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子计算机:三国逐鹿风云起

2021-10-21

发明与创新 2021年29期
关键词:比特量子计算机

图/东方IC

今年6月,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团队构建出“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美国谷歌公司希望2029年研制出首台商用量子计算机;日本政府计划与约50家日本企业合作成立量子研究团体,以推动量子技术的发展。

量子计算机将在新药研发和密码破解等各方面超越传统计算机,对产业界和国家安全战略产生巨大影响,引发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国都开始发力。

三国逐鹿量子计算机研制领域,谁领风骚?

市场潜力足 战略意义大

量子计算是“第二次量子革命”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是未来计算技术的心脏。早期经典的计算机只能用“0”和“1”来记录所有的信息状态,每一步只能进行2的1次方,即2次运算;而量子计算机是用量子状态来描述信息,它拥有更快速的运算方式。比如2个量子态(也可以称作“2个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每一步可进行2的2次方,即4次运算,3个量子态的量子计算机,每一步可以对信息进行2的3次方,即8次运算。因此,量子计算机在执行某些大规模计算时,速度比最好的传统计算机快得多,能在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天气预报、药物分析等领域大显身手。

《日本经济新闻》7月6日报道,如果借助量子计算机开发出划时代的电池和药物,将让全人类受益。发展到更高水平,量子计算机有望破解网络密码,从而影响安全,而掌握量子技术的国家将在高科技领域掌握主导权。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量子计算机有望创造8500亿美元的利润。日本《设计新闻》网站也在7月6日的报道中指出,未来30年,量子计算机市场预计价值1万亿美元。

潘建伟在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院的实验室里调试设备(新华社 张端 摄)

美国:2029年研制出商用量子计算机

正是量子计算机的潜能和“财”能,使政府、企业和科学家“竞折腰”。

从国家层面来看,与以往力争建设高速信息通信网和振兴纳米技术的时期一样,美国2018年在以量子计算机为核心的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敲定了国家战略,实施了在5年里最多投入13亿美元的美国《国家量子倡议法案》,希望以此守住优势。

谷歌公司今年5月公布了正在推进的量子计算机开发计划,目标是2029年研制出首台商用量子计算机。

其实早在2019年,谷歌就利用其53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悬铃木”,在200秒内解决了最尖端超级计算机“顶点”(Summit)需要花1万年才能解决的问题,成功实现了“量子霸权”的突破性进展——“量子霸权”用来表示“在存储和通信带宽呈指数级增加后,量子计算机拥有传统超级计算机所不具有的能力”。

而令谷歌心心念念的是“作为通用产品的量子计算机”,他们希望借其解决现有计算机束手无策的各种难题,如帮助开发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材料、抑制全球大流行病的药物等。

要解决设想中的难题,现在的量子比特数远远不够,谷歌计划将量子比特的数量增至100万个,还将解决计算时出错这一最大的难题。但增加量子比特意味着计算机的布线和控制更困难,因此需要大规模技术创新,为此谷歌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立了新的研发基地。

另据《科学》杂志报道,2020年9月美国IBM公司称,将在2023年前建造一台包含100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同时提高容错率。

对于美国的高校而言,研究量子计算机的热情越来越浓。除了自“黎明期”开始展开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外,近年来加利福尼亚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等也获得巨额研究经费。知识产权数据库日本Astamuse调查了2009至2018年各国研究经费,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的研究经费达到1.39亿美元,在按研究机构来看的世界排行榜中居第2位。马里兰大学获得的相关研究经费为8600万美元,在上述排行榜中居第6位。

中国:弯道超车实现“量子霸权”

《设计新闻》网站的报道指出,制造量子比特有几种不同方法:超导、光子、离子阱和半导体(硅)中的电子自旋。

目前,谷歌和IBM一直致力于利用零电阻超导电路开发量子计算机,其核心研究目标是增加可操纵的量子比特数量,并提升操纵的精度,最终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维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示意图(图/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

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后来居上。据《科学》杂志报道,今年5月,潘建伟院士团队宣布成功构建了目前超导量子比特数目最多、包含62个比特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并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在量子搜索算法、通用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今年6月,研究团队再接再厉,成功将“祖冲之号”从62超导量子比特提升到66超导量子比特,从而最短能在1.2小时内完成世界最强超级计算机8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除超导方式外,中国科技大学早在2020年就采用光子的方式继谷歌之后实现了“量子霸权”:成功构建了76个量子比特(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据悉,当求解5000万个样本的高斯波色取样时,目前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预计耗时6亿年,而“九章”仅需200秒。

而且,实验结果显示,“九章”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富岳”快100万亿倍,也等效地比谷歌此前发布的53比特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快100亿倍。同时,还关闭了谷歌53比特随机线路取样实验中量子计算优越性依赖于样本数量的漏洞。

研究团队表示:“希望能够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研制出通用量子计算机,以解决一些广泛应用的问题,如密码分析、气象预报、药物设计等,同时进一步探索物理、化学、生物学领域的一些复杂问题。”

此外,阿里巴巴集团也将开发量子计算机。2015年该公司与中科院成立了量子计算实验室,2018年推出了能通过云平台使用的服务。2020年12月23日,阿里巴巴发布阿里云量子开发平台(ACQDP),并宣布全面开源量子模拟器“太章2.0”,以支持从业人员设计量子硬件、测试量子算法,并探索其在材料、分子发现、优化问题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内的应用。

日本:另辟蹊径加快步伐

早在1999年,日本电气公司就在世界上首次生成利用超导元件的量子位成果,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日本之后未能取得较大成果,大学的研究规模也较小。

目前,日本正在加快量子计算机研制的步伐。2020年,日本推出了“量子技术创新战略”,且为了避免落后于世界潮流,终于启动了提出中长期目标的日本国家项目,将围绕量子计算机、量子加密通信、量子传感和量子材料这4个领域在主要研究机构设置基地,展开重点投资。

今年4月,日本富士通公司宣布将与理化学研究院(RIKEN)合作,在后者现有的高级超导量子计算技术研究基础上,在未来几年内打造出拥有100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报道,以丰田、东芝和日本电气公司为代表的50家企业计划成立量子技术研究协议会,以推进量子技术的发展。

但日本量子计算机的研制路线与中美并不完全相同。谷歌等企业采用名为“量子门”的方式来开发量子计算机,这种量子计算机被称为“通用型”,因为它可以处理任何计算任务,但缺点是量子比特很难保持稳定,而且难度随量子比特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而在日本备受期待的是被称为“量子退火”的方式。这种量子计算机的特点是能快速从庞大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答案,且比量子门方式更稳定。但应用量子退火算法的量子计算机,不再是通用型量子计算机,而是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的专用机器,也被称为特化型量子计算机,包括日本电气公司在内的日本多家公司目前都在探索这一方式。

据日本媒体2019年7月报道,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开发的量子退火机,拥有超过现有量子计算机的性能。日本电气公司在2018年12月宣布了一项量子退火机研发计划,最终目标是打造出能够支撑10万个量子比特的量子退火机。

尽管研发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量子计算机距离严格意义的大规模商用还有待时日。科学进步从来都是漫长的苦旅,要研制出易创建、易管理和易扩展的商用量子计算机,还需各国加大投入,研究人员上下求索。(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比特量子计算机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比特币分裂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