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没有蚊香,如何防止被蚊虫叮咬

2021-10-21休鱼

晚晴 2021年9期
关键词:蒿草防蚊蚊帐

休鱼

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无论男女老少,所有人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蚊子。当代人灭蚊子方法很多,有蚊香、电蚊香等,那么在中国古代,人们如何防止蚊虫的叮咬呢?其实,为了躲避蚊子的叮咬,古人早就使用蚊帐、纱窗等器具防蚊。

物理隔离——蚊帐

汉代《说文解字》给蚊子下的定义是“啮人飞虫”,首先肯定蚊子是咬人的昆虫。对其分类,《列子》首有蚊蚋的区别。

《本草纲目》引元稹《长庆集》云:“蜀中小蚊名蚋子,又小而黑者为蟆子,微不可见与尘相浮上下者为浮尘子……能透入人肌肤啮成疮毒,人极苦之。”《淮南子》记载,“孑孓为蚊。”说明当时已明确蚊子由孑孓蜕变而成。

从古至今,蚊子从来不为大众所喜爱。《庄子·天运篇》说:“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即使是庄子,晚上也被蚊子叮得夜不成眠。欧阳修曾以《憎蚊》这样的诗题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蚊子的厌恶,诗云:“虽微无奈众,惟小难防毒。”点出了蚊子之所以讨厌,不仅在于其叮咬致痒,更在于其“毒”。

杜甫就曾因被蚊虫叮咬而患上疟疾,他在《病后遇过王倚饮赠歌》一诗中记录了自己患病时的惨状:“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为了躲避蚊子的叮咬,古人早就使用蚊帐、纱窗等器具防蚊。只不过,蚊帐最早的名字叫“帱”,根据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九》记载,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因此,蚊帐最初叫做“蚊帱”。《南史·崔祖思传》记载:“宋武节俭过人,张妃房唯碧绡蚊帱,三齐苮席。”元稹曾作《张旧蚊帱》一诗:“破尽裁缝衣,忘收遗翰墨。独有缬纱帱,凭人远携得。”

今天我们通用的蚊帐之“帐”字,要到秦汉时期才因与“帱帐”连用而同床帐结缘。原来的“帐”仅指起遮蔽作用的帷帐、营帐、军帐等。《尔雅》记载:“帱谓之帐。”东汉刘熙《释名》说:“帐,张也,施于床上也。”此后,出现了“蚊幌”“蚊帱”“蚊帐”等各种称呼。

在中国古代,制作蚊帐的材料很丰富,富者和贫者就有着很大的差距。“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中的帐子是用罗制成,说明其家境殷实。平民百姓只能退而求其次,用葛或者布来制作蚊帐,而穷苦的人家却无力置办,只能寻求其他防蚊的办法。

在《红楼梦》中,我们得以一窥明清时期富贵人家的蚊帐,譬如第四十回中,王熙凤将“软烟罗”错认做“蝉翼纱”,贾母提起这种罗可以“做了帐子,糊了窗屉”,既然与蝉翼纱相似,想必也是薄如蝉翼,轻薄透明。

化学驱蚊——烟熏

中国古代很早就使用化学方法来驱逐蚊子。例如《医心方》记载:“苦练叶屑、佳屑、莒蒲,以一升和一斗粉中,以粉身避蚊。”这便是以药粉扑身的避蚊方法。《惠直堂经验方》记载:“蟾酥浸长线围卧处,蚊子不能飞入。”这是用药线围床的防蚊方法。

烟熏灭蚊,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烟熏蚊子的办法就投入使用了。《周礼》介绍了西周时期驱逐蚊子的办法,当时,朝廷设有专业的驱蚊官职“翦氏”。根据《周礼》的记载,驱蚊官“翦氏”用火烧的办法驱逐蚊子。

火烧的原材料便是莽草。莽草燃烧发出来的烟雾就能毒死蚊子。莽草毒性很强,古代人还用莽草防治鼠害。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用天然的植物防蚊不失为一种效率很高的选择。

到了后来,人们发现,除了火烧烟熏莽草,艾草、蒿草也有十分不错的驱蚊效果。宋代陆佃《埤雅》载:“蚊性恶烟,以艾薰之则溃。” 艾草和蒿草烧出来的烟雾虽然不多,但比莽草更健康。于是,莽草退出了防蚊子的历史舞台,艾草和蒿草逐渐成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防蚊子的主力军。

由于艾草和蒿草防蚊效果好,古代勞动人民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艾草、蒿草打造成专用的防蚊工具火绳。直至三四十年前,火绳都是中国农村普遍使用的防蚊工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给夏季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到了宋朝,人们又对火绳进行了改进,在火绳中加入了雄黄,加强火绳的防蚊子效果。雄黄为化学物质,硫化砷矿石的衍生物,在古代经常用于杀虫。苏轼在《格物粗谈》里提到的一种蚊香就是用雄黄和浮萍做原料的:“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

为便于传诵,医家还编出歌谣,如孙思邈《海上方》中记载:“木鳖川芎二味均,雄黄减半共调匀,用蜜为丸烧一粒,自然蚊虫不相侵。”宋代《琐碎录》中也写道:“夜明砂与海金砂,二味合同苦楝花,每到黄昏烧一粒,蚊虫飞去别人家。”

另外,排除污水,清除蚊子孳生地,也是灭蚊的重要环节。明朝刘若愚《酎中志》记载了当时的风俗:“凡各宫之沟渠,俱于此疏浚之……”清明时节气候渐暖,蚊子开始活动,民间一起大搞卫生是极有必要。

猜你喜欢

蒿草防蚊蚊帐
动物防蚊有妙招
人类防蚊有妙招
动物防蚊有妙招
挂蚊帐
小蚊帐
为什么蚊帐都是白色的
恼人的蚊帐
夏日防蚊
生命是美丽的
炸麻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