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中棉113高产栽培技术
2021-10-21马金平王香茹张恒恒王海民马亚杰时增凯张聚明宋美珍张西岭
马金平,王香茹,2,张恒恒,王海民,马亚杰,时增凯,张聚明,宋美珍*,张西岭*
(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 安阳 455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
棉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的第一大经济作物,其收入占兵团职工收入的60%~70%[1-2]。2019年和2020年兵团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87.9 4万hm2和86.5 3万hm2,棉花总产量分别为202.8 0万t和213.4 1万t,分别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34.4 %和36.1 %,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40.6 %和41.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简称“第七师”)是主要的植棉大师,常年植棉面积12万~14万hm2,占兵团总植棉面积的15%左右;棉花产量超过20万t,占兵团棉花产量的10%左右。近年来第七师在新技术推广、优质棉新品种示范方面为兵团先进师,原棉品质位于兵团前三名。同时,第七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简称“中棉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签订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中强调双方共同努力,力争用3~5年时间将第七师打造成“优质配棉生产基地”,优质棉的主要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澳棉标准,优质棉种植面积占第七师植棉总面积的50%以上。2020年中棉所胡杨河试验站启动第七师百个优质棉科技示范户项目,示范品种为中棉113。中棉113是由中棉所牵头选育的优质棉新品种,2019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棉20190003),并通过新疆引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早熟、优质、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长势稳健、抗逆性强、叶片小、吐絮畅、稳产高产、适宜机采[3]。示范主要采用“宽早优”一膜三行种植模式,形成“中棉113+宽早优技术+专家服务团队+科技示范户”体系,做到品种先进、种植模式领先、技术节本增效绿色具有可持续性,实现高收益。2020年第七师百个优质棉科技示范户项目中,第七师建立的138个优质棉科技示范户,平均籽棉产量在6900kg·hm-2以上,并涌现出了一批籽棉产量超过8250kg·hm-2的高产示范田,如第七师129团13连科技示范户诸宗学种植的中棉113籽棉产量高达9480kg·hm-2,刷新了中棉113在第七师种植的高产记录。因此,结合第七师的实际情况和中棉113的生长特性,总结了中棉113在第七师播前整地、播种时间、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机采技术等主要高产栽培管理措施,为中棉113在第七师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第七师棉花产业发展与棉农增产增收。
1 整地
1.1 秋季收获后整地
秋季棉花机采后,以机械回收棉田滴灌带,并统一交给滴灌带厂家回收。用杆式耧膜机耧捡地膜,再通过人工挑拣把残膜运出田外,并统一上交回收场。棉田滴灌带和残膜回收后,将棉秆粉碎,均匀铺在棉田表面,要求拔秆无遗漏,所留棉茬高度为5~12cm,粉碎后的秸秆长度为2~5cm。在此基础上增施基肥提升土壤肥力,每666.7 m2施磷酸二铵15~20kg或三料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5kg,尿素5kg。优质地块可适当减施基肥。保水肥性较差的棉田,每666.7 m2可增施硫酸锌1~2kg、硼砂1.0 ~1.5 kg作基肥。基肥应均匀撒施。施肥后及时耕翻,耕翻深度为30cm左右,耕翻后耙平整细,要求碎土均匀,无明显颗粒。
1.2 春季播前整地
