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内注射钆剂内耳3D-FLAIR 成像联合3D-SPACE序列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
2021-10-21肖寒冰钟荣明刘金生王跃武黎雪梅朱珊
肖寒冰,钟荣明,刘金生,王跃武,黎雪梅,朱珊
赣州市立医院影像科 (江西赣州 341000)
梅尼埃病是一种耳鼻咽喉科高发病,且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特征表现为膜迷路积水等,且会导致患者出现耳胀满感、耳鸣、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旋转性眩晕等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当前,临床上主要依据患者的听力学检查、临床症状和病史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分析,但因影像学依据不足,整体客观性较差,高分辨率磁共振内耳成像检查对于梅尼埃病患者的膜迷路积水状况判断准确性不理想。随着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hreedimensional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3D-FLAIR)和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hree-dimensional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angle evolutions,3D-SPACE)技术的推广应用,其在梅尼埃病的检查和诊断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探究鼓室内注射钆剂内耳3D-FLAIR 成像联合3D-SPACE 序列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36例梅尼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42.5±24.5)岁。
纳入标准:经检查确诊为梅尼埃病,且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贵阳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单侧患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检查和甘油试验等检查结果均符合疾病特征;鼓膜和耳道状况良好;于发病1周内接受药物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过程和目的知情且认可,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颅脑及内耳磁共振显示存在内耳或内听道结构异常、桥小脑角区肿瘤或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曾行颞骨、内耳手术或具有其他耳科有创性治疗史;对比剂过敏;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有幽闭恐惧症;临床资料不全或是中途退出本研究。
1.2 方法
选用西门子Avanta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并选择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对患者双侧内耳分别实施扫描检查,检查过程为先行3D-SPACE 序列扫描,然后注射钆剂,最后在注射钆剂24 h 后行3D-FLAIR 序列扫描。
3D-SPACE 序列扫描:扫描参数设置,TR 为2 200 ms,TE 为135 ms,翻转角为150°,FOV 为200 mm×200 mm,矩阵为400 mm×400 mm,层数为80,层厚为0.5 mm,平均采集次数为2次,扫描时间为354 s;在后处理工作站将采集数据进行三维重建,3D-SPACE 序列数据采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垂直于三叉神经走行的斜矢状位及冠状位重组,重组层厚为0.5 mm,层间距为0.6~0.8 mm,观察重建图像以排除内耳畸形、内听道结构异常和桥小脑角区占位情况。
注射钆剂:按照1份钆喷酸葡胺注射液+7份0.9%氯化钠注射液的比例调制注射液,用23G 针头经鼓膜穿刺注射入双侧耳鼓室内,且患侧优先注射,健侧后注射,注射前实施1%丁卡因局部麻醉,患者保持头偏向健侧的仰卧位,保证患耳与水平面保持夹角为45°,经鼓膜穿刺利用外耳道内镜注射0.8 ml 的钆喷酸葡胺稀释液并告知患者保持上述体位30 min 左右,结合上述流程实施健侧耳的鼓室内用药并改为侧卧位,对患者用药后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出现不适感及时停药。
3D-FLAIR 序列扫描(患者接受鼓室内注射钆剂24 h 后进行):扫描参数设置,体素为0.4 mm×0.4 mm×1.0 mm,FOV 为160 mm×160 mm,层数为30,间隔为-1.0 mm,层厚为0.8 mm,矩阵为400 mm×400 mm,翻转角度为180°,回 波 链 为23,FA 为90°,TI 为1 650 ms,TE 为128 ms,TR 为9 000 ms,采集次数为1次,加速因子为2,成像时间为855 s,整个内耳部位均需扫描,且定位线平行于AC-PC线,横轴定位图像后实施量化评估。
图像分析:选择高年资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资料进行阅片检查,通过3D-SPACE 序列扫描数据在后处理工作站重建三维图像以排除内耳畸形、内听道结构异常和桥小脑角区占位情况;然后选择前庭外淋巴间隙、前庭阶、耳蜗底转鼓阶等作为感兴趣区,结合患者的3D-FLAIR 图像显示双侧内耳显影情况,客观评价患者的前庭外淋巴间隙,主观评价患者的前庭阶、耳蜗底转鼓阶等情况,并以显影内淋巴间隙的图像为基础评估患者的膜迷路积水状况,通过Volume View 后处理技术重建3D-FLAIR 图像,并最大限度保证两侧耳相同的解剖结构位于同一层面上,从而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方法的影像学检查情况,包括图像特征、临床检出率等。
