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岩人大魏|一场中国大地上的垂直之旅

2021-10-21宗祖慈

户外探险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阳朔岩壁房车

宗祖慈

從西南蜀地出发,向南行至阳朔、清远,深入边陲之境西双版纳,再一路由湖北恩施、西安等地北上中原,经锡林郭勒、北京白河,直至重返成都——如果将沿途这些地点在地图上连结起来,会形成一个闭合的完美环形。

一位国内顶级攀岩者,将驾驶一辆改造后的房车上路。他所找寻的不在城市,岩壁是这120天、30000公里的旅程中,唯一的目的地。

上车,走吧

差不多有一个月,魏广广(大魏)都在他那辆大通v90里持续折腾。

有时他是安装拆卸工,一一拧下座椅、顶篷上的螺丝,将这些部件拆除,为重新打造的布局腾出空间。大部分时间他又干上木工的活,锯出契合车身尺寸的木条,制成一个个木框铺在车里,内填隔热材料,再在外面贴上一层木板。光是这个木板就整个换过一轮。原先买的防腐木虽适合户外潮湿环境,但装在车内这种较封闭空间能明显闻出化学涂料的味道,出于健康考虑,大魏果断拆除,重新装上纯实木的木板。精力耗费不少,车子倒越来越像他心里那个小木屋了。

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房车改造,没有经验,身边也没有可以提供经验的人。国内能获取到的相关知识较少,车型、材料、改装技巧都是他通过国外网站上的视频了解的。最开始是一个关于移动的家的雏形,里面有床、有餐桌、有储物,还有做饭的地方……岩馆设计师、好友Lilo帮他将这些构想绘成了一张可视化的三维图纸。如今,图像已变为近在眼前的现实。

和目前市售的那种卫浴齐全的、配置成熟的休旅房车(motorhome)相比,这辆改造后的七座商务车更接近于camper van,即“露营车”的概念。结构和功能更加精简,能适应的场景却更多——除了长途旅行,还可以开着去上班、周末灵活出游两天一夜,最重要的一点——不需要超大的停放场地。

或许这就是camper van在欧美成为潮流的原因。从早期的游牧和移动大篷车到现今社交媒体上以vanlife为标签的生活方式,都正如《纽约客》的一篇文章所言,“vanlife”唤醒的是“对公路旅行的新兴趣,嬉皮土风格的户外文化,以及摆脱朝九晚五办公室工作的专制生活”(Rachel Monroe,2017)。

自2017年回成都,大魏在这座城市定居已有4年。忙碌的工作、安稳的生活,他渐渐感到麻木,麻木过后是一阵迷茫……自己究竟要什么?是继续拼事业,还是不顾一切,再去追一次关于攀岩的梦想?

在毫无波澜的城市节奏之中,他又想上路了。

有时他也会去到成都周边的野外岩场攀岩,最近的一个距市区一个半小时车程,他通常租共享汽车前往,一天来回。还不够——他还想去更远更多的岩壁——在岩壁上不计时间、酣畅淋漓地攀爬,或者,干脆扎住在岩场。

于是,大魏买了自己的第一部车,将它改装成一个野外的家。他给它取名Crag Van。这位33岁的攀岩者,时隔11年,将再次从家乡踏上他的攀岩之旅,而这一次,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

阳朔攀岩故事

为什么非得去追寻岩壁不可?现在想来最初的一切始于疯狂,又不可思议。

2010年,当时在一家汽车公司从事销售的大魏,辞去工作、在父母的反对声中踏上背包之旅。那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旅途,不考虑归期,也未计划旅行后的人生。

自由对他而言是个空泛的词,这种朦胧的意识起源于他大学时期瞥见的《国家地理》杂志的一幅海报,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奇观,他依稀记得上面有一架飞机飞越沙漠的画面。揣着3000元的旅费尚无法去遥远的大洋彼岸,但他至少能骑行一趟川藏线。这就是大魏出发时设想的行程。他先后去了稻城亚丁、丽江、西双版纳,近1个月后,落脚昆明一家青年旅社。前期的旅途并不如他所想那般,给生活带来一些灵感,反而走马观花的景点显得多少乏善可陈。

某天晚上,大魏同旅馆的—位背包客聊天,他们聊到桂林。对方说,去阳朔吧,阳朔比桂林还漂亮。心底的山水情结一瞬间被唤起,于是,他启程去阳朔,这个计划之外的地方。青年旅馆通常会推出一些迎合年轻人的小众行程,在阳朔也不例外。

