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息肉会癌变吗

2021-10-21阆中市人民医院庞君豪

家庭医药 2021年24期
关键词:胃窦癌变螺杆菌

⊙阆中市人民医院 庞君豪

在门诊,经常看到这样的胃镜报告:“胃息肉”。很多患者为此焦虑不安,担心它与肿瘤相关,积极要求医院给予切除。那么,是否所有的胃息肉都有癌变风险?都需要手术切除呢?下面,笔者就来给大家详细谈谈这个问题。

胃息肉是一种在胃部黏膜表面出现隆起的良性病变,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多发。它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并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有家族史的人群或长期服用大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老人是胃息肉的高发人群;另外,经常性地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长期饮酒、爱吃烧烤、工作压力大、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胃息肉。90%的胃息肉患者无任何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当合并胃炎等其他疾病时,则可能表现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

胃息肉主要分为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3类,其是否会癌变除与息肉类型有关,还与大小、数目等有关。

类型

胃底腺息肉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长期口服PPI(质子泵抑制剂)所导致的胃底腺增生,虽然数目相对较多,但不会恶变,不需要特殊处理。

增生性息肉多位于胃窦部及胃体下部,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癌变率较低,仅0.3%~0.6%。近年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其中约40%病例息肉完全消退。因此,对于增生性息肉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若阳性则应行根除治疗,可以用三联疗法或者四联疗法,主要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然后根据息肉消退情况再作相应处理。

腺瘤性胃息肉约占胃息肉的10%~25%,多发于胃窦部,颜色往往较周围黏膜红,约占胃息肉的10%,癌变率可达50%,其中,尤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尤其是大于2厘米的情况下。有些家族性肠息肉病也会累及胃部,癌变几率较大。

另外,临床上还有几种特殊的胃息肉,但比较少见,比如: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异位性息肉,多为良性;家族性息肉病,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多为恶性。

数目

一般情况下,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高于单个息肉。多发性胃息肉,可以选择分期分次切除。

大小

有些患者发现,自己属于增生性息肉,恶变风险较低,医生却也建议切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息肉大小也是一个考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直径不足1厘米的有蒂息肉,其癌变几率小于1%;直径为1~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在10%左右;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50%。因此临床建议,不管胃息肉的类型和多少,只要直径>2厘米,均应手术切除。

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该术式疗效确切,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而且无需开刀,在胃镜检查时便可以完成。对于40岁以下发现多个胃底腺息肉或病理提示存在异型增生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可能。

总之,胃的增生性息肉是很常见的胃病,绝大多数是良性的,积极治疗后预后很好,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但要注意,胃息肉存在复发的可能,因此要定期复查胃镜;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同时避免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的食物。

猜你喜欢

胃窦癌变螺杆菌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探讨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变形中的应用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