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双心护理”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2021-10-21任家馨
任家馨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天津 300041)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是指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等三支主要血管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病变[1]。目前,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发病人数日益增加,疾病发展与转归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以社会和心理因素尤为显著,合并恐惧、孤独和焦虑的心理及心脏疾病的“双心疾病”日益突出,两者间互相影响,且互为因果[2]。有研究报道,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出院后康复依从性较差,院外延续健康宣教有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3]。西方欧美国家采用网络平台实施远程咨询和健康宣教已趋于普遍,依靠快捷、方便且经济的网络服务现已成为医疗机构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有效手段之一[4]。在国内的院外健康宣教手段中,信件、邮件、电话和上门家访等方式可有效提高健康宣教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然而上述方式也存在诸多不足,如需投入较多经费和较大精力去实施,此外,开展个体化健康宣教对护士的要求较高[5]。随着当下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网络新媒体平台也日益壮大,而微信网络平台尤为突出。有研究表明,将微信网络平台用于卒中患者预后健康指导,患者家庭照顾水平和预后生命质量均有明显提高[6]。本研究将微信平台的“双心护理”用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晓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经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三支主脉狭窄超过50%;学历均在高中及以上,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意识水平均正常,可独立完成调查问卷填写;均有智能手机,会使用微信。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肺、肾脏器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依从性较差,不愿配合;存在意识或精神障碍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宣教:出院时,护士予以患者服药、饮食、情绪和健康指导,并告知其出院1、2个月后来院复诊,出院7 d 内,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并予以对应健康教育。
观察组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双心护理”,首先组建微信平台双心宣教小组,成员由研究者、1名心内科医师、2名责任护士组成,安排专人负责微信平台的运行和维护,专职人员每周一、三、五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上传健康教育内容,根据点击浏览次数,对未关注者采取“一对一”提醒,对提出问题者设定关键词回复,并将有关教育内容与关键词绑定,将研究患者纳入微信群,经微信群同步更新健康宣教内容,保障患者通过多种渠道阅读宣教内容,安排小组成员结合自身情况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健康宣教的内容具体如下。(1)药物指导:患者接受强心利尿、β 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加强患者用药指导,如服用方法、剂量和用药时间,向患者耐心介绍药物疗效、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一旦发生不适,告知患者勿忍受或克制,主动说出。(2)运动疗法指导: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拟定合适的运动方案,每天提醒和督促其参加运动康复,针对卧床患者,指导其进行咳嗽排痰、吹气球和变换体位等康复训练,针对心功能较好的患者,指导并鼓励其进行慢走、刷牙、梳头和洗脸等日常生活活动。(3)行为疗法指导:护士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定义、诱发因素、治疗措施和注意事项,指导其科学饮食、开展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心情愉悦,使其充分认知自身行为对疾病治疗、疾病复发和康复的重要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家庭社会支持:护士及时了解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有关因素,如害怕拖累子女、担心高昂的治疗费用、缺少家庭支持和陪伴、对自身疾病充满担忧等,同时根据上述因素实施对应护理,包括与患者子女取得联系,向其强调家庭情感交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使患者感知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指导患者建立生活圈,参加社区组织的联合交流会、慢性管理技能比拼活动,协助患者积极融入社会。
1.3 评价标准
(1)临床相关指标(血糖、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sugar,2 h PBG),血压指标包括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2)躯体化症状量表评分:参考毛家亮教授编制的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7]评估患者的躯体化程度,量表的Cronbach's α=0.89,该量表内容主要为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及躯体化症状,以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四者评分比例分别为25%、20%、10%及45%,基本正常≤29分,轻度30~39分,中度40~59分,重度≥60分。(3)生命质量评分: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8]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量表内容包含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满意程度共5个维度(19个条目),逐项评分相加获得总分,再将得分按“标准积分=(实际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该方面最高分-该方面最低分)×100%”进行转化,得到标准积分,评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4)服药依从性评分:参考司在霞等修订的服药依从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8,MMAS-8)[9]进行评估,量表的Cronbach's α=0.83,量表共8个条目,总分为8分,评分<6分为依从性低,6~7分为依从性中等,>7分为依从性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ov)检验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糖、血压和血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BG、2 h PBG、SBP、DBP、TC 及LDL-C 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躯体化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躯体化症状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焦虑和抑郁及躯体化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躯体化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分,x-±s)
2.3 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及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Q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及护理前后生命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分,x-±s)
3 讨论
3.1 基于微信平台的“双心护理”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病情的影响
祝岩岩[10]的研究报道,青年急性综合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异常情况明显高于单支病变者。也有文献报道,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风险,以及影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预后,因此临床积极改善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有助于提高预后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血糖、血压和血脂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经微信平台“双心护理”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得到显著改善,该结果与叶晶等[12]的研究结果类似。
3.2 基于微信平台的“双心护理”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躯体化症状的影响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躯体化症状包括心血管症状、头痛头晕、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视物模糊等[13]。躯体化症状的发生与患者过度关注躯体变化及对疾病知识认知不够密切相关[14]。研究报道,行为疗法、运动疗法和个体化教育能有效重建患者的疾病观,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有效改善躯体化症状[15]。也有文献报道,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康复运动执行能力较好,然而总是发生胃肠道反应及胸前疼痛,就诊检查未见冠心病复发,最终经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后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1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化症状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微信工作平台采取多元化护理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躯体化症状,与付聪[17]的研究结果类似。
3.3 基于微信平台的“双心护理”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躯体症状不适会影响其生命质量,同时焦虑、抑郁等心理痛苦也会在不同程度影响其生命质量,而生命质量又会进一步对疾病躯体化带来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患者遭遇身心煎熬[18]。陈思宇等[19]的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负面情绪会促进病情发展,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国外有研究也证实,不良情绪是致使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生命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20]。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双心护理”,可调动其积极性,改善其生命质量,与尹廷娟的[21]研究结果类似。
3.4 基于微信平台的“双心护理”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有研究证实,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 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上述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死亡风险[22]。个性化微信随访能提醒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按时服药,督促其遵医嘱服药,提高其服药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的认知度,最终提高服药依从性[23]。但在实际宣教过程中,少数患者对长期用药所致的毒副反应存在质疑,利用微信平台“一对一”护理,能使患者充分了解服药存在的问题,并以此进行针对性宣教,进而消除其用药疑虑,增强其治疗信心[2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双心护理”,可积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江琳等[25]的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的“双心护理”不仅重视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疾病护理,同时更加重视患者心理需求。该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躯体化障碍及生命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但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纳入患者数量较少,研究时间较短,未对患者心功能及生命体征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后续将增加纳入患者数量、延长研究时间及增加研究指标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