某天晨起,大魏被向导怂恿参加“攀岩一日游”,稀里糊涂便上了车。他对这项运动唯一的印象,是曾看过的一部叫《极限垂直》的电影。其中一些镜头惊心动魄、过目难忘。他们在教练指导下,爬了岩场中难度最大的一座岩壁。虽然仅是“游客化”的线路,但对于小白也并非全无挑战。至少当天团队5个人中,只有大魏一次到顶。

在毫无攀岩经验、线路记忆的情况下,一次到顶。教练当下夸道,不错,很有天赋。“那个词击中了灵魂”,大魏回想时笑起来,

“后来我想一想,大家都这个套路”,被套路了的22岁小伙第二天就又去岩场找教练攀岩了。

他也就此在阳朔留驻下来。直到2017年回成都,阳朔一直是他的大本营。从起初给攀岩教练当义工,带一个人一节课十几元、一个月400元的收入,到后来为了有更多攀岩时间出来单干,边练习边兼职带队。他往往一周可以有五六天时间用来攀岩,练3天休息1天。

一年下来,他就完成了难度5.12的线路。不是出于天赋,而是不断琢磨别人的动作,日复一日攀爬一座座未经攻克的岩壁。触摸这些坚硬嶙峋的岩石,带给大魏一种儿时曾有过的简单快乐。孩童在乡村中野蛮生长,去山林徒步、热衷观察自然中的万物。而此后的许多年,他成长为一个不再拥有特长及喜好的人。

在阳朔、在那些岩壁上,他重新拾回这一切。

为什么非得去追寻岩壁不可?因为岩壁在他眼里,定义了那无法捉摸的自由。他一寸寸攀爬向上,得以感知自由的某种形状。

新世纪Dirtbag

旅途才刚刚开始。

倘若将这句话说给2014年的大魏听,不知他是否能得到些鼓舞。总之那一年年初,沮丧裹挟了他。其中有来自生活的倦怠感,以及,失恋。或许每个人的失恋症状都有所不同,到大魏这,表现为一瞬间对攀岩这件事丧失了兴趣,觉得索然无味。

他早已完成了中国攀岩,自己人生中第一条5.14级别的线路。是时候回家了?他不确定。实际上,在尝试中国攀岩这条线路时,他就笃定要成为一名职业攀岩者。正踌躇,一位网友打算去丽江攀岩旅行,邀他同行。

“我去了一个新地方,然后它治愈了我”,大魏所说的“新地方”,是云南的老君山,位于丽江市西部。高山植被下,掩映着冰蚀湖和中国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在丹霞构筑的岩壁上,大魏重新领略到岩壁之美,以及一种新的攀岩形式——传统攀岩。

此前,他在阳朔几乎都以运动攀的形式进行攀岩,即借助膨胀栓和挂片这类永久锚点的攀岩,在这里,他开始学习以可移除的保护器具——岩塞或机械塞来进行攀爬。新鲜的氛围与体系,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攀岩世界。在老君山的岩场,他在更高难度的岩壁上攀爬,和陌生岩友探讨攀岩技术。不攀岩的时候,他们会涉足丽江周边的风景,去雪山徒步。也正是在云南,他遇到了梦寐以求的新“对手”——防火墙,一条世界级的传统攀线路。

从那时起,大魏开始对旅行攀岩上瘾。他说,攀岩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你去了更多的地方,才能真正体会到攀岩的魅力所在。对于攀岩者来说,这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生活,攀岩者以岩壁为生,在岩壁间流转。不同地域、天气、人文及风格各异的攀岩线路都充满了魔力与诱惑。几乎没有人不想以旅行的方式去攀岩。

这似乎延续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攀岩圈中出现的“dirtbag”的先锋性——那些有着特定生活方式,想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攀岩上的人,他们为此可以睡在汽车、帐篷、洞穴或其他,fd可地方。

只不过,新世纪的dirtbag们已不必如此极端。如攀岩大神Alex Honnold常驾驶着自己的房车,留宿优胜美地峡谷。自2014年以来,大魏走了一些最初背包旅行时的路线,像稻城亚丁、西双版纳,不再是“打卡式”游览,他总去到鲜为人知的地带,在那里攀岩、扎营,以更为纵深的视角重游旧地。

中国垂直影像

还有一个月出发,这阵子大魏在为新的旅程做准备。

国内此前还没出现过如此野心勃勃的旅行,以vanlife的方式进行长达4个月、跨越20多个省的公路攀岩之旅。他将这个计划命名为“环攀中国”。摄像机镜头将全程记录这场驰于中国大地、一路垂直向上的独特纪行。

