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民歌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

2021-10-21付诗诗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传播传承

摘要:重庆民歌是巴渝地区文化发展历程中无可替代的瑰宝,对于探究重庆地区文化以及历史极具参考性。本文先对重庆民歌整体风格及语言特点进行理论分析,针对重庆民歌在当代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重庆民歌音乐文化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重庆民歌;传承;传播

音乐作为日常生活中情感、思想交流的重要产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进步,孕育出丰厚的内涵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地方民歌在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当前社会不断涌入多元文化,重庆民歌渐渐从大众视野中消失。如何在当今社会中更好的传承与传播重庆民歌、弘扬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

一、重庆民歌音乐风格与语言特点

(一)重庆民歌音乐风格

1.山歌

重庆地区的山歌特点为高亢、悠扬,节奏整体较为自由,既有缓和平稳的旋律也有跌宕起伏的旋律,歌词通常以五言四句和七言五句为主,与重庆当地的方言相结合,语言特点较为口语化。重庆山歌整体曲调特点也影响着其他民歌风格(号子、小调),重庆山歌主要类型及分布如表1所示。

2.号子

重庆地区的号子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类型的音乐元素,因此,在歌曲表现中有高亢音调的同时也会有悠扬、抒情的曲调。重庆地方的劳动号子根据工种类型可以分为四类,如表2所示。

3.小调

重庆地区的小调在农村和城市广泛流传,更为贴切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生活气息。小调整体曲调偏抒情、叙事,旋律朗朗上口。在歌词方面,以七字句为主,通常会在各个乐句之间加上“哟”“呀”“啦”“喂”等衬词进行修饰;内容方面以男女爱情故事和生活琐事为主,结构方面较为短小,方便记忆。

4.风俗歌

在重庆民歌里,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巴渝地区人文特色的莫过于风俗歌。在大足、巫山等区县有“坐堂歌”类型的嫁歌;在重庆农村地区吊唁逝者办丧事时的丧歌;最后是各种形式的歌舞调为主的灯调。

(二)重庆民歌语言特点

重庆民歌调式主要以徽调式和羽调式为主,在重庆民歌中有很多歌曲其歌词内容都是书面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话。在情感表达上,虽然与重庆方言比较缺少了一些亲切感,但是歌曲整体上来说却更加整齐规范,使重庆民歌拥有不同的韵律形态。例如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欧朗罗)。”

《太阳出来喜洋洋》这是一首山歌,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首山歌中没有重庆方言的出现,每一句歌词都是标准的国语,除了有“罗儿”“欧罗罗”这样的衬词以外,其他都是规范的书面语言。綦江民歌《大河涨水浪沙洲》也是如此,如图1所示。

重庆方言也是重庆民歌中独具特色的语言韵律。重庆的方言土语与当地民族、环境、习俗、发音习惯也密不可分,方言加入到歌词中,无疑使重庆民歌变得更加亲切、通俗易懂。像“没得”“跑得脱”“登独”“啥子”“颈子”“脚杆”“刹国”“对头”“丁丁猫”这些方言的加入,让一些用书面语言解释起来很麻烦的意思更为简洁地表达出来,听众不仅觉得非常的亲切,同时重庆民歌还体现着它独特韵味。

二、重庆民歌存续现状

(一)重庆民歌传承与传播存在问题分析

社会的飞速发展给重庆民歌的传承与传播提出了新的難题,大致分为以下三方面:

1.重庆民歌传承现状

当前重庆民歌的传承队伍不够完整,并且愿意一心一意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也不算多,而重庆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时代的不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价值追求也发生了改变,这无疑对民歌的传承设下了一道关卡,老一辈民歌艺术家正在逝去,但是却缺少年轻一代的继承,即便资历深的老师想培养徒弟,但真正愿意学习或者说具备这样条件的年轻人屈指可数,导致重庆民歌的传承不管是在人数还是年龄上都出现了断层的现象。

2.重庆民歌缺少创新元素

传统的重庆民歌不管是在表演方式还是歌词内容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很容易被其他风格的歌曲所取代,难以在大众中得到推广。最近这些年大部分的民歌演唱还是以前的经典曲目,表演形式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对于观众来说没有新鲜感,如何在保留重庆民歌特点的基础上加上现代元素无疑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重庆民歌传播途径单一

以前重庆民歌的传播形式主要还是通过演出或者是举办某项仪式、活动时才得以展示,但处于“快时代”的人们因为生活中没有途径接触、了解重庆民歌,已经不会在过多的注意到重庆民歌文化。如今的时代带给音乐的传播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在大众眼中逐渐消失,因此我们要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合适重庆民歌传播的多种途径。