在春季冰雪融化拖拉机能进地时,用三排齿耧膜耙耧残膜,同时人工捡拾残膜、残秆、残留滴灌带,耧膜耙作业后要达到土地平整、表土细碎、无杂草、无残膜。播前每666.7 m2用33%(质量分数,下同)二甲戊灵乳油180~260mL,或48%氟乐灵100~120mL兑水30~40L,对土壤进行处理,打药做到喷洒均匀,不重不漏;打药后,将除草剂混耙到3~5cm(壤土)或5~8cm(砂壤土或轻质土)深的土层内。具体流程是插线、打药、对角耙、直耙后沿地边耙1圈、待播。播前土壤质量达到“墒、平、松、碎、净、齐”六字标准。
2 播种时间
当膜下5cm地温连续3d稳定通过12℃,离终霜期不足10d时即可播种。滴水出苗棉田可适当早播,但滴水期离终霜期时间也应少于10d。第七师适宜播种期一般在4月10-20日,应根据当年气候适期播种,气温上升快的年份可提前播种。
3 播种技术
3.1 播种模式和播种质量
3.1.1播种模式。第七师中棉113播种以宽早优一膜三行模式为主,常规一膜六行模式为辅。出苗正常的地块,建议采用宽早优一膜三行76cm等行距(每米行长16或18穴)播种模式。出苗差的地块,采用常规一膜六行(每米行长12穴)模式。
3.1.2播种质量。第七师一般采用铺滴灌管、铺膜、一穴一粒精播、压膜、覆土等一体机播种。地膜厚度为0.0 1mm,宽度为2.0 5m,每膜铺3条滴灌带;宽早优一膜三行模式的666.7 m2播种量为1.0 ~1.3 kg,常规一膜六行模式的666.7 m2播种量为1.5 ~1.8 kg。正常年份播种一般采用正封土,要求播深1.5 cm,种行膜面覆土厚度为1.0 ~1.5 cm。雨水多的年份采用侧封土,种行膜间不覆土膜边覆土。播种质量要求:播行端直,接行准确,76cm等行距偏差≤50mm,膜面干净平展,压膜严实,采光面大,覆土适宜,错位率3%以下,空穴率2%以下,单粒率95%以上,出苗率90%以上。
3.2 播种密度和株高要求
宽早优一膜三行模式要求播种密度为13.5万~15.0 万株·hm-2,株高为95~115cm。
常规一膜六行模式要求播种密度为18.0 万~19.5 万株·hm-2,株高为75~85cm。
4 田间管理技术
4.1 滴出苗水
第七师采用干播湿出技术,播后立刻布管,接好出地孔及接头。正常情况下,应在24h内滴水;若遇到冷冻、雨雪等恶劣天气,可适当推迟至天气稳定时滴施出苗水。壤土棉田每666.7 m2滴水15~20m3,沙壤土棉田每666.7 m2滴水25~30m3,同时每666.7 m2随水滴施腐殖酸滴灌肥1~2kg、尿素1~2kg,以提高出苗率。滴水量以浸润区与播种行相接而又不造成地面径流为准(盐碱较重的地块,浸润区应超过播种行5~10cm)。
4.2 辅助放苗
若播前地整得好,播种后7~15d,棉苗会陆续露出种孔,不需放苗,就能达到一播全苗。若整地过虚或过实,会有部分棉田出现苗与孔不对应的现象,这时就需要人工辅助放苗。放苗的原则是放绿不放黄,即放出子叶平展的棉苗。放苗时,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放苗孔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棉田保温保墒。
4.3 中耕松土
中耕松土可以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地温,同时可防除杂草,促进棉花生长。棉田中耕要求做到深浅一致,不拉钩、不拉膜、不埋苗、不铲苗等。当地棉田一般进行中耕作业2~3次。第一次是在棉苗刚出土时,中耕深度8~12cm,耕宽20cm左右。第二次在棉花2~4片真叶时进行,中耕深度13~15cm,耕宽不低于22cm。在棉花5~8片真叶时,依据棉田土壤墒情及棉苗长势长相确定是否进行第3次中耕。如果进行此次中耕,则要求耕宽在16~20cm,以不拉膜边为准。
4.4 封土
正封土播种的棉田,不需要再次封土;侧封土播种的棉田,一般采用滚筒式或搅轮式专用机械封土。为了有土可封,通常是先中耕再进行机械封土。封土时间要适宜,一般在棉苗2~3片真叶时进行。其主要作用是保温、保墒、防除种孔周边杂草,提高地温,促苗早发,使棉苗稳健茁壮生长。
4.5 水肥一体化技术
每次滴水施肥要根据棉花生长的需肥、需水规律,第七师气候变化,棉田土壤墒情,棉株长势长相,以及滴水规律等科学调整。中棉113生育期滴水施肥技术详见表1。
表1 中棉113生育期滴水施肥技术
中棉113生育期共滴水10~12次,每666.7 m2滴水总量为300~350m3,需46%(质量分数,下同)尿素40~50kg,73%磷酸一铵25~30kg,52%硫酸钾20~25kg。其中有4次滴水较为关键,要格外注意。一是5月底6月初的第1水要滴透;二是7月中旬打完顶,第6水滴水施肥量要适宜,防止棉花赘芽2次生长;三是7月下旬棉株下部果枝有2~3个大铃时,第7水应加大水肥用量,特别是尿素用量;四是第12水根据棉花后期生长情况决定是否滴施,8月底之前停水停肥。此外,中棉113现蕾期每666.7 m2喷施硼肥、锌肥各50~80g,喷液量为30kg左右;在初花期、花铃期每666.7 m2喷施硼肥、锌肥各100~150g,喷液量为40kg左右;喷施硼肥、锌肥能促进棉花现蕾、开花、结铃等,提高棉花产量。
