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康复,别陷入这些误区
2021-10-21绵竹市人民医院唐枭然
⊙绵竹市人民医院 唐枭然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狭窄、肥胖、短暂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易诱发中风。
中风急性期后,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等。而由于对中风康复认知的不足,将近70%~80%的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需要被照护,严重影响自身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了沉重的负担。比如下面这些误区,在患者及家属中就普遍存在,亟需加以澄清。
误区1: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
重治疗轻康复这一想法在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心中存在,许多人为了救治亲人生命或疾病愿意花费大量金钱在临床治疗,却在患者的康复上犹犹豫豫,认为康复治疗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再让中医师给按摩、针灸一下就行。其实,康复远没有那么简单,临床上,康复是指采取一切措施消除或减轻患者功能上的缺陷,帮助患者在其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使患者能够充分的参与社会活动,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其具体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社区康复、中医传统治疗等方法。具体采取哪些治疗方法,要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严格按步骤指导患者进行训练。而活动胳膊、拉拉腿、针灸和按摩只能算是物理康复治疗的一部分。
误区2:中风患者需要静养
中风患者如果静养,不但影响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且还易造成废用综合征:废用性肌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废用性骨萎缩、心肺功能减退等。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中风后的康复治疗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的48小时内即开始。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预后也越好。即便是大面积脑出血、重度脑梗死及偏瘫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昏迷不醒患者,也可以进行体位的被动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康复治疗,以预防褥疮,减少痉挛,消除废用综合征出现的可能。临床资料显示,中风患者在起病后的头3个月内,肢体功能改善程度最大。因此,患者应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以便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误区3:急于求成,超出自己的承受极限
有些患者和家属急于求成,迫不及待地对患者进行走路强化训练。要知道欲速则不达,不注重基本动作训练,强行练走路或爬楼梯,易损伤膝关节,引起疼痛,导致系统训练停滞。另外,如果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量、次数及强度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也会造成全身性疲劳,甚至局部肌肉、关节损伤,如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等,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过用综合征”。
误区4:只重身体康复,忽视精神心理健康
有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大约有1/3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几周至数月内经历过抑郁,其中一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能够恢复正常,而另外一些患者在几个月后则发展成长期的抑郁。如果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就不能积极、稳定地配合康复治疗,影响康复节奏,增加致残率,且会增加自杀风险。因此,对卒中后的患者,不能只注重躯体康复,还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当家人发现患者病后两周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及愉快感下降,精力减退或疲乏感,有明显的轻生念头或情绪激越,自我评价降低,都提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安全起见应求助专业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