250户,全年养蚕5.25万张。
新型经营主体年养蚕张数合计6.4万张,整体养蚕生产规模占全市1/3,随着2016年后逐年栽植的高产桑园陆续进入盛产期,新型经营主体蚕桑生产规模呈现明显上升态势。
1.3 将蚕桑产业纳入脱贫优选产业
近几年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相当部分县区、镇、村将蚕桑产业纳入农村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优选产业,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产业支撑。
蚕桑产业已成为石泉县持之以恒主抓的脱贫攻坚主导产业,2019年以来全县每年投入到蚕桑方面资金1 000万元以上,带动2 469户贫困户。汉阴县把蚕桑产业确定为稳定脱贫的增收支柱产业,制定了《汉阴县发展茶叶、蚕桑、猕猴桃三大产业促农民持续增收奖补办法》,整合4 500万元扶持蚕桑产业发展。建园3.33hm2以上,奖补500元/667m2,小蚕共育200张以上,奖补20元/张,购置烘茧设备,按设备购置价格的20%奖补,年养蚕10张以上大户,奖补50元/张,年养蚕20张以上大户,奖补80元/张,新建蚕室30m2以上,奖补300元/m2,新建省力蚕台30m2以上,奖补10元/m2,购置方格蔟,奖补0.5元/片。
1.4 不断加快科研创新
一是院地合作成果丰硕。全市抢抓与中国农科院院地合作机遇,积极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加强技术培训,推动成果转化,与中国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战略协议,为全市蚕桑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科技服务进一步优化。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来安康授课,组织全市开展集中培训2次,系统培训技术干部和养蚕大户200人次以上,培训养蚕大户2 000人次以上,现场指导培训500场次,培训蚕农5 000 人次以上。通过培训指导,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方格蔟自动上蔟和桑园新机具等新技术新机械,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
1.5 加大安康蚕桑产业宣传
一是扩大与省内外同行之间业务交流研讨,分别在烟台第31届北方科研协作区学术年会、延安瓦窑堡大讲堂和长沙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以题为“安康蚕桑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安康蚕桑产业发展趋势与分析”“安康市蚕种场蚕种体系建设”进行交流宣传;二是在新闻媒体宣传安康蚕桑产业,扩大安康蚕桑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中国茧丝绸网、陕西网、陕西农业农村厅网、陕西蚕桑丝绸网分别宣传了12篇安康蚕桑工作成效。2019年1月29日《安康日报》专版发表了《顺势而为的安康桑产业》、12月26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破茧之路》,引起安康各级政府层领导广泛关注,为安康蚕桑产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1.6 持续抓好“安康现代蚕桑建设年”活动
自2016年全市开展蚕桑科技提升年和现代蚕桑建设年活动以来,各县(区)蚕桑部门围绕科技支撑、多元发展、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狠抓产业基础建设和技术培训,取得良好成效。通过开展蚕桑科技提升年和现代蚕桑建设年活动,表彰先进蚕桑业务单位、十大养蚕状元和十佳蚕桑科技工作者,并对表彰的单位和个人通过安康日报专刊、电视、互联网等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宣传,大力推广他们发展蚕桑生产典型经验,营造良好蚕桑生产氛围。调动县区蚕桑技术部门、基层科技人员和养蚕大户发展蚕桑积极性,激励和带动更多蚕农发展蚕桑生产,加大典型培育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代表,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1.7 创新发展经营模式
汉阴县“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把产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统一建设、分户管理、集中饲喂、订单销售的模式,把贫困户和蚕农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实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大部分合作社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生产经营模式上采取“合作社+农民工”“合作社+小蚕共育+分户饲养”“集中建设桑园基地,返租倒包给农户”“小蚕共育→农户大蚕饲养→合作社收烘蚕茧→ 加工蚕丝产品→二次返利蚕农”等模式,进一步激活了产业发展动力,促进全市蚕桑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汉阴县涧池镇五坪蚕桑合作社在五坪实行村统一土地流转、统一桑园栽培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消毒、统一小蚕共育、统一收烘蚕茧、统一保底价收购和二次返利的经营管理体制。发展社员177户(其中贫困户101户),流转土地15hm2,建园15hm2,年养蚕906张,小蚕共育322张,收烘蚕茧41.6万t,二次返利鲜茧0.2元/kg,培育年养蚕20张以上养蚕大户5户、10张以上蚕户30户,社员栽桑养蚕积极性普遍高涨。
2 发展方向
2.1 做好产业规划
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突出优势区域,优化产业布局,做好安康市“十四五”蚕桑发展规划,具体落实到镇、村、地块。同时把蚕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具体规划到每个园区和新型业主,发挥主体扶贫带动作用。
2.2 加强主体培育
推广“合作社+小蚕共育+分户饲养”和“集中建设桑园基地,返租倒包给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培育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生产经营规模适度、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辐射效应明显的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养蚕大户。
2.3 加快资源开发
利用富硒蚕桑资源,促进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开发生产桑叶粉、桑叶茶、桑饲料、桑枝食用菌、桑果酒、桑叶菜、桑叶鸡蛋等产品。打造几个叫得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拳头产品,推动桑产业发展。
2.4 打造区域品牌
重点打造 “安康蚕桑”区域品牌。加强宣传推介和市场建设,提高品牌软实力,助推产业“硬”发展。
2.5 夯实科技支撑
一是深化与中国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的合作,制定具体的院地合作方案。二是开展技术培训,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来安康,对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业主进行系统化培训,对1 000户养蚕大户进行定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