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困境
2021-10-21
被动后退的消费者业务
今年年初至今,华为发布的新机寥寥无几,延续至今已有10年的P系列往年都是3~4月举行发布会发布并上市,今年的P50系列却拖到了7月29日发布,且无法支持5G网络,令人遗憾。
反观小米,上半年接连发布多款手机不说,华为P50系列前脚发布,小米12就等不及曝光了。8月10日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更有小米MIX 4上市,看那配置,是铁了心要走高端路线。
虽然华为过去对标的向来都是苹果而不是小米,但眼下这情况,似乎搞不好就会成为一场中国手机市场领头羊换位赛。
“去年消费者业务增速没有达到预期”,面对媒体采访,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直言。
华为的芯片是在2020年9月15日正式断供的,距今已快一年的时间。身为消费者业务“排面”的华为手机面临“无芯可用”,荣耀品牌由此分拆独立。这一块的增速与其说不及预期,可能更多的还是意料之中。
过去一年华为有多难?2020年年报中三个指标足以概括:10年来收入增幅最低、10年来现金与短期投资首次负增长、7年来经营活动现金流最低。而我们本文要讲的消费者业务,2018年和2019年新增收入达到千亿元级别,但在华为受到限制后,2020年急降至新增156亿元。
当然,在华为消费者业务有“1+8+N”的策略下,PC、平板电脑、智能穿戴、智慧屏等手机以外的八大产品,2020年还是取得了65%的可喜增幅。用内部人士的话来说:既然对芯片要求最高的手机业务搞不定,那就只能多做些对芯片要求没那么高的“8”。
无须质疑,八大产品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手机业务下滑的损失,但并不能扭转整体下滑的局面,毕竟在华为整个消费者业务营收里面,手机占到了绝对高的比例。而据IDC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华为已经从去年同期的第二名,直接掉到了“Others”这栏。
在国内市场,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小米OV”这三家的手机出货量都是同比65%以上的增速,把华为负50%的增速衬托得尤为显眼。
而这种趋势大概率会继续发展,因为华为手机业务接下来可能面临更大的困境。
即便华为的手机芯片库存充足,但库存芯片使用的是2020年的制程,等到两年后竞争力存疑;而如果彻底转向使用传闻为华为特供的4G版本骁龙888,不但会减缓5G在国内的普及率、进而伤害华为自家的5G基站业务,还会伤害高度依赖5G发展的云计算业务。
最近,笔者看到,知名数码博主曝出一个据称可信度很高的消息,预计华为明年的Mate50系列会继续支持5G网络。这意味着华为在射频芯片方面已经有了突破(P50系列正是由于射频芯片限制只能使用4G网络)。只要华为手机能重新支持5G网络,就有望迎来一个重新夺回市场的、非常大的转折。
毕竟华为“1+8+N”的消费生态系统,本就是以手机为中心打造的。但芯片突破尚未有定论,顾及强敌环伺的眼下,当华为手机业务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1+8+N”的生态前途又如何?这里的“N”代表着“万物”,也代表着华为最大的可能。
万物互联的前景
华为提及的应对策略中有这样一句话:“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
笔者想了想,这个策略是针对正在大幅下滑的消费者业务。说白了,核心就是“鸿蒙系统+HMS(华为移动服务框架)”。两者的关系,简单理解就是HMS会对操作系统进行配合、支撑,帮助各种APP更好地运行在操作系统上。
鸿蒙系统的发布对于华为太过关键,在于它意味着华为有望大跨步地跻身生态巨头的战场;更在于它的定位—鸿蒙系统直接跨越了设备之间的界限,指向“万物互联”的星辰大海。
华为跨入的这一行业具有高壁垒特性,系统和硬件的融合技术本身已经困难,而行业内先发优势又是巨大的。如此条件下,要想对头部厂商实现颠覆,找到新赛道几乎是唯一的机会。
對于鸿蒙系统来说,只有当它可以做Android做不到的事且这件事的天花板足够高,它才能获得超车机会—所以鸿蒙系统直接越过了手机,目标直接指向“万物互联”这个IoT赛道。
这可以说是一个足够明智的举措,因为华为将面临一个足够大的市场。
在智能手机增速逐渐萎靡的情况下,2010~2018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相关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连接规模将达到164亿个,2025年将达252亿个;预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达到70亿个,2025年将达到120亿个。
家电算是最早一批用上鸿蒙系统的设备,搭载鸿蒙系统的智能家电将是华为消费者业务新的增长极。去年年底,华为首次提出了“全屋智能”的概念,今年4月又推出“1+2+N”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目前,鸿蒙系统生态已有美的、格力、松下等近40家头部家电商加入,另外还与华润置地以及中海地产等多家家装地产商达成了前装合作。
以美的为例,今年美的将有超过200款产品搭载鸿蒙系统,覆盖全场景的智慧生活;5月28日,魅族也官宣,已面世一段时间的Lipro智能家居产品将接入鸿蒙系统生态。
那么?承担着“生门”重任,鸿蒙OS生态发展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存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