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抓住课堂的“黄金时段”了吗
2021-10-21胡冬霞
胡冬霞
【摘 要】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事物发展状况,都有其最宝贵的时段,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为“黄金时段”。那么作为数学的课堂,有没有黄金时段呢?小学每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前约20多分钟学生基本可以连续集中注意某个问题,但后面的时间,注意力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所以在高年级顶多不超过25分钟,低年级不超过2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必须转换问题,或是改变学习活动方式,才能有机会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小学生;注意力;课堂教学;黄金时段
我们知道,一节好课,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度,决定着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取得的收获。要使学生认真、持续地参与课堂学习,就需要他们在课堂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而课堂中注意力的保持除了与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关外,与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与调控也是息息相关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在课堂中时时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状态,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灵活的调控,才能提高堂课学习效率,保障课堂学习效果。
我有机会观摩过一些课,自己也亲历了的课堂,有一点感受很深:如果课堂时间分配不当,整个课极容易上得“虎头蛇尾”。即课堂前段时间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后段时间,学生注意力逐渐散淡,失去课堂凝聚力。教师完不成任务,只得草草结课。很容易让教师误认为是自己后段时间的教学不够精彩,其实不然,恰是前段时间没合理安排所造成的。
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事物发展状况,都有其最宝贵的时段,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为“黄金时段”。如电视黄金时段在19:00—21:00,人生长的黄金时段在青少年发育期等。
那么作为数学的课堂,有没有黄金时段呢?我认为当然有!
科学研究认为,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持续时间为:5--6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10--12岁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按标准,小学每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那么,低年级学生在一节课前面约15分钟左右,中高年级学生在一节课前面约20分钟左右,学生基本可以连续集中注意某个问题和某项学习活动,但后面的时间,注意力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所以在中高年级顶多不超过25分钟,低年级不超过2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必须转换学习活动方式,才能有机会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曾经去观摩了一节四年级的新增内容课《鸡兔同笼》,课前,老师亲和的面容,幽默的语言一下子缓和了学生拘紧的气氛,让学生“士气大增”,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气氛极其活跃。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你们能先猜一猜吗?”
学生猜……
师:“猜得对不对呢?咱们来验证一下。”
师生一起验证。
师:“用猜想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好不好?”“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师:“那咱们来试试用列表法和画图法来解决。”
师:“做完了再试试用算术方法去解决。”
过了约10来分钟,老师让生详细汇报。
这样一节课的时间过了一大半,学生很难再看出前面的积极与热情,有的开始用手支头,有的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汇报,有的目光东游西荡。当老师和学生讨论到本节课的重点时,时间已过了三十多分了,看得出很多学生实在难以集中注意力,好在老师的课件准备得很充分,演示直观形象,这才收回了学生的目光和注意,但仍没有时间进行巩固、延伸、小结评价等,老师只好无奈结束课。
我想,如果教师把握好本课的教学目标与重点的关系,将重点方法假设法放在课堂的“黄金时段”进行讨论,效果一定会大不一样。
高年级是这样,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我从事过几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发现,如果在15分钟左右教学重点任务还没完成,那这节课简直算是白上了!后面的时间里,学生不管自己掌握了没,调皮的学生开始騷动,听话的学生也是神形俱离,有少数想坚持的,也被班上的躁动声打乱了思路……在巩固训练中亦是错误百出,效果极差。如果教师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与时间,在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段”基本完成了新授内容,学生理解、掌握了学习内容,接下来就可以转换问题进行巩固,也可随机转换活动方式,学生的新鲜感再次被调动,因为学生有能力运用新知,所以在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巩固拓展一并丰收!
当然,课堂的"黄金时段"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并不是只有前20分钟左右面才是最宝贵的,如果在后段时间运用得好,同样也可以掀起课堂的高潮,创造一个又一个的"黄金时段"。
曾在黄石听过华老师的一节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间到了,华老师的拓展训练没时间完成,华老师喊:“下课”时,学生都还情酣意浓,不能从“数学的王国”里抽出思绪,毕竟华老师引导的课堂太精彩了!学生不愿站起来,不愿离去,华老师见状,马上决定:“那咱再探究一会儿吧?”学生欢欣鼓舞,再次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让课堂再次掀起高潮。可以说,华老师在40分钟后又创造了一个学习的“黄金时段”。
总的来说,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时刻关注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变化,无论是在“备”还是“教”中,都要注意将时间合理地分布在教学内容里和学习活动探究中,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完成新授的内容,突破重难点,才能更有效地让课堂程序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