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测算分析

2021-10-21傅靖黄璐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26期
关键词:外部性测算耕地

傅靖 黄璐

海南国源土地矿产勘测规划设计院 海南 海口 570106

引言

外部性概念的诞生起源于19世纪,一些个体在发生生产消费活动时,会对其他个体的成本或收益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没有以货币或市场机制的形式反映出来,就会产生外部性。外部性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结果,会间接造成个人与社会之间收益与成本的失衡,因此做好耕地资源的外部性分析和经济补偿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分析

1.1 耕地价值体系概述

耕地资源的价值体系大致可以分为经济、社会以及生态三个方面,其中经济价值表现最为明显,利用率也最高,它是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基于耕地农产品交易而产生的一系列货币化收益,比如粮食、经济作物售卖,该效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产投入成本以及市场需求情况。耕地生态效益则主要指耕地在维持生态结构平衡方面向人类环境系统中输送的所有益处之和,包含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优化土壤结构、改善区域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耕地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耕地生产活动对个体心理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社会效益具有宏观性,是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升华,包含粮食安全、科学文化、自然景观等效益。

1.2 耕地保护外部性影响

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类型,耕地既是农民个体赖以为生的手段,又是国家社会共有的公共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耕地保护工作及其效益分配界限的模糊,即使耕地滥用造成了土壤板结、荒漠化侵蚀、水土流失,相关行为主体却并不承担责任,而保护耕地带来的社会生态收益被他人共享,自身却未能得到合理补偿,长此以往耕地保护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保护意愿降低。其次,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土地资源匮乏,争相占用耕地,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在此背景下,耕地非农化发展在短期内带给农民的收益要远远高于农业生产,农民纷纷出让土地,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耕地非农化速度的加快,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平衡,还会给我国造成极大的粮食安全隐患。

1.3 耕地保护外部性界定

由于耕地社会、生态效益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属于公共物品范畴,这是耕地保护外部性的重要论据之一,即耕地保护主体做出的利他行为对受体福利函数产生了良性影响,但受体并未支付有关报酬,其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直观展现:

1.4 耕地外部性经济补偿标准

耕地保护外部性效益测算的目的是确定外部性补偿标准,以消除耕地保护在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外溢价值,从而以公平分配手段激发耕地保护积极性,改善我国耕地减少的窘境。供体基于耕地保护所产生的生态社会效益是经济补偿的重要依据,补偿标准要结合耕地经营面积、质量级别等予以衡量,同时注意把控标准最高和最低限值。条件价值法主要反映城镇和农村居民愿意对耕地保护工作支付的成本水平,由于受自身利益限制,其标准往往较低,可以作为经济补偿的最低临界点;而应用当量因子法、影子价格法等综合计算方式时,由于居民支付能力考察的缺失,其测算值会相对偏大,可以作为经济补偿最高限值。在补偿对象的界定上,既要明确农户作为承包经营权人的事实责任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筹[1]。

2 耕地保护测算方法分析

2.1 条件价值法

条件价值法又叫意愿调查法(CVM),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影响力最大的消费者偏好陈述技术,主要手段是调查和询问,通过汇总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支付意愿(WTP)或在环境破坏方面的赔偿意愿(WTA),来估量资源保护及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在国外这种方式参与的研究案例相对较多,粉尘污染、水体质量改善等项目中都有它的身影。在耕地保护中,可以以家庭为单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受访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逐步扩大样本范围,从而实现单位面积耕地保护外部效益的准确测算。测算公式如下:

2.2 恢复/替代成本法

对于已经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结合该算法对其进行替代或恢复假设,从而估算出其价值,它实际上反映的是消费者为了继续享受特定生态服务功能所愿意付出的资金,恢复或替代功能的界定是这一方法的重点工作环节。当某一区域环境的生态价值较难直接估算时,还可以采用影子工程法,它是恢复/替代成本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子”即与当前项目相似的工程。比如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难被量化,我们就可以修建一个与森林涵养水源量接近的人工水库,用建设成本除以寿命期,加上运行支出费用,再进行资本化处理,这样得到的数值就可以基本替代表述该森林功能价值,这一方法可以用于耕地外部性效益中的粮食安全测算。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匮乏,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减,粮食安全问题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在粮食安全保障上体现十分明显,我们可以利用影子价格法,从社会总供给的角度,用新开垦耕地的成本收益差额来模拟耕地保护的粮食安全功能,公式如下:

2.3 当量因子法

当量因子法是在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学者结合这一模型归纳出包含气候调节、食物生产等在内的9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制定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当量因子表。在实际测算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根据区域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产量、平均价格等因素,确定单位为1时,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通常会将小麦、玉米和稻谷这三种主要粮食产物作为耕地生态系统产量净利润的标准,其计算公式如下:

2.4 其他测算方法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耕地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工具,有着重要的社会保障意义。虽然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较为庞大,但主要表现为隐蔽性过剩,并不会直接使社会环境产生震荡,再加上农民工群体的兴起,也让农村劳动力获得了新的就业出口,因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保障压力。基于此,我们可以简单将目前农业中滞留的劳动力数量等同于需要提供社会保障的群体数量,国家必须为这部分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费用,即该区域耕地保护所产生的社会保障效益。其公式为:

结论:耕地非农化速度的加快不仅会危害生物多样性,降低耕地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功能性,还会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作为,运用多种测算方式进行耕地外部性价值的综合测算,制定科学的价值补偿标准,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保障我国农业安全。

猜你喜欢

外部性测算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汽车道路阻力测算方法研究
The Walking Dead :the Leading Man Will Be Killed off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创新指数设计与实证研究
论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