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齐短板 加快养老护理人才职教发展

2021-10-21刘理晖王伟进顾天安

新华月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院校养老

刘理晖 王伟进 顾天安

职业教育是培养养老护理专业化人才的主要途径。在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教育得到了中央和各地的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应看到,当前我国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规模和质量均难以满足老龄化进程带来的护理需求,这一矛盾将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更加突出。有效扩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规模、提升培养质量,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至关重要的一项举措。要抓住“十四五”的时间窗口,加快发展养老护理职业教育,补齐短板,为构建“老有颐养”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我国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教育方面的主要进展

当前,无论是在政府侧的政策供给方面,还是在学校侧的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教育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一,政策供给持续增加。以问题为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部门先后制定十多项支持性政策,推动养老护理相关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一是逐步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个部门于2019年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分别纳入卫生健康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二是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快培养老年医学、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三是提高相关专业办学层次。2019年,国家明确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要求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向家政、养老、育幼等相关领域专业倾斜。

第二,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对接市场需求和科技趋势,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师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一是发展养老护理专业集群。鼓励职业院校按照专业基础相同、服务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相拥的原则,重组专业集群。二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三是推进医养教融合培养模式。明确企业依法履行职业教育的义务,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等全过程。四是实施技能“双证书”制度。将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纳入首批“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制度)试点工作。全国230所试点院校参与老年照护“双证书”试点项目,参与学生近4万人。五是全面打通人才学历提升通道。中职、高职、大学院校开展联合分段培养。

我国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推进,成效明显,但与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紧迫养老形势相比,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与不足。

首先,养老护理行业缺乏统一标准,无法形成明确的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教育目标。养老护理人员准入门槛与规范化管理水平均较低。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对硬件设施有明确要求,但对人员配备缺乏明确要求,民政部新出台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也未明确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配备要求和评价体系。教育部门认证的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认证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证书,均未成为养老护理从业准入资格。不同部门的认证管理导致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技能界定不统一,不利于明确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

第二,养老护理人员供需缺口持续拉大,职业人才培养规模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我国护理人才供需紧张态势日趋明显。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管所课题组测算,目前全国有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2127万人,需要养老护理人员257万人。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10月,我国仅有30万名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就将超过3亿,而且此后护理需求旺盛的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比重将持续上升,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职业教育供给非常有限。相关的专业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重心在培养养老机构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一般性的家政服务需求。开设护理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有限,由于养老护理工作强度大、待遇和地位低,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吸引力低、招生难的问题突出,实际培养人才难以满足需求。

第三,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结构失衡,培养对象、方向、层次、地域构成不尽合理。一是重学历教育、轻在职人员培养。大量实际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并无获得充分的职业教育机会和渠道。二是重医疗护理、轻养老护理。毕业生首选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前往养老机构、城乡社区的毕业生占比极小。三是本科层次养老护理职业教育比重偏低。四是养老护理相关专业院校区域分布与养老需求不尽匹配。护理专业毕业生具有就近从业的特点。2019年上海、辽宁两地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高达16%,但两地设置有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分别只有12、14所,一些省份则相反。

第四,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广度深度不够,培养目标与实际岗位关联不紧密。一是校企合作机制仍难以落地。与《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尚未出台,对校企双方的约束有待进一步明确,医院、护理院、养老院等产业端发挥作用有限。二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有较强护理经验的“双师型”师资仍然缺乏。三是养老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契合度不够。目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医疗机构,与养老护理实际需求关联度较高的“康复护理”“营养护理”“心理护理”“安宁护理”等未开设或仅作为考查课程。

加快养老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养老护理职业教育培养规模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就加强养老护理职业教育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提升养老护理职业教育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给予学费减免和生活补贴,引导设立养老护理培养资助基金,扩大招生规模。强化持证上岗,对养老机构进行质量评价时加大专业人员配备权重。增加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降低从业年限和学历要求,支持相关专业毕业生直接获得相应等级资格,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引导依据职业技能确定服务价格,将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加大专业技能人才评选和表彰力度,提升职业获得感。

二是增加和优化养老护理职业院校和专业设置。结合不同地区养老护理需求和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护理类职业院校,加大向老龄化程度较高地区配置力度,加强在资金、场地、人才、项目方面对相关专业院校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养老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临床护理、中医护理、家政服务、养老管理、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推动养老护理专业集群发展。按照“底层共享,中层融合,上层互选”的思路实行模块化课程设计,实现专业群内课程、师资、实训等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明确养老护理职业教育培养标准与目标。对接产业端,由行业企业代表、院校代表、政府主管部门代表共同参与,尽快出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核心职业技能及其评价规范与标准,建立养老护理职业标准体系,明确养老护理职业教育标准与目标。统一现在由不同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老年照护等职业证书的技能标准,加强鉴定管理和衔接互认。

四是打造多层次多通道养老护理职业教育体系。根据各地养老需要确定不同层次养老护理职业教育辦学规模,重点推动相关高校设立专科、本科层次养老护理专业,完善贯通“中职院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多层次现代护理教育体系。兼顾养老护理人员存量和增量,同步推进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师资、课程、教学进护理院、养老院、进社区,鼓励养老机构在职业院校开展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在职护理人员素养。

五是树立医养教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加快校企合作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实习实训有关社会保障机制,面向产教融合型养老服务和职业教育机构提供税收、金融等政策优惠,建立校企合作考核与激励体系,增强法律约束力,形成医疗、养老、教育机构协同育人机制。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加快完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制度,落实和强化职业院校教学、招生引才、薪酬分配等自主权,消除职业院校及养老机构师资互聘、培训交流方面的障碍。

(摘自5月10日《中国经济时报》。刘理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伟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顾天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高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职业院校养老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养老生活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养老更无忧了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