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骨与柔肠,战士与文人:还原一个“家中的鲁迅”

2021-10-21陈雪

新华月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许广平周作人家书

陈雪

140通家书,勾勒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鲁迅

记者:您新近编注的《鲁迅家书》,收录了140通鲁迅的信件,都是鲁迅写给亲人、爱人的,也就是所谓的“家书”,与鲁迅的文学作品不同,这些家书里有鲁迅日常生活的一面。在过去的百年中,“阅读鲁迅”这一话题从未缺席,《鲁迅家书》能为我们提供哪些新的视角呢?

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首先,我想我们应该更加立体、真切、亲切地表现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一个作为家庭成员的鲁迅,一个宗族之中、亲人之间的鲁迅,表现出在“家”这个现实环境和文化范畴里鲁迅的思想和感情。把鲁迅放在与母亲、弟弟、爱人还有亲戚的关系中,在家庭这个坐标系里体现出“家中的鲁迅”的全貌,可以看出过去我们没有给予充分关注的问题。

其次,《鲁迅家书》有什么新的东西或曰亮点呈现给读者呢?这140通家书中只有一封是最近这两年才发现的,所以,基本材料并不新。这本书中我做得最多的工作是对所收书信做了注释,用注释将鲁迅的家庭关系贯穿勾连起来,也做了一些对比研究,如指出《两地书》公开出版时做了哪些修改。读者可以借助注释看出家庭成员间微妙的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读出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和发展历程。

记者:孙伏园曾说“鲁迅先生一生对事奋斗勇猛,待人则非常厚道。他始终不忍对自己最亲切的人予以残酷的待遇”。人们常说鲁迅很孝顺,现存他与母亲的通信有50通,鲁迅的“孝道”在家书中有何体现?

黄乔生:鲁迅与其家庭成员的通信原本应该是很多的,但大部分丢失或被销毁了。鲁迅18岁离开家乡外出求学,与母親的通信大多散失,现存最早的写于1932年。除了大量丢失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母亲鲁瑞不能书写,难以与儿子进行文字交流。从现存通信中可以看出,鲁迅和母亲共同关心的话题主要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鲁迅信中经常与母亲商量儿子的成长教育问题,鲁母希望作为长子的鲁迅早些有孩子,海婴出世后,她对孙子的感情是明显的“隔辈亲”。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其实也可给儿子看,因为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鲁迅的教育理念。

鲁迅敬爱母亲,体谅母亲,一直在努力尽孝道。从现存鲁迅给母亲的信中,可以看到鲁迅与母亲通信话语很恭敬,内容很家常亲切,也有一种分寸感,一种克制,他担心母亲为自己操心过多。鲁迅给朋友的信里常有一些牢骚话和愤激话,对自己在上海文坛中受到的攻击不免有怨恨情绪,但是给母亲写信一般是报喜不报忧,总是讲自己过得还好,小家庭平安,偶有抱怨的时候,也是稍稍透露一下,例如说自己年纪大了,眼花了,胃口不大好,轻描淡写。有时候也会委婉地提到自己在上海生活的艰难,但并不是说自己没钱或者生活不下去,而是说自己要写稿,要给青年人看稿,有时要为朋友呐喊助威写文章,因为有社会责任,所以就比较劳累。当然,鲁迅给母亲的书信有分寸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到母亲识字不多不能写信,往来通信是有人代读、代笔的,所以内容上有所保留,隐私是不在信中讲的。

记者:但是鲁迅给鲁母的信也谈及过一些不客气的话题,比如,涉及北京八道湾旧居时,鲁迅在信中说“八道弯是填不满的”。我们看到,《鲁迅家书》里收录的写给弟弟周作人的信只有19通,且几乎都是1921年周作人生病在西山疗养时期。

黄乔生:对,这就牵涉兄弟失和了。我觉得很遗憾的是,鲁迅兄弟之间的通信留存下来的太少。鲁迅一生走过很多地方,一路上不断在给弟弟们写信,早期家书主要写给两个弟弟。根据鲁迅日记,仅1912年至1917年鲁迅在北京的5年里,给周作人的信就有445封,平均四五天就有一次信札来往。1923年,兄弟失和,鲁迅把周作人给他的信全部销毁了。而鲁迅给周作人的信,周作人只留下19封。这些信写于周作人西山养病时期,信中很多内容是讨论翻译问题的,因为兄弟两个是由翻译外国作品进入文坛,从东京到北京,一直都在从事翻译,关注翻译问题。

记者:您在早前的著作《八道湾十一号》中也详细介绍了鲁迅那段时期的生活,要收稿寄稿、照顾一众家人、探望病人等等,十分辛苦。

黄乔生:是的,那段时间鲁迅太累了。周作人在西山养病期间,鲁迅担负了大量给弟弟送生活用品、药品及买书、送书的工作,鲁迅小说《弟兄》中就有一个送书的场面。鲁迅对二弟的关心和爱护,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峰,这期间家中有妇孺生病,鲁迅都给予了细心照料。1921年5月27日,鲁迅日记里有这样一条记载:“清晨携工往西山碧云寺为二弟整理所租屋,午后回,经海甸停饮,大醉。”这种状态在鲁迅一生中是不多见的,可以想见当时他内心的悲苦焦虑。

家庭婚姻对鲁迅有关键性影响

记者:书中您有一段关键性的判断:鲁迅的人生因家庭、亲人而改变,如因为家道中落而就读新式学堂,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而中断留学回国工作,因为兄弟失和改变了生活状态,因为恋爱而离开自己多年工作和生活环境,因为家庭生计而确定了晚年的写作内容和方式,家庭与生活的种种改变,不亚于所谓的“思想转变”。现在许多社会史研究都关注百年前人们的婚姻爱情状态,这种状态对当时人们思想和道路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黄乔生: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许多读者和观众关心并常常提出的问题。家庭对鲁迅人生的影响,可以说,目前的研究还很不够,还有很大空间。

婚姻爱情对鲁迅人生的影响几乎是根本性的,鲁迅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苦闷中产生,他在单身生活中曾对许寿裳说,自己读书写作“以代醇酒妇人”,这是一种注意力转移。他还翻译过《苦闷的象征》。文学就是苦闷的象征。鲁迅的苦闷,一部分来自婚姻家庭生活。在那个年代,包办婚姻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等于把青年男女强行关在一间屋子里,加上社会比较封闭,所以鲁迅的文学中就有了“铁屋子”这个意象。对鲁迅来说,寻求爱情是一个摆脱枷锁的过程。跟许广平恋爱就是挣脱了枷锁,在上海的十年可以说是鲁迅人生中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十年。

猜你喜欢

许广平周作人家书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真情掩蔽常识
红玫瑰终成白玫瑰
家书( 连载一)
不说穿
人小鬼大狄仁杰
鲁迅自编教材,教夫人学日语
周作人的后半生
鲁迅与周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