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对话助力女孩回归校园
2021-10-21马志国
马志国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根据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的发展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将用真实的案例、科学的讲解,讲述青春期心理知识,让青少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生活中,孩子不上学可能有很多种原因,找到这些大大小小的原因,才能解开孩子内心的“密码锁”,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找到学习的自信和方向。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女孩,帮助她找到恐惧上学的深层原因,为其成长助力。
心理困扰:女孩就是不肯去上学
晓宇(化名)是个学习挺好的女孩。可是,从上初中开始,就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肚子疼、头发晕等,不能去上学。然而,每次家长带她看医生,医生都没有查出什么问题,可她还是会因为各种病症而不能去上学。到九年级的下学期,干脆就在家自学了。因中考成绩还不错,被当地的一所高中录取。这无疑给全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没想到的是,晓宇升入高中后,刚上了3天学,又开始因为闹病不能上学了。以往的经验告诉晓宇母亲,晓宇其实没有什么病,她就苦口婆心地劝女儿上学。但是,无论母亲怎么说,晓宇就是不肯上学,有时候急了还会跟母亲闹起来。因此,母女间的冲突接二连三发生。冲突最激烈的时候,晓宇会对母亲大吵大闹,甚至把母亲关在门外,对其吼道:“就怪你,就怪你,不要你管,你出去!”母亲苦不堪言,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先急切地独自来访了。
这些是晓宇母亲单方面介绍的情况。晓宇为什么不能上学?又为什么这样怪妈妈?
因为晓宇不同意来访,更多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难以就晓宇的问题作出确切诊断,所以,我们只能就协调母女关系,做了讨论。我建议先缓解母女关系,不再激化冲突。晓宇母亲合作意识很强,表示一定会从自己做起,避免冲突,搞好母女关系,争取带孩子一起来访。可能是母女关系的缓解,让晓宇感觉到心理咨询可能对自己会有所帮助。于是,终于同意跟母亲一同来访了。
心理探究:“想起很多害怕的事”
晓宇告诉我:“我不是不想上学,我是不敢上学……其实,不怪妈妈。”
“不敢上学?能具体说说吗?”
“因为中考前一直没去学校,面对集体环境已经有些不适应,心理上担忧、害怕比较多。结果,高中开学第一天,我发现我们班上一个男生,样子怪怪的,说话怪怪的,笑起来怪怪的,这让我非常害怕。第二天上学,又看到他怪怪的样子,就更加害怕了。所以,第三天没能坚持到放学,就让妈妈接回家了。现在想起来那两天的经历,还是很难受。当时的感觉就是,越害怕,越会看到他,越看到他,就会越害怕。这总能让我想起很多害怕的事……”
“想起害怕的事?”
“是的。我想起来开学前的一天,因为学习跟妈妈吵起来,晚饭后我一个人出去了。我不敢走远,在一个人少的地方坐下来。这时候一个男人过来跟我搭话,没说几句话,他就想靠近我,还说了想摸我的话。我吓坏了,捡起身边的一块砖块就要砸他,并且赶紧拿出手机报了警,他吓得逃跑了。等到家人和民警到来的时候,我差不多都吓瘫了……”
“你说很多害怕的事?”
“是的。我還想起了八年级的时候,一个晚自习,我去办公室找老师,一个男生在走廊里故意挡住我的去路,纠缠我。我气得使劲推开他,朝他大喊:‘你有病啊!你再这样我去告诉老师了!当时,我虽然似乎有不顾一切的勇气,可是过后,我心惊肉跳了好久,害怕极了……”
“你是说,就是因为这,让你不敢上学了?”
晓宇深深地点头:“其实,我是想上学的。九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当班长。可是,我越来越觉得大家看不起我,觉得大家在议论我,觉得大家在说我的不好。渐渐地,不仅男生让我害怕,女生也让我害怕了,见到谁都害怕,这让我更不敢上学了……”
职业的直觉,让我意识到晓宇还有更可怕的经历。但是,晓宇却摇头说没有了。我不禁思考:晓宇究竟还有过怎样更令其害怕的经历呢?
心理诊断:遭受性侵害是恐惧的根源
晓宇母亲听说晓宇主要是因为害怕而不敢上学,叹息一声:“怪我呀!”
听她这样说,我知道晓宇母亲不再有顾虑,直言道:“为了帮助孩子,希望我们全力合作。”
晓宇母亲开始诉说:“我之前有过一次再婚。我带个女孩,男方带个男孩。男孩比我女儿大十来岁。当时,晓宇刚上小学,六七岁,那个男孩已经上了中学,十五六岁了。当时,谁也没想那么多,我们整天要到外面忙,两个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相安无事地过了几年。万万没想到,后来两个孩子竟然出事了。有一天,晓宇哭着说自己身上疼,我当时没在意。结果孩子洗澡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孩子隐私部位发红,很不正常。于是赶紧追问她怎么回事,女儿这才说了男孩欺负她好几次的事情。”
沉默了片刻,晓宇母亲继续诉说:“这种事我也不敢让外人知道。虽然我很愤怒,但也没敢张扬。当然,我还是第一时间带孩子去了医院。经过检查,孩子身体受伤还是比较严重的。孩子还告诉我说,那个男孩子一直在吓唬她:‘不许告诉别人,如果告诉别人,对你不客气!真不知道孩子经受了怎样的害怕和恐惧。为了帮助孩子摆脱心理阴影,我们娘俩才搬到现在的住处,也转到了新的学校。对,就是从那以后,孩子时常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去上学,后来干脆不去学校了。真的怪我当初没有照顾好孩子啊!”
