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行为新样态及引导策略研究

2021-10-21闵琰郑素晓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7期
关键词:微时代

闵琰 郑素晓

【摘要】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部分。互联网对于我们的生活以及思想行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就“微时代”对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实际影响系统分析所存在的成因,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可行的策略。下面我将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微时代”    网络行为    新样态    引导措施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因为应用软件的便捷,形象可以随时传播的特征,是新时代所必须的。下面我们将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于背景下的网络行为新样态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利用“微时代”赋予我们的便利条件,成为“微时代”背景下的受益者。

一、微时代的概念

“微时代”的概念是在信息技术发展中衍生出来的,在学术界没有明确的定义。微时代这一概念主要是指信息传播媒介体现出了高时效性和凝练性,比如微博和微信等等,以这些途径进行信息传播,有更高的传播速率和更大的影响范围。

在微时代里信息传播速度变得更快、内容更具冲击力。当人们发现原来传播信息乃至情感沟通,仅仅只用百余字就可以实现。对于接受者来说,消化信息时间十分有限,而信息内容却非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能够提供具有冲击力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其阅读兴趣的内容。

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

2.1所处位置的双重性

无锡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从所处的地位、环境和个体角色、自我意识来说,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高职学校的学生尽管是学生身份,但不久就会走向工作岗位,在社会中承担起责任。在学校期间,他们的任务就是学习理论以及掌握对应学科所需的技能。他们要过学生生活,要有学生组织,要接受老师的教育,要进课堂,图书馆,实验室,要受校纪校规的约束等等。与此同时,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当中的大部分是将来从事某一职业的后备军,必须掌握过硬的技能,他们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及进程,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高职学生本人,对这种双重性的特点必须要有深刻的认识。

高职学生生活在集体之中,但却有广泛的自由空间。学校是个集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在这个集体之中,要受校纪校规的约束,党、团组织和师长的教育,参加集体活动。但是,他们也有独立性特点。首先在思想上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喜欢独立分析和思考,不喜欢禁锢。其次,当代高职学生把人与人的交往、广泛交友看得很重要。所以他们就开始趋向更高程度地交友,并且打破了年级、专业的限制,把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2.2群体成分的多样性

高职学生这一群体成分比较多元化,因为生源来自很多不同群体。特别是国家放宽考生的婚姻限制,取消年龄限制后,考生的来源就更为复杂。从个人成分说,他们大多数是通过高考考入的,也有社会青年以及工人;从生活地域说,南方、北方、边疆、内地、城市、农村各式各样的都有;从社会经历看,有的是一直在学校学习,有的来自社会。诸多方面的差别,决定这群体的心理成熟度以及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具有多样性。

2.3思想思维的矛盾性

在新形势下,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新旧观念交替,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在交流和碰撞。这些青年由于年龄较低,所以在个人的思想发展上还处在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阶段。心理成熟度也相对较低,对于新奇的信息,他们天然有一种好奇,接受信息的渴望也非常强烈。由于上述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的不同于旁人的特点,表现在思想上出现的种种的自我矛盾。

例如,在成才的道路上,一方面存在“个人奋斗”的观点,主张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觉得在学校里学习优秀,到社会上不一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他们又希望可以参加活动,在实践中发展能力。他们渴望加强民主政治的建设,要求其他人的理解、信任以及尊重;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们又不能正确地处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喜欢创造性思维,对现实不满足,但又对历史、国情、以及不同的社会制度缺乏认知,对问题的分析有片面性。还有在其他方面,比如在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求知欲强与鉴别力差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等等。

总而言之,当代高职学生思想与心理发展上的矛盾贯穿于各个领域之中。这些矛盾使他们在很多方面上出现了积极与消极的不稳定性。而正是这种积极与消极、顺利与挫折的反复中走向成熟。

三、微時代”给高职学生网络行为新样态带来的挑战

3.1“屏社交”依赖:人际交往行为异化

如今人们之间沟通交流往往会采用电子的途径进行。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介,开通了线上渠道来发布消息。越来越多的用户,投身网络的信息海洋,而获得精神娱乐也会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或是视频网站,有很多人甚至产生了屏幕依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对着手机屏幕,和自己的朋友们发送信息。但是这种行为其实会让个体的人际交往行为产生异化,因为毕竟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彼此在沟通时,所处空间可能依然是孤立的,信息传递过程当中也会产生很多误解,不利于现实人际交往。