4.6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从营造良好的棉田生态系统出发,将生态调控和人为干预有机结合;以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为中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无害化防治为重点,以化学防治为补充,以提高防效、节约成本、减轻危害为目标,把病虫害损失控制在较低水平。
棉田害虫防治要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主要包括田间设置黄板、悬挂杀虫灯、种植诱集带、性诱剂诱杀等技术。害虫化学防治要严格按照防治指标实施。蓟马、棉蚜防治:蓟马最佳防治期是棉花齐苗至3片真叶期,当有虫株率达到3%~5%或百株虫口达到5~8头时;棉蚜防治指标为苗期卷叶株率达到1%,蕾期卷叶株率达到5%,花铃期单株倒三叶蚜量达到300头或卷叶率达到10%;防治的药剂可用啶虫脒+阿维菌素或吡虫啉+阿维菌素,建议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棉蚜、蓟马效果。棉铃虫防治指标:蛀铃率达到2%,防治的药剂可选用茚虫威(在卵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期施用)、氯虫苯甲酰胺等。棉叶螨防治指标:花铃期单块棉田内红叶面积达到666.7 m2,累计红叶面积达到本片区棉田种植面积的1%;防治的药剂可选用炔螨特、阿维菌素等。农药使用按照GB/T8321.8-200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要求[4]。
中棉113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一般不发生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期主要在6月底7月初,针对黄萎病发生严重的棉田,建议在第1水、第2水时随水滴施枯草芽孢杆菌或棉萎克等提前预防。
4.7 化学调控
中棉113在整个生育期生长稳健,在宽早优模式下,以促为主,少化控,一般在人工打顶之前不需要化控。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可酌情化控,打顶结束5d后化控1~2次,第一次每667m2喷施缩节胺5~7g,若未控住,则1周后每667m2再喷施8~10g。
常规一膜六行模式下,应根据棉花长势长相适度化控,每次化控缩节胺用量不应太大,打顶后化控同“宽早优”模式。
4.8 适时打顶
4.8.1人工打顶。打顶时间确定原则:一是“枝到不等时”。宽早优一膜三行模式下,单株果枝达到10~12个,平均每个果枝至少结1个铃,666.7 m2铃数90000个以上;常规一膜六行模式下,单株果枝达到8个左右。二是“时到不等枝”。第七师辖区≥10℃年积温为3800℃左右,无霜期为180d左右,棉铃发育需要40~45d。因此,第七师宽早优一膜三行模式棉田一般在7月1-5日打顶,不能晚于7月10日;常规一膜六行模式棉田在6月底7月初打顶。打顶方法:只打去顶端一叶一心。
4.8.2化学打顶。化学打顶整枝剂有棉花塑形和封顶2种。化学打顶通常在7月5-15日,选择较为成熟的化学打顶剂施用2遍,其间间隔5~7d。施药要求:药液雾化质量好,喷施均匀,不重、不漏;喷后6h内若遇雨须补喷;药剂喷施完应控水控肥,并适时适量使用缩节胺[5-6]。
4.9 脱叶催熟
脱叶催熟应坚持“絮到不等时,时到不等絮”的原则。第七师机采棉一般在吐絮率超过30%时进行脱叶;而中棉113早熟性表现突出,自然吐絮率≥50%时为最佳脱叶时间。一般在9月5-15日,每666.7 m2采用噻苯隆(80%水分散粒剂)25~30mL+助剂25~30mL+乙烯利(40%水剂)70~100mL,或脱吐隆10~12mL+伴宝50mL+乙烯利70~100mL,或瑞脱龙30mL+助剂10mL+乙烯利70~100mL,兑水30~40L喷施。喷药前后3~5d的日最低气温应≥12℃,日平均气温应≥18℃。要求喷施雾化质量好、均匀,喷透,每片叶都能喷到,不重不漏。脱叶催熟效果优于GB/T21397-2008标准[7]。
5 机采技术
第七师中棉113机采时间一般在9月25日-10月15日,当脱叶催熟剂喷施后20d左右,脱叶率≥90%,吐絮率≥95%,籽棉回潮率≤12%时,适时机采。机采要求:选择适宜的采棉机型,并调试机械,提高作业质量。按照NY/T1133-2006标准调试采棉机并进行作业[8];为保证质量,采棉机进地时间以避开早晚露水为宜,一般在10:00至22:00。作业质量要求:采净率>95%,挂枝率≤0.8%;遗留棉率≤1.5 %;撞落棉率≤1.7 %;含杂率≤10%,含水率≤10%。机采后及时做好中棉113棉包标记,以便实现按品种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