2 结果
2.1 影像学特征
36例患者共72只患耳接受3D-SPACE 及鼓室内注射钆剂3D-FLAIR 成像检查,半规管、前庭和耳蜗显示率均为100%,无内耳畸形、内听道结构异常和桥小脑角区占位情况。
鼓室内注射钆剂内耳3D-FLAIR 成像检查结果表明,鼓室内对比剂能够经圆窗膜进入内耳,并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的淋巴间隙部位分散,表现出明显的高信号区,而这些部位的淋巴间隙内部未进入对比剂而出现低信号区,进而出现高信号区包围低信号区的特征,对比显影检查表明内外淋巴间隙存在明显的边界。若患者出现膜迷路积水情况,则受累部位可见明显的淋巴间隙扩张表现,外部淋巴间隙明显缩小,高信号区逐渐消失或是出现不规则的片状、条状对比剂信号衰减趋势。
磁共振检查图像表明患者内淋巴区、前庭和耳蜗等部位均为低信号,外淋巴区因充盈对比剂而表现为高信号。周围骨骼和空气在3D-FLAIR 图像上呈低信号,在融合图像上呈等信号,故融合图像可更准确地区分内、外淋巴腔隙与周围骨骼空气的空间边界,见图1~2。
图1 梅尼埃病患者右侧前庭最大切面数据及耳蜗底旋轴位切面数据测量示意图
图2 梅尼埃病患者右侧耳蜗区3D FLAIR 序列显影特征
2.2 数据分析
3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双侧膜迷路积水表现,发生率为2.7%(1/36)。患者对比剂注射过程中和注射后均无听力异常和持续性不良反应表现,说明经鼓膜穿刺给药的方式安全性良好。以磁共振水成像所得迷路结构为解剖参照,根据双盲法,针对钆造影剂在内耳迷路的分布情况,由2名影像科医师独立阅片进行量化评分。如表1所示。
表1 在3D-FLAIR(TI=2 100 ms)磁共振序列中内耳迷路显影的评分标准
3 讨论
梅尼埃病是一种以耳聋合并发作性眩晕为常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内耳疾病类型,其常见特征在于膜迷路积水等,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诱发原因尚无法完全准确预知,常规的活体内耳病理检查不能对患者存在的膜迷路积水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因而仅仅能够通过耳科检查和相关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间接地判断[1]。磁共振3D-SPACE 序列对于耳部血管与前庭蜗神经脑池段之间的关系反映较为清晰准确,也是分析神经血管交互压迫所致前庭阵发症眩晕的主要措施,能够保证检查人员清晰观察到患者内耳微细组织结构情况,排除桥小脑角区占位,进而提高内耳疾病诊断的准确性[2],但是,3D-SPACE 序列内耳水成像技术对于内、外淋巴间隙边界观察的清晰度较差,无法直接判断膜迷路积水症状,而鼓室内注入对比剂钆24 h 后实施内耳3D-FLAIR序列增强扫描则能够对单侧梅尼埃病患者的健侧和患侧内耳外淋巴间隙情况进行清晰显示,实现内淋巴间隙的可靠对比和膜迷路积水症状检查[3]。
通过磁共振3D-SPACE 序列也能够将内听道、桥小脑角区肿瘤等异常情况排除,并在3D-SPACE 工作站导入相关数据进行内耳水成像三维重建,实现不同角度耳蜗和前外后半规管等微细组织结构的观察[4]。通过鼓膜穿刺法将钆剂注射入鼓室24 h 后实施内耳3D-FLAIR 序列增强检查,结果表明,突发性耳聋患者存在明显的内耳圆窗膜渗透性障碍问题,其可能原因在于患者存在膜迷路积水症状,这也是患者梅尼埃病诊断的主要影像学依据[5],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痛苦,保证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最大限度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节约医疗资源[6],同时,这一检查技术也能够在广大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推广应用,通过在下级医院开展讲座的方式促进其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进而为更多患者提供福利[7]。
尽管鼓室内注射钆剂内耳3D-FLAIR 成像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下述问题仍然存在并制约其价值的发挥:第一,临床检测缺乏统一认可的参考标准;第二,造影检查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的内耳结构,因而其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分析[8];第三,检查成本相对较高,且属于有创操作,患者耐受性较差;第四,这一检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其可能原因在于膜迷路积水严重造成钆造影剂无法进入外淋巴间隙,进而影响圆窗膜的通透性。本研究结果表明,3D-FLAIR 成像技术用于半规管、前庭和耳蜗检查的显示率均为100%,有无对比剂区域信号特征对比差异明显,检查区域对比剂扩散率在16.7%(6/36)左右,且经鼓膜穿刺给药的方式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鼓室内注射钆剂内耳3D-FLAIR 成像联合3D-SPACE 序列用于梅尼埃病的检查和诊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能够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并保证治疗结果和预后状况评估的准确性,整体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