由此可见,遭遇来自男性的性侵害,是晓宇害怕、恐惧的根源。也正是因此,才让晓宇想起来那么多害怕的事,都与男性有关。被性侵的经历,很可能还包括来自妈妈的影响,妈妈让晓宇感到自己的经历是不光彩的,害怕别人知道,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害怕之中。同时,被性侵的经历,让晓宇深感自卑,觉得自己不再是好女孩。这种严重的自我否定,又加重了她的担心、害怕,以至于由怕男性,泛化为怕所有的人。
晓宇跟妈妈生气,把妈妈关在门外,是潜意识里把被性侵的经历,归因于妈妈没有保护好自己。晓宇母亲追悔责怪自己,任凭晓宇把自己关门外,也是出于没有保护好女儿的自责心理。现在,这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帮助晓宇走出阴影。
一个难题是,或是潜意识里不知不觉的防御心理,或是有意而为的回避心理,晓宇还是不能直面曾经的被性侵这件事。对此,咨询师也不宜直接揭开曾经的伤痛。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难以通过常规的认知疗法,借助通常的语言交流,来帮助晓宇化解害怕、恐惧心理。如此情况下,究竟怎样才能帮助晓宇走出阴影?
心理对策:意象对话帮助调适心理
鉴于如上情况,我决定采取意象对话技术,即用想象中的意象进行交流,并以此来进行心理诊断和心理调适。人想象中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这种想象中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就是所谓的意象。意象可以反映人的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意象对话,就像两个人用象征的语言进行交流。意象对话的操作,就是双方闭上眼睛,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来访者进入想象的情境,然后双方通过意象进行交流。
下面是与晓宇意象对话的几个片段。
一是关于照镜子的意象对话:
“我看到了一面大镜子。”
“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看到自己,呀,还有一个人的黑影。”
“一个人的黑影?”
“对,一个男人的黑影,我感到很害怕……”
“不要怕,看着他,你看,他消失了……”
“是,现在看不到了,不再害怕了。”
二是关于房间的意象对话:
“房间里很暗、很黑、很害怕。”
“不怕,打开灯就好了。”
“打开灯了,现在好了。”
“环顾一下房间,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火炉,看到正在燃燒的红红的炉火,感到害怕,不敢走近。”
“冬天火炉会给人温暖的,试试走近火炉,是不是感到了温暖?”
“走近了,是的,挺温暖的,挺舒服的。”
“又看到了楼梯,有点奇怪,有点害怕。”
“那就上楼梯试试,应该感觉挺好的。”
“开始上楼梯了,感觉是挺好的。”
“走上楼,看到了什么?”
“一张床。”
“躺在床上休息一下。”
“躺下来了。不好,天花板上好像有人。”
“什么人?”
“一个男人的影子,让我很害怕,我不敢看他。”
“不怕,看住他,你看他的影子在变化……”
“变了,是变了,男人的影子慢慢变淡了,变得看不到了……”
“现在房间里给人什么感觉?”
“一种舒适温馨的感觉。”
三是关于院子的意象对话:
“院子的样子,让人很害怕。”
“不怕,站稳,你看院子里也在变化……”
“嗯,变了,变成了柔软碧绿的草地。”
“那就躺在草地上放松一下,好吗?”
“好,躺下来了。啊,天上有个男人的大脸,对着我,非常害怕!”
“不怕,不怕,看住他,看住他,男人的脸融入了天空,慢慢飘散了。”
“啊,是的,是飘散了,没有了,现在看不到了,就看到了蓝天。”
“好,仰望蓝天,让自己放松,放松,呼吸新鲜的空气。感觉怎样?”
“感觉很好,空气很清新。”
上面的意象对话过程,主要有两个功能。
一个功能是心理诊断。由上可见,晓宇的意象中非常明显的一个主题是恐惧,且恐惧的对象,明显有性的色彩。这种对性的恐惧,具体说又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男性的性侵害;二是来自自己的性觉醒。对来自男性性侵害的恐惧,前面我们已知,不用说了。所谓对来自自己性觉醒的恐惧,意思是说,晓宇已经进入青春期,已经体验到了自己的性觉醒,感受到了自己的性需求。而这些,一开始就是带着伤害、带着负面的意义,进入她内心世界的。也就是说,她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性的排斥和压抑。这种排斥和压抑,让她对自己的性觉醒,也感到了害怕、恐惧。
另一个功能是心理调适。由上可见,在整个意象对话过程中,咨询师随时引导她对自我意象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调适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引导她勇敢面对,面对让她感到害怕的带有性色彩的意象,不逃避,从而淡化内心的恐惧和害怕;另一方面是引导她自我接纳,接纳自己内心体验到的性觉醒,不回避,从而淡化内心的排斥和压抑。最后,引导她从害怕、恐惧逐渐转化为轻松、安宁。当然,意象对话的象征意义,不必跟来访者说明,在不知不觉间引导来访者达到心理调适的目的就够了。
意象对话结束后,我让晓宇打分:“假如最害怕的时候为10分,现在还有几分?”
晓宇的神情放松、舒展了许多,语气平静地说:“还有一两分,差不多没有了。”
几天后,晓宇妈妈高兴地告诉我,晓宇在心理咨询后,已经不再那么害怕上学了。前几天又传来好消息,晓宇已经可以完全摆脱阴影,开启正常的校园生活了。
(作者系应用心理学研究员,曾任职于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心理健康中心)
(编辑 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