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

2021-10-21

发明与创新 2021年29期
关键词:气象卫星微光风云

7月5日,风云三号E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王明艳 摄)

7月5日,风云三号E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颗“黎明星”被媒体称为“代表着中国气象卫星科技攀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具有开创新征程的标志性意义”。

一趟“早班车”:填补国际卫星领域空白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张鹏表示,风云三号E星是国际上第一颗运行在晨昏轨道上的民用气象卫星。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晨昏、上午、下午轨道三星组网气象卫星的国家,填补了国际晨昏轨道气象卫星技术空白。

据了解,现有全球组网观测卫星,在每6个小时的数值气象预报观测资料同化时间窗内总有两三条轨道的观测空白区,无法提供全球覆盖的大气观测资料,晨昏轨道卫星的加入,将填补这一空白。

“打个比方,以往全球气象卫星的班车只有上午、下午的班次,现在增加了一趟‘早班车’,使气象观测数据更加全面。”中国气象局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杨军表示,风云三号E星与风云三号C星、风云三号D星三星组网后,可每6小时为数值预报提供一次完整全球覆盖的资料,有效提高和改进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和时效,对完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一颗“黎明星” :综合预报能力提升

风云三号E星总设计师王金华表示,此次风云三号E星装载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新增宽幅、高灵敏微光成像通道,是我国最先进的定量化全球微光成像仪器,在轨应用后可实现大气、陆地、海洋参量的高精度微光定量反演,大幅提高弱光照射条件的监测精度。

杨军介绍,与风云三号D星相比,风云三号E星探测性能大幅提升。有数字为证,国内首次实现双频双极化海面风场精确探测,测风精度达到2米/秒;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光通道动态范围达到7个数量级,在1/4月光辐亮度下信噪比大于11,是我国最先进的定量化微光探测仪器;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观测覆盖能力提升80%,灵敏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辐射探测精度和光谱精度为我国目前星载最高水平。

凭借新轨道,风云三号E星可使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天气预报机构会商人员每天早间拿到时次最接近、资料最新的卫星图像和产品,为天气预报提供最具时效性的信息。

一座“监测站”:更好应对气候变化

除了天气预报综合能力提升,风云三号E星可实现对三维大气、洋面风场、夜间微光、太阳和电离层等多种要素的监测,综合增强天气气候、大气环境和空间天气监测分析能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

张鹏表示,风云三号E星是极轨卫星,与静止轨道卫星相比,极轨卫星的轨道低、搭载的仪器多,成像像素高,其优势体现在全要素的观测能力,可以观测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各种要素,而大气圈的温度、湿度,陆表植被变化,海面风速,岩石圈的积雪、两极极冰变化,都是体现气候变化的要素。

“海洋、大气、太阳都是气候敏感的参数,也都可以通过风云三号E星来获得,这些丰富的观测资料将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杨军表示。(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气象卫星微光风云
风云三号E星初样星
“风云”眼中的世界
追光
极轨卫星派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微光
中国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气象卫星,助力“一带一路”
流淌的微光(组诗)
象甲风云
H-2A发射“向日葵”9气象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