(二)生活习俗影响重庆民歌发展

重庆民歌的发展离不开各区域的生活习俗,大致分为名居习俗、婚丧习俗和庆生贺寿习俗这三大方面。

1.民居习俗:由于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沿河而居也成为重庆人一直以来的居住方式。劳动人员在修建住房、劳作或者时捕鱼狩猎时,便会创作像《船工号子》《搬运号子》之类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重庆民歌。

2.婚丧民俗:红白喜事不管在我国任何一个地区都是非常重视的大事情。在重庆地区,不论是“婚嫁”还是“丧事”,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当地的一些民歌。正是因为红白喜事的举行,重庆民歌得以更好的传播、发展。

3、庆生贺寿习俗:在重庆为了庆祝新生儿的出生,大部分家庭会选择在孩子满月、百天和一周岁的时候为孩子庆祝生日,同时歌唱相应的民歌为孩子送上祝福;为长辈贺寿的时候,在寿礼上小辈也会为长辈唱一些祝福的民歌。

不管是哪种生活习俗,都无法否认它们对发展重庆民歌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体现重庆民歌在当地人心里的地位,正是因为这样的相互影响重庆民歌才能广泛流传。

三、重庆民歌传承与传播的对策与措施

(一)重庆民歌传承人培养对策

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机遇和挑战并存,重庆民歌在未来将会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关键因素之一便是对于接班人的培养。

由于部分歌者迫于生活经济压力,无法一心一意从事重庆民歌的传承工作,同时,只有一小部分的歌手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或者是从事音乐教育类的老师,大部分还是民间艺人、自由职业者,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政府在民歌传承这一板块投入的资金、政策还不够,而组建一支有实力、有热情的民歌传承队伍离不开经济的支持,政府当出台相关政策并且加大资金投入。除此之外还需加强文字资料的整理出版,让重庆民歌文化有迹可循,在整理和出版相关资料时,尽可能秉持完整、系统并且贴合实际的原则,让人们更加完整地了解重庆民歌的文化内涵。

(二)重庆民歌发展与创新

重庆民歌想要长久发展势必要与大众的审美相匹配,即在保留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前提下,加入创新元素或者是合理的改编,可以更好地推动民歌的发展。吉克隽逸在自己的演唱会上演唱了《不要怕》这首极具彝族特色的民谣,虽然整首歌全是彝族语言,但是歌手的演唱方式和扣人心弦的曲调让听者动容,不禁让人感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重庆地区也有属于自己的方言,在重庆民歌中进行创新或者是改编,会打破大众对民歌的刻板印象,让他们感受到即便是传统民歌也能变得“现代化”。

不论是在民歌中加入创新元素还是对现有的民歌进行改编,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抛弃传统文化,相反,是为了更好地让重庆民歌与当代社会相融合,让人们更加能接受、认可重庆民歌文化。

(三)重庆民歌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

重庆民歌想要扩宽其传播途径和方式,就应该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使更多的人可以知道、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方面,重庆民歌还是需要借助电视媒体的帮助,通过电视媒体的呈现,在保存记录重庆民歌歌曲的同时,利用可视化技术将歌曲呈现在人们眼前,更具画面感。另一方面,现在互联网平台层出不穷,在“抖音”“哔哩哔哩”“微博”这些平台开通相关的官方账号,利用短视频的呈现方式,传播重庆传统的文化内涵,提高人们对重庆民歌的接受程度。重庆民歌的发展和传播不能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应该以现代传播手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使优秀的重庆民歌可以在全国甚至在世界舞台上传播。

四、结语

时代在进步,而重庆这所城市在发展中一直沉淀、孕育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重庆民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庆民歌的发展无法脱离当地人民的生活,现代社会带给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无法阻止,因此,重庆民歌想要更好地傳承与传播下去,势必要与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所结合,不断创新、探索出新时期重庆民歌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何斌.重庆巫山民歌的存续现状及其发展[J].四川戏剧,2018(10):126-129.

[2]罗冬生.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艺术美[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1):107-110.

[3]罗秋雨.移民与现代重庆方言的形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4(4):6-10.

[4]樊祖荫.为民歌正名——兼谈民歌的传承、传播与发展[J].中国音乐,2019(01):35-39.

本文系2020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重庆民歌在当代的保护与利用”(项目编号20SKGH03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付诗诗:艺术硕士,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青年教师。

猜你喜欢

传播传承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