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灯有味在童年
——《儿郎》导读

2021-10-21

阅读(高年级) 2021年9期
关键词:葛亮詹妮外公

有一次,我到苏州一所学校参观,发现这所学校有一间专门的教室,收集了很多民间手艺人的手工作品,那些作品整齐地摆在那里,默默无言地诉说着时间的秘密。这些手艺人散落在乡村各地,平常并不太为人们所关注,但是,他们仍然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守护着那份对文化、对传统的依恋。

最近,读到作家葛亮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儿郎》,我惊奇地发现,书中除了描写了他与小伙伴的真挚友谊,还写了他从手艺人那里得到的文化启蒙。阅读《儿郎》,正可以让我们感受且传承着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与魂。

本月荐书

《儿郎》

作者:葛亮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作者简介

葛亮,青年小说家,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等。作品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等奖项。长篇小说《朱雀》《北鸢》先后获选《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北鸢》入选2016年度“中国好书”“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等。

作品导读

找到通向世界和生活的路

葛亮在《儿郎》一书的《结语》里写道:

“他们一一从我身边走过,见证我生命岁月的变迁。我愿意重走我的成长轨迹,用一双少年的眼睛去观看那些久违的人与事。”

所以,《儿郎》这本书是独特的。全书篇幅不长,只有四章,分别讲了“家人”“母子”“伙伴”“师父”,其中“母子”,是指家中收养的一只野猫“芒果”与其后代。单看选材,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作家葛亮出生于书香世家、大户人家,这一点,是所有故事里最突出的,因为这就使得所有极其家常的故事多了与众不同的气质,笼罩在恬淡却又悠远的氛围里。

就拿《家人》一篇来讲,作家从他阴差阳错的“名字”讲起,带出了父母亲、外公、外婆,借着一件又一件好玩又深情的事情,众人纷纷登场,各有音容与性情,满月、学步、启蒙……是在说幼时的“我”,又是在说旁人,更多的是从旁人那里又看到了现在的“我”。灵动的笔触里是绵延的时间与厚重的人生,有时读着读着,恍惚间仿佛走入那遥远的过去,不知看见的到底是“童年”,还是那个借着童年的眼睛一瞥而见的“时代”。比如《家人》里的“相守”一节,讲的是外公、外婆半生的陪伴,从退休写起,别的事情且不提,待读到“外婆迷迷糊糊睡过去了,手还紧紧地攥着外公的手。天已经发白了,外公还坐着,手背上有粉粉的印子。他抬起头来看着我,眼睛是浑浊的灰色,眼角却有些清亮的水迹”,一时无从言语,情亦知何起,情亦知所终,两位老人,就这么一生相守,此地深情,更平添暮年愁绪,“泪流下来了”。

不是“童年”吗,怎么这么沉甸甸?秘密却在此篇开头:

我的情感教育,在我少年时期以最为朴素的方式完成了,来自一对老人。

这“相守”是外公外婆一生的与子偕老,也是“毛果”的情感教育,“儿郎”就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里长大,成了“少年”,成了如今追忆“少年”的“我”。正如有评论者曾评述葛亮小说《北鸢》说,他驻足于主人公“生命中所遇到的‘个人’,对‘个人’的细笔勾描最终使小说呈现的民国众生相”,《儿郎》同样如此,每一章节都在细笔勾描“毛果”遇到的“个人”,呈现出童年生活的面貌,而这生活又养育了“毛果”的身体和心灵。

还是引用作家葛亮自己的话:

土地、清风、雨露、雾霭……有的与生俱来,令你扎根其中,汲取养分;有的适时守望,不即不离;更多的是不期而遇,交臂而过,虽惊鸿一瞥,却足以值得一生回望。

《儿郎》一书,正是“土地、清风、雨露、雾霭”,厚重又轻盈,清澈也朦胧,透过时光的洇晕,“像包了一层浆”。

葛亮不疾不徐,就这么淡定、从容,缓缓讲着旧时光里的老故事,温暖的、快乐的、新鲜的、沉郁的、伤心的、苦痛的、决绝的……经他的讲述,附着于人生道路上的细节,又一次重现于读者眼前。同时,固然情意贯注,葛亮始终以淡笔写深情,很节制、很文雅,他的行文走笔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静穆、清淡之美,行文简洁,句子长短间杂,有错落感。随便拈一则:

老宋起身,从碗橱里拿出一瓶洋河大曲,倒上一杯,放在眼前。顿一顿,便一口抿了个干净。他又倒了一杯,递给父亲,说,我该歇歇了。

无论文字,还是意蕴,都有着中国文学传统中迷人的内敛、清淡、留白、意味深长之美。

葛亮写童年,写儿郎,正是岁月摩挲的爱与温度,反复咀嚼,历历回味。他说这是一本给孩子的书,给与他同时代曾经的孩子,给现在以及将来的孩子。想来确实是这样,这些故事过去很久了,隔着时代,隔着人生,但是,终归能看到作家凝视的目光。送给孩子们的除了这些被看见的内容,更有他那颗追忆家人、往事的温润的心,还有他在今天以写作来守护、重述文化中国的立场与姿态。正如葛亮自己所说:“目光所及,也许亲近纯净,也许黯然忧伤,也许激荡人心,但总有一种真实,一种带着温存底色的真实,是叫人安慰的。”

(冷玉斌)

精彩评论

葛亮一直都是在用善良的目光看世界,因此他笔下的角色,很容易牵动读者的心。那是一种隐没的深情。

──作家张悦然

阅读链接

《幸福课》秦文君著

小说描写了家庭条件优渥的女孩詹妮,从小由保姆木太太带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她并没感到过幸福。神秘的保姆木太太出于某种目的,不断在詹妮的爸爸妈妈间制造矛盾,致使夫妻俩处于冷战状态,大大的房子里冷冷清清。詹妮能快乐起来吗?她的幸福课,什么时候开始呢?

《班长下台》桂文亚著

本书是桂文亚的儿童散文集,收录了《班长下台》《美在颜色》等60 篇优秀作品。这些散文有的是写童年生活和情感记忆,有的是写旅途见闻和游历感受,有的是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关注和思考。作家以她率真、谐趣、灵巧而又不失纯净、优雅的文学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情趣盎然、灵动幽默的童年生活图景。

猜你喜欢

葛亮詹妮外公
作家葛亮:《瓦猫》敲碎了匠人精神的滤镜
十张感恩笑脸
十张感恩笑脸
十张感恩笑脸
十张感恩笑脸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鸢起之时何处往
——关于葛亮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谜鸦
外公的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