除了改造房车,大魏还增强了指力训练,提前适应自然岩壁攀爬中更高的指力要求。每周专门去运动医疗机构做一次全方位的身体测试,包括过去因动作不规范造成的损伤,针对性地完善过去不足的地方,让身体机能表现更优。

当然,最纠结的部分,是目的地线路的制定。他想尽可能在不同地域、各具特质的岩壁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来呈现,还要结合可行性去考量,排除那些划归在景区管辖内的地点。

在这个差不多已敲定大半的攀岩版图上,你能看到广西阳朔喀斯特地貌的岩壁,丽江老君山中红色丹霞构成的世界级路线,以及位于贵州格凸的世界最大的天然拱门……这其中有他曾经完成过的线路,有尚未涉足却异常期待的行程,如张家界和恩施,如厦门海边的岩壁。而开创新线路,也被列入本次计划之内。

這不是大魏第一次将自己的攀岩经历记录下来。早在2015年,他和导演裂缝就曾合作过《垂直之路》,影片讲述了大魏完成美国历史上第一条难度5.14线路to bolt or not to be(“打不打挂片”)的经过,同时辗转美国西部各大著名岩场,走访这项运动在当地的人文历史。

39分钟的影片背后,是为期一个月的拍摄、半个月的在当地岩场的磕线。这部影片孵化于大魏一个去试试to bolt or not to be的念头,最后意外收获了多项电影节荣誉。作为攀岩者,他最享受的仍是那个完成线路的过程,大魏记得当时许多攀岩爱好者站在岩壁下面,没有加油的呐喊,只是静静围观他的每个动作。

事实上,相比美国各式各样、开发成熟的攀岩线路,当地的攀岩氛围更让他印象深刻。一次,他遇到一对来攀岩的老夫妻,六七十模样,老太太攀岩,她丈夫便在一旁给她打保护。他们告诉他,孙子和他的女朋友也来了,攀岩是一家人共同的爱好。

大魏还提到Alf Randell,Outside TV介绍过的一位攀岩dirtbag,他过着vanlife式的生活。攀岩之余,以匠人般的精湛的手艺为岩友们修攀岩鞋。类似这样生活的攀岩者,大魏在美国的攀岩社群里能轻易见到。

——这种房车旅攀的人都财富自由了吗?

当听到这个“蠢问题”,大魏不禁哈哈大笑,“恰恰相反啊……首先没地方花钱,而且吃住也相对便宜……过得比较简单,一天苦兮兮的,但又挺有乐趣”。

这回,面对久违的又一次“苦兮兮”的旅程,他很满意国内目前的攀岩环境:交通便利,大部分攀岩地点都直通高速,车辆能轻松抵达;留宿自由,国外岩场虽大多提供基础设施,但那些成熟营地往往管理严格,国内的自然岩场还是野生状态,没有对停车、夜宿的限制;最后也是最心向往之的一点是,这里存在大量尚未开发的岩壁资源,等待着兼具想象和创造力的攀岩者。

他亦期待在这次环行中国的旅程中,会遇见怎样新鲜面孔的攀岩者。或者,在某一座岩壁下,与故友叙旧,聊聊中国攀岩圈內的见闻。据大魏所知,国内目前的攀岩路线少说也在五六千条,仅阳朔一地就有1000条左右。几乎不同地域都有着丰富的攀岩资源,由北至南,形成一个巨大、雄奇的攀岩场。若沿着每一座巨石岩壁俯仰而视,天地间将是如何波澜壮阔的景象。

那样的画面你大概前所未见,除非你跟随大魏和他的那辆Crag Van,一起踏上这段中国大地上的垂直之旅。

在六盘水试水

7月中旬,大魏开着Crag Van去六盘水试住了一个星期,房车适应性良好。对比之前总要在岩场睡帐篷的经历,如今能躺在干燥的床褥上,真是舒服极了。他再次确定改造房车是多么明智之举,国内的自然岩场基础设施几乎为零,能做饭、能办公、能歇能睡的房车恰巧填补了这一缺憾。

有开客栈的朋友问道,我们客栈有房间,怎么不来住?“我就开个房子了嘛!”他乐呵呵地谢绝了邀约。

大魏在vanlife和攀岩两者间找到了一个绝佳契合点,那就是“在路上”。

猜你喜欢

阳朔岩壁房车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一只鼠兔
岩壁野餐会
用有“温度”的产品 实现房车智慧出行愿景
途遇大蟒蛇
广西阳朔县 秀领天下美
第13届中国(北京)国际房车露营展开幕
第12届中国(北京)国际房车露营展览会召开
2015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房车露营展览会盛大开幕
大墙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