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卸战争责任越走越远
2021-10-21霍建岗
霍建岗
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当天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玉串料”(祭祀费),前首相安倍晋三、几个内阁成员和一些国会议员当天或几天前也分别参拜了靖国神社。高官参拜靖国神社,体现了日本政府对当年侵略战争责任的漠视,甚至对侵略战争的刻意美化。
对日本战争责任的追究,一开始就“先天不足”。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实际主导追责进程。美国基于占领日本的需要,不仅未追究裕仁天皇的责任,还保留了官僚体制,对日本旧政治、经济力量的整肃也半途而废,导致很多当年参与推动、跟从对外侵略的势力在二战后迅速回到舞台中心。
而作为日本战争受害者的中国等周边国家,因为种种原因,战后初期被排除在直接追责的主体之外。在1951年美国主导签署所谓的《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简称《旧金山和约》),实现“片面媾和”之后,从拉拢日本参与对苏冷战的角度出发,美国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从而让日本在掩盖、否定战争责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东京审判,开端即绝唱
在日本社会,有一种论调很流行——“我们已经道歉了几十年,但是中国、韩国还是揪住历史问题不放,就是想一直拿这个问题敲打日本”。201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战后70年谈话”(即“安倍谈话”),其中特别提到“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这代表了日本政府对战争责任问题的最新态度。言下之意是,日本迄今的所作所为,包括他在谈话中的“道歉”,已经充分回应了战争责任。
战争责任,首先体现在它破坏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原则和准则,表现为战争犯罪。二战后举行的东京审判,通过法律手段惩罚了首恶战犯,是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重要基石。排除中国等受害国缔结的所谓《旧金山和约》第11条规定,“日本接受在日本领土内外之‘远东国际军事法院与‘联盟国战争罪刑法院之判决”。也就是说,在国际法层面,日本承认东京审判及其他国家对日本战争犯罪的审判,换言之,日本承认法律上的战争责任。
但,仅此而已。
遵守法律判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在政治、心理层面都认可与践行,才是真正的负责。
然而,在日本文化中,有所谓的“建前”和“本音”的差别,前者是指在人前说的大道理,后者是指真心话。在中国文化中,心口如一、言行一致是一种美德,是修身的目标之一。但在日本社会,两者可以完全对立,“建前”被认为只是“骗骗你们”的表面文章,不能当真。
在《旧金山和约》后,日本在战争责任问题上就搞了“建前”和“本音”的“双重标准”,对外宣称接受并遵从东京审判的判决,但在国内则通过各种手段破坏判决结果。比如,在教育领域,通过文部省对教科书的审定,消除、改写对日本“不利”的历史内容,不断淡化乃至否定日本的战争责任;在国内政治层面,1952年刚结束被占领状态,日本国会就先后4次通过决议要求释放所有战犯,政府也对被处决或在关押中身亡的战犯家属给予“年金”。
在国际层面,日本也以各种手段逃避战争责任。在美国冷战战略需要下,1965年日韩签署了对日有利的《日韩基本条约》,日本据此坚持认为,日韩之间涉及的战争赔偿等一切问题均已在此条约中解决。2015年在美国的压力下,韩国朴槿惠政府与日本签署了慰安妇问题协议,协议中日本并未承认“强征慰安妇”等关键事实。而韩方单方面承诺,只要协议能实施,韩国就不再提及慰安妇问题。日方的企图很明确,就是用协议来实现慰安妇问题对己有利的“法律责任解决”。
二战后,对于战争责任问题,日本政府的态度就是在国际法层面“承认”并“接受”《波茨坦公告》、东京审判结果等的有效性,但并不将其作为政治行为的圭臬,只是高高挂起。在每年战败日,自民党历届政府均避免承认侵略。即便是1973年时任首相田中角荣在国会上接受日本共产党议员“对华战争是侵略战争还是别的性质的战争”的质询时,也拒绝承认侵略,“我只能说(是否是侵略)让后世的历史学家去判断,除此之外无可奉告”。
上世纪80年代,被视为右翼保守政治家的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谈及“侵略”。对此,日本学者吉田裕认为,这只是因为当时日本想成为亚洲的“领导者”,所以需要在战争责任上对周边国家“有一定交代”,而并非出自真心。再联系到安倍和菅义伟政府在战争责任问题上的表态,更可以看出日本政府的真实态度。
哲学家康德说过,是否存在道德律,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行为的最根本问题就是道德自律。受害国人民需要的不是心口不一的道歉,日本应该认识到,对外侵略不仅是违反国际法的问题,也是违反人类普遍道德的恶劣行为。在侵略中,对平民的烧杀抢掠以及对女性人权的侵犯,都是彻底击破道德底线的极为恶劣的行为。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库什纳日前在接受日本《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很多西方人难以忘记让许多盟军战俘受虐而死的“巴丹死亡行军”,而日军虐待战俘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国际法,同样击破了人的道德底线。虽然欧美一些国家的政府从其政治利益出发,对日本的战争责任闭口不谈,但欧美学界、舆论界依然有不少人对日本的行为从根本上进行批判。
匪夷所思的卸责理由
2015年的“安倍谈话”,集中阐述了日本对待侵略历史的態度。谈话的意思是:对外殖民是19世纪以来西方世界的潮流,日本当年殖民亚洲也是顺应潮流。但一战后欧美转变态度构建新秩序,日本却因种种原因未能顺应潮流,反成为新秩序的挑战者。
如果说安倍自己的话还有点晦涩,那么其亲信、国家安全保障局前次长兼原信克近日的解释就直白多了:“‘安倍谈话以及安倍在美国国会的演说,想说的是战争、种族歧视、殖民统治的规则在20世纪的100年间发生了变化。日本是做了错事,但如果说只有日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这听起来很奇怪。”潜台词是:对外殖民或侵略,在近代史上有其“正当性”,即便没有正当性,那也是“历史共业”;你们欧美通过殖民获得巨大利益之后转换跑道,我们只是转变得比你们晚而已。将欧美拉下水,日本政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这种逻辑减轻乃至消灭自身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