3.2碎片化和去中心化:学生价值选择越来越困难

微媒体的出现,使得以往人们通过统一的渠道,比如官方媒体或是报纸杂志获取信息的传播样态被打破了,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这是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的碎片化以及去中心化。人们每天面对海量的信息,需要在其中进行取舍和吸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人们的关注点会越来越局限。这是因为信息发布平台会识别每个用户的个人取向,发布那些更容易引起特定用户关注的信息。而且海量的信息当中,不完全是有效信息,很多是没有价值甚至是对人的思想精神有害的虚假信息。这些信息充斥网络,对于还处在价值形成观念阶段的学生来说,接触到这些信息,他们更难以去甄别其中的真伪,并且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许多热点问题上,会引发大家的集体讨论,这时候网络上的信息就会出现很多不实的言论,学生要仔细加以甄别,才能不被错误的信息导向所迷惑。然而学生群体当中必然有一些没有足够的思想定力,因此会受到这些信息的错误引导。高职学生由于还是学生身份,对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险恶用心没有过多的思考,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更容易受到网络这些不实信息的影响和干扰。有很多信息对人的错误影响是极其严重的,这些信息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如果轻易相信了这些信息、将会严重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很多青年学生在违法乱纪之后,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是受到了一些错误信息的引导,这时候他们已经悔不当初,对于自己做出错误的选择感到十分的痛苦,但是这时已经晚了,他们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仅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对于他们背后的整个家庭来说,这样的代价都几乎是难以承受的。面对网络的海量信息,每个人都要仔细加以识别。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尤其要警惕这一类的信息。

四、“微时代”高职学生的教育引导策略

4.1壮大“微空间”主流思想舆论,汇聚“微媒体”传播正能量

职业技术学院在利用微媒体为自己学校的主流思想进行宣传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做的工作上,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效。比如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技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便捷性,让学生群体能够及时收取到学校发布的各类有效,能够引人向善的积极信息内容。这一渠道建立了高校的思想阵地,让学生和学校的信息连接变得更为紧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捕捉学校发布的动态,而且学校能够为信息导向作出及时的正确引导。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制作一些贴近学生特点的“微媒体”产品,选择具备时代特色的教育方法,运用视听同步、图文并茂、动漫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从而使主流思想更好地融入“微空间”。

4.2强化预警监测和阵地建设,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和管理权

首先要积极进行预警监测,才能将舆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学校的手中。发现舆情变化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对那些不实的甚至违法的信息,要严加管控。预警监测永远是防范未然的必要手段,将不实信息扼杀在摇篮当中,才能让学校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信息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接受正确信息的积极导向,抵制错误信息的消极影响。阵地建设是学校信息管理工作当中的重点,学校应该把控信息的传播发布,同时了解学生的关注重点,针对学生们普遍关注的内容,及时进行回应和处理,让学生和学校能够形成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真正掌握信息的主导权和管理权,不给错误信息留有生存空间。

4.3坚持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

针对现在微时代的信息发布特点,学校在重视线上信息发布平台管理的同时,也应该进行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两手都要抓,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一体。同时学校也应该形成足够的服务意识,通过日常的服务引导,来强化对广大青年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在思想教育工作当中,线上途径更加多样化,学校可以牢牢把握这一积极的科技工具,让信息平台能够为高校所用,通过多种样态的信息发布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网络平台上的思想教育能够更为丰富多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建设,强化自己的精神品质。加强学生社团以及班集体的自身建设,增强工作活力,推动工作创新。

五、结束语

“微时代”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行为样态带来了不可预测性,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于在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行为新样态的引导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参  考  文  献

[1]谢姣.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J].文教资料 ,2016(20):138-139 .

[2]高艳丽.“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读与写杂志 ,2017(07):29 .

[3]罗迪.“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研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3).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项目名称:《“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行为新样态与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434

猜你喜欢

微时代
微纪录片传播中的微现象研究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微美学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论“微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