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峥嵘岁月 做时代楷模

2021-10-21岑文

晚晴 2021年9期
关键词:志愿军战场爷爷

岑文

1932年7月,李士林出生在山东沂南的一个农村贫苦家庭。共有兄弟姐妹5人,吃着沂南大地上的高粱玉米,培养出了爷爷坚韧不拔的品格。

1950年3月,李士林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军旅生涯长达30年的老兵,在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留下了他战斗的身影。他尽忠职守、以党为荣、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用一生诠释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

光荣参军  奔赴战场

1948年2月,年仅15岁还是村儿童团团长的爷爷响应征兵号召,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陈毅、粟裕率领的第三野战军,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多次立功受奖。1949年的春天,人民解放军百萬雄师过长江的渡江战役打响了。“我们当时渡江乘坐的只有小船和小竹筏,长江宽阔浪大风疾,风浪打在木船上,摇呀晃啊,头晕呕吐,子弹从头顶飞过,炮弹在江里爆炸,什么都不害怕,一门心思往前冲。”爷爷经常说一生影响最深的事就是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的精神感染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爷爷成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随同部队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经历了最惨烈、最深刻的上甘岭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爷爷坚守的阵地是通往上甘岭主战场的后勤供给要道,大量的军需用品和生活物资须由这条通道运往主战场,敌机大炮狂轰滥炸切断供给线,战斗非常激烈。副班长牺牲了他当副班长,班长牺牲了他当班长,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战斗、多次流血负伤。

爷爷回忆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时说:“两军相遇勇者胜,我军机动灵活,白天休息,夜间突袭;围点打援,尖兵穿刺,打得‘王牌师节节后退。志愿军向前突击速度又快又猛,后勤保障跟不上,朝鲜的冬天比家乡山东还冷,没冬衣穿、和着雪吃炒米,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战士们个个精神饱满”。

爷爷说:“从入朝参战到三八线和谈,晚上急行军走夜路,遇到情况就对暗号,暗号不对就开火。吃饭睡觉都是枪不离手,弹不离肩,每人一把十字镐,挖工事修战壕离不开它。有时候多少天没睡觉,闭着眼睛急行军,打瞌睡啊,朝鲜都是山,稍不留神就会跌到悬崖底下摔死了”。1952年8月,爷爷英勇作战荣立二等功。爷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三年间,两次负伤回国到东北后方医院治疗后,伤愈的爷爷又回到部队重返战场。志愿军第十五军接任爷爷所属的第二十六军后,部队回到了国内,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时隔70多年,爷爷依旧清晰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到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和国际主义精神。

峥嵘岁月  砥砺前行

1955年,屡立战功经历过战争考验的爷爷被选送到南京炮兵学校学习现代军事技术知识,毕业后,先后在炮兵团、第二炮兵(现称火箭军)担任排长、指导员、教导员、副大队长、副政委等。部队十分艰苦,他们不畏艰辛,上戈壁、下南疆、驻高原、守边疆,凭着对党忠诚、报效祖国和军人的崇高职责,一边学习、一边训练,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圆满完成了首枚战略导弹的发射及后续的重大发射实验任务,为战略导弹的定型和列装服役提供了可靠保证,进而为这支现代化部队组建、发展、壮大立下不朽功勋,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第二炮兵建设贡献了青春和智慧。

196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及各军兵种的指战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爷爷回忆起当时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场景,仍眼含热泪、万分激动,这是他一生值得骄傲与自豪的经历。

离而不休  感恩奉献

1991年11月,59岁的爷爷离职休养。离休后,他始终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各项活动,带头为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捐款赠资,为武汉疫情等献爱心,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和社会做一些善事、好事、实事,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国家和社会。

爷爷一生始终恪守“感恩奉献”的准则,他总是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应该多为国家、为社会、为群众做贡献,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自身肩负的党员义务。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伤病的影响,虽无法坚持参加党组织生活,但仍坚持按时缴纳党费。

2021年5月,身体一直硬朗的爷爷因病医治无效在都匀逝世,享年90岁,他于平凡中显现伟大的一生值得我们铭记。点一盏心灯,照亮天堂的路。爷爷,愿您在天堂不再孤冷,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猜你喜欢

志愿军战场爷爷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冬爷爷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站着吃
爷爷说
三大战场风云变幻
记忆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