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班级的量化管理充满爱

2021-10-20陈文敏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监察员争章班规

陈文敏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古人亦有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由此可见,习惯的重要性。

班級精细化管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从习惯养成思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继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但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班主任遇到以下的难题:

(一)我们太累了:制定的班级管理量化细则多而杂。实施以后班主任会感到很疲惫,不仅需要指导组长做好记录,有时因分数引发纠纷还要去调节。

(二)我们无助了:在精细化的量化管理下,大部分学生小心翼翼,想要取得更高的分数。但同时也有少部分“屡教不改”者依然我行我素。

(三)我们太难了:今年起,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红领巾奖章”活动。方案明确提出,个人获章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具有参评资格人数的30%,我们又可以怎样排出班上的30%人呢?

在我看来,教育不仅仅要走精细化管理,更应该走情感路线,让班级量化管理充满爱。笔者尝试以培养良好习惯为主线,以小目标单一式的红领巾争章为手段,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团结互助、共同成长,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

一、基于班级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管理

(一)充分调动积极性,共同制定班规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所以通过让学生制定班规,可以提高学生班级建设的参与度,调动积极性,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

1.小组建设,分层管理。将班级分成每6-8人为一组,构建“班主任——班委——组长——监察员——组员”的分层管理网络。

依托《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制定班规和每月的目标,避免制度走向盲目性和随意性。

2.把握主权,主动参与。想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让他们手握班级管理大权,首先要细化每一个职位,彰显“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结合我校《5月健体章争章记录卡》必修内容,第一条:可以增加体育委员职责,协助体育老师管理纪律;第二条:增设坐姿监察员,负责午读时间监察同学们的坐姿;第三条:增设器械监察员,负责检查每日的器械带齐情况。

(二)善于利用表格,做好量化管理

班主任要善于结合每月争章记录卡,在集章的过程中实现班级量化管理。首先由小组长考查组员的表现,小组内监察员负责监察组长的公平、公正,最后由相关项目的班委负责盖章,实现民主与监管、小组与班级的相统一。

(三)有奖必有惩,按章落实到位

有量化管理,必然要落实奖励。如每月的“红领巾奖章”获得者、每月之星;学期中先进合作小组、学期末的先进个人,包括上级的先进个人评选。

当学生违反规定时,惩罚需具有教育意义,在哪里犯错,就在哪里成长。比如,未完成作业者,帮助老师批改当日的作业,并撰写详细的批改报告;或者为该科老师服务一周(如拿试卷、整理办公桌等);未完成劳动者,为全班同学擦桌子一周;不文明者,制作班会课件,为班上学生上一次礼仪班会课……诸如此类的奖惩方式,来源于学生,运用于学生。

二、基于学生行为习惯、情感教育的精细化管理

每一位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因此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进行针对性管理,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互相进步。

在管理的过程中,班里会有个别的“小蜗牛”,他们没办法获得任何一系列的红领巾奖章。但是他们并不希望被“好学生”排斥,希望自己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那班主任可以怎么做呢?

以才艺章为例,少先队结合六一儿童节和班际合唱比赛,设置了会唱一首及以上的红色革命歌曲的必修清单。我们可以这样:每个学生达到目标可以集一个小章;先达到目标的帮助未达到目标的同学。如果小组通过团结互助,在六月都能达成目标,每个成员可以再集两个小章;如果有组员没有达成目标,则相应扣减两个小章。

把小组的团队合作纳入争章,个人pk变成小组pk,小组成功后获得奖章比个人获得的还要多,学生不约而同就活跃起来,团结起来。

在争章过程中,还可以组织选出“爱心宣传员”,他们的任务是收集组员间暖心的故事,定期分享。这样我们既有了定量的量化,也有感性的正能量传递。

三、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实现教师学生共同体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从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环境开始。要知道,班主任的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引导将会是班级发展中最宝贵的财富,孩子也能在与班主任的沟通中满足自己的情感诉求,有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

(一)用心、细心、诚心待人

班级精细化管理不能为了精细化而去制定,而要在制度中充分考虑如何实现学生的成长。过度极致的制度,如果缺乏相关的思想教育基础,必然导致学生产生抵触,结果难以实施。

(二)尊重、关心、激励学生

精细化管理要充满人文关怀,每一条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背后,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思想,要用充足的关爱和理解让制度真正落实。当学生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该行为产生的真实原因,对学生的情况予以充分了解。

(三)认识、明确、清晰定位

班主任是班里的引导者和指导者。班规班法中有些具体规定,可能充满了童真,或许并不妥当和科学,但这些往往是班里学生渴望实施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真实现象,我们不用过度紧张,只需要在实践中过程中点拨和引导。

正所谓: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相信,充满爱的精细化管理最终得益的还是学生,这也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猜你喜欢

监察员争章班规
压责提能多维提升特约监察员履职能力
My New Year Wishes
关于开展“雏鹰争章”活动的探究
高坪区:“监察员之家”促特约监察员履职
一名省监委特约监察员的建议
基于少先队“红领巾争章”项目的价值观教育思考
神奇的班规
朔州煤监局:“两员合一”深度融合
班规“七问”
好班规应守护学